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胜兰  喻俊 《企业经济》2002,(12):21-2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加入WT0,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全球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竞争规则、产业分工格局、竞争优势与劣势的转化等方面的新变化,是摆在当今企业面前的深刻课题.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注意力在全球化时代也必将转移到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为此所制定的全球竞争战略上来,这对于中国建立"世界工厂"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最直接的"催化剂".没有经济全球化,中国也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2.
分析总结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基础和前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实施,在此期间,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设初见成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新高潮.此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做足了准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终于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即实现工业化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6年,"十一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即使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冲淡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态势.2011年,中国开始了"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至2015年实现和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2016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是辉煌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所以本文就分析了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经济结构需要考虑的政策问题.因此,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结构,需要考虑以下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脊梁"的脊髓开始变异30多年来,在中国由改革开放牵引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市场转型中,成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因其被主流经济文化演进所逐渐认同的"经济脊梁"特性,故已成为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新阶层群体.  相似文献   

5.
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了历史罕见的巨大冲击.世界经济的各种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但是此次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清醒地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国发展环境,正视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深化全方位的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中国"十二·五"计划以坚持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顺应了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外部要求.  相似文献   

6.
工业园区作为地区经济国际化和工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已逐步成为各地区所认同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入世、北京申奥成功和北京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给作为首都郊区的房山带来了新一轮园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提升工业园区的规模和档次,已成为房山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强二兴三优一"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很高兴工厂现在又开始招新工人了."69岁的捷豹路虎汽车公司(下称"捷豹路虎")退休工人Rod兴奋地说,"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没发生了." 工厂招收新工人天经地义,可曾经走在工业化浪潮前端的英国如今已很难被提及"英国制造".在"去工业强金融"的发展思路下,制造业在英国一度被冷落至历史冰点.英国贵族们不会想到:当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制造业才能让英国经济真正不倒时,是中国新贵的需求在关键时刻拉动并帮助他们实现着英国制造业的"逆袭".当然,新英国制造中融入了更多高附加值、技术和人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东亚"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实现了经济起飞,在20年的时间里跃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行列.本文尝试以比较政治学的视角主要从文化背景及政府主导作用两方面简要分析"东亚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原因并得出强政府主导是其飞速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的议题为民族地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与会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理论及实践、"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民族地区人口社会流动与精准脱贫、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发展等理论及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其学术观点反映了当前民族地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工业设计被称为"创造之神"、"富国之源"、"制造业的终极竞争"。工业设计一直被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作为核心战略予以普及与推广。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甚至新加坡等,均以工业设计立国战略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然而,对标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设计长期来一直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国家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级工厂"的角色转换,从"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智造",乃至"中国创造",必须将创新作  相似文献   

11.
林文生  彭涛 《潮商》2011,(1):5-8
"十一五"时期,中国以约12%的GDP增速高居全世界之首。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立下了汗马功劳。"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面临从"制造业大国"变为"服务业大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的重大转型,这将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使我  相似文献   

12.
近日,部分国际评级机构、外资投行、做空机构连续上演"抱团唱空"中国经济大戏,使一些投资者开始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忧虑.事实上,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暴露出一些潜在风险,但外资机构没有用发展和动态视角看待中国经济,过分夸大了这些潜在风险. 目前,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主要有三大判断依据:一是在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的同时,影子银行系统也快速膨胀.二是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扩张,且债务不透明对金融体系造成潜在风险;三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并且波动性大.但实际上,这些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判断,更多使用对发达经济体的观察方法,忽视了一些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变革,影响到社会各领域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开始的经济变革,开始了中国现代经济的进程,从此,中国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正轨.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中国经济已开始复苏,中国股市早已见底。"——6月8日,乔治.索罗斯应马云邀请至西湖边与浙企密商投资,索罗斯开门见山。他认为,"虽然中国经济目前只有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一,但它可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未来10年,全球经济增长会下降,而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大部分国家,并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终于--奥运之年迎来了奥运圣火.当奥运火炬在"鸟巢"上空熄灭之时,世人仍然注视着:中国能否继续高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火炬? 一些国家和地区曾经出现过奥运后经济衰退的所谓"奥运陷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面临着全球性潜在的"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滞胀陷阱"的威胁.在奥运之年,避免可能出现的两个"陷阱",实现保增长、控通胀的"双赢",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开始告别两位数的增长,有关中国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争论开始越演越烈。其实,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先生看来,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用一句话做了概括:中国经济"软着陆"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开始于2000年,经历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着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转型。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是摆脱贫穷落后、改变老工业基地的萧条局面,实现产业与人口分散,它们分别是中国落后区域、萧条区域以及膨胀区域经济转型的典型代表。中部地区综合征缠身,三种类型的转型兼而有之。各区域在实施转型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展望"十三五",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将表现出以下特点:中国区域经济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出现转型区域分化;东北地区加快转型,有望实现区域复兴;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引领全国经济转型;中部地区全面转型,应对多重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产车"概念在转变 丰田公司在5月份报告,它的88亿美元的年度营业毛利,几乎全来自美国.从明年夏天开始,日产汽车公司将在新的密西西比工厂每年生产总数为40万辆的微型小汽车、皮卡、运动车和小轿车.日产在密歇根州,已经有一项巨大的投资,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设计中心.  相似文献   

19.
金盛华 《人力资源》2009,(13):18-21
从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开始,中国开始真切感受到这场金融海啸中没有旁观者,中国经济也开始受到大面积冲击.很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外贸主导的企业,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发展方向,卷入其中的企业领导者,不可逃脱地必须在"发展"和"维持"间做出选择.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更多的企业家依然倾向于选择"维持性"生存,以求熬过冬天,伺机而发.当危机来临,企业家回顾自己企业走过的道路,才幡然醒悟,原来企业所走的轨迹上没有太多的游离空间,企业也没有在发展历程中积累变通选择的潜力和资源,更没有俯瞰经济变动全局和勾画企业未来发展路径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近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