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举措。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进行深度融合,能使乡村旅游具有更加长远的生命力,因而研究文化激活乡村旅游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湖南省醴陵市W村的实地走访,发现该村特色陶瓷文化激活了当地旅游发展,但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开发模式单一、产业融合度不高、服务专业性较低及宣传营销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挖掘文化内涵、多元主体协作、重视人才支撑、形成多宣传矩阵等方法,从而让文化更好激活乡村旅游,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都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白领阶层的一种共识,从而推进强调回归自然与凸显宁静安神的乡村旅游呈现蓬勃的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提出了7条“必须之路”,其中一条是必须传承提升农耕文明,走出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民俗文化从农耕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命脉。传承良好的民俗文化可以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亮丽底色。同时,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较为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民俗文化传承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呈现新视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耕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精髓,其发掘程度及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及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系统调研,对农耕文化的特征及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探讨了沂源县三岔乡乡村旅游中以农家乐、休闲娱乐和民俗表演为住的3种农耕文化的发展模式,同时指出在文化挖掘过程中存在的农耕文化产业链不完善、乡土特色缺乏及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最后从挖掘农耕资源,打造农耕文化产品;拓展农耕观光体验,加快农耕旅游发展;加强农耕文化宣传,创建优势文化品牌;转变农耕文化发掘模式,创新农耕文化运营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沂源县三岔乡农耕文化的发掘与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特色旅游村由于具有投入资金少、吸纳游客多、百姓致富快等优点,并可以使农民“足不出户就业创业、经营山水增收致富”,正成为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磐安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详述了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化、市场多元化、经营多样化、模式形态各异的高级化趋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乡村环境的保护、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以及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以确保社区利益,从而实现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以下简称红兴隆)最早开发于1947年,是原黑龙江建设兵团第三师,老一辈拓荒者、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在这片黑土地上开荒建设,留下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财富,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创新,红兴隆形成了军旅文化、知青文化、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的文  相似文献   

8.
9.
文平  陈宁 《山西农经》2023,(8):117-119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河南省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重点村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带动作用。文章以红石崖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发展策略,以期为其他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振兴成为社会焦点,全国各地纷纷举起振兴特色文化的旗子,力图借助政策大潮在当地振兴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如何振兴是乡村振兴中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从富有传承历史的地方特色文化姚安花灯入手,分析了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振兴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旅游业是一项文化穿透性很强的产业,没有旅游文化也就没有旅游。因此,旅游业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内涵,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黑龙江省绥棱农场通过近几年旅游文化的发展,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和建设,以绥棱农场独特的地方特色去吸引国内外游客,积累文化资本,以旅游业作为产  相似文献   

12.
黄英 《农村经济》2012,(5):60-65
社会互动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与村民的决策行为进行深度调研,发现中山市各级政府在土地、温泉资源及红树林的征用过程中利用国家权力对其所有权进行强力控制,表现出较强的行政强制和社会安排,并采取了"控制-稳定"的行动逻辑,但村民并不愿意被动接受政府安排,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在利益追逐过程中,由于政府决策和村民期望存在差距,形成了较强的矛盾和冲突,二者之间发生了强制、反对、顺从、冲突、妥协等多种社会互动行为,迫使政府改变了旅游发展策略和土地流转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村民自治的意愿,最终使乡村旅游开发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在广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选择广西到乡村旅游资源向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效益转化的规模和速度.本文在综合分析广西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环境、区位等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实际下,广西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增进我国居民收入,进而增强社会公众对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乡村旅游产业需要借助智慧旅游工程来提升其服务质量,增进游客的旅游价值感知度。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与智慧旅游的内涵及二者的互促价值;从发展乡村智慧型旅游产业的旅游信息问题、游客价值增进问题及旅游营销策划问题等方面揭示合川区发展乡村智慧型旅游所面临的主要障碍;给出建构乡村旅游的智慧旅游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策略,增进智慧型乡村旅游客户体验价值的策略及智慧型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建构策略等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郭华 《农村经济》2012,(3):47-51
增权指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而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利的认识,以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不断得到调整,而李坑村的居民总是无一例外地处于无奈、被动与弱势的地位.要真正改变这一弱势地位,只有通过社区增权的方式以提高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增权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以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为构架,探讨我国现实旅游开发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进行增权的必要性与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震 《山西农经》2023,(21):123-125
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改善乡村贫困落后状态,提高乡村人民综合素质,加快乡村全面振兴进程。在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展开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Q县G村紧跟时代的脚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主体老龄化、发展形式单一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青年人成为文化发展主体、发展多样化文化,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各种难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张晶 《林业经济》2012,(5):58-60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加剧,贵州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如昙花一现快速衰退,贵州乡村旅游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更好的发展是如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旅游产业链的视角下分析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贵州乡村旅游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李祁玲 《山西农经》2023,(22):123-125
随着“两山”理论的持续渗透,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作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乡村传统经济结构的同时实现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成都市温江区“幸福田园”村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了“幸福田园”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多个角度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促进“幸福田园”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郊区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旅游资源。2005年上海划定的30个历史文化风貌区,都坐落在市郊的古镇和古城遗址,包括朱家角、南翔、七宝、枫泾、浦东川沙古镇、松江古城府城,完整保留上海城镇的文化记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旅游资源;2010年上海世博会命名的100个世博农家,今年全部转为上海人家,它们是郊区示范性的农...  相似文献   

20.
叶红 《农村经济》2007,(10):79-82
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DrivingMechanism)分析是认识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差异的基础,对分析各地的竞争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就此,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析,指出其发展是需求、供给、政府与营销四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正在改变着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并认为,政府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