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农村国民收入生产格局的变化1979—1985年间,在我国国民收入生产额中,农村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1)。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体的增长速度。1985年与1978年相比,社会总产值增长了1.4倍,农村社会总产值则增长了2.1倍;国民收入增长了1.3倍,农村国民收入则增长了1.7倍,农村社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9.8%上升到1985年的38.9%,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农村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生产额中的比重,由  相似文献   

2.
自1980年以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广东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第一产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农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从统计数据上看,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的比例由1980年的68.26:31.74变为1998年的18.82:81.18。在农村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了近72倍,其中农业产值增长了近20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出现了变化: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下降,非农行业份额上升,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具体来说: 1、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份额在下降,非农行业份额上升。199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为58.73%,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16.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一 )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但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九五”期间, 遵义市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2000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 355  89亿元,较上年增长 12 06%。其中,农业产值 126 82亿元,较上年增长 2 56 %;工业产值 109 84亿元,较上年增长 17 64%;建筑、运输、服务业产值 119 23 亿元,较上年增长 18 66%。乡镇企业总产值 254 97亿元,较上年增长 18 5%。农 村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 35 63∶ 30 86∶ 33 51。与往年相比,农村二三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夹江县结合地方实际 ,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结合科技“百亿工程” ,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 999年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 1 3 860 6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 2 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46676万元 ,增长 3 9% ;第二产业增加 49783万元 ,增长2 4 0 0 % ;第三产业增加 42 1 47万元 ,增长1 0 0 % ;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达到1 0 72 6万元 ,增长 1 0 4% ;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6.
1985年是我国农村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实施重大改革的一年。在经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仍有较大的增长;广大农村已逐步走上综合经营、各业协调发展的道路的事实,说明了改革的巨大成效。同时也应该看到,去年一年改革的实践说明,在重大的改革措施实行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十年改革,使彭县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十大变化.(1)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88年,彭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0.76亿元,比1978年增长5.52倍,十年内年平均递增20.62%.1988年,彭县农业总产值2.8亿元,比1978年增曾长85.6%,平均年递增6.38%.(2)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1988年,彭县农村人均创社会产值1620元,比1978年增加1328元,上升4.55倍.1988年,农村人均创农业产值433元,比1978年增加217元,上升100.46%.(3)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1988年,在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为50.02%,比1978年的21.65%上升31.63个百分点.1988年,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畜牧业经历了14年的高速增长,1993年仍然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国肉类总产量将达到3620万吨,比上年增长5.5%;禽蛋1091万吨,增长7.0%;奶类600万吨,增长6.4%。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8.0%左右;肉蛋人均占有量分别由1980年12.3公斤、2.6公斤增加到到31.0公斤、9.3公斤,接近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满足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致富的途径,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经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乡镇企业在困境中奋力前进,1989年又有新的发展。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03亿记,比上年增长16.8%,首次达到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总产值的绝对数已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21%,占农村社会产值的60%,已超过农业总产值3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含村及村以下)的26%;在全省工业净增数中,乡镇工业已占到56%。乡镇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6%;实现总收入415亿元,增长20.4%;利润总额达22亿元,增长7.7%,实际交纳税金为14.9亿元,增长24.2%;支付  相似文献   

10.
苏州农村经过5年的努力,大体上完成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成效是显著的。1983年,苏州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所辖6县(市)共有530万人,560万亩耕地,198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118亿元,比1982年增长13.4%,比1978年增长81.2%,5年平均递增12.62%。今后农村改革的重点,应当转移到农村产业调整改革上来。农村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突破口在哪里,应当确立怎样的产业政策,这是当前农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化的产业转换,使农村经济得到综合发展。从1978年到1982年,市郊农业劳力的转移总量约100万人,同期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超过100亿元,大体上每转移一个农业劳力就能多创造产值1万元。这充分说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能动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近对上海郊区农村抽样调查,着重就上海郊区农村劳力转移的几种态势作一些阐述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茅竹镇大塘村依靠地水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田凼沟”式稻田养鱼,取得了明显的成。2004年发展稻田养鱼368亩,同比增长2.3%,占总稻田的75%,生产17cm以上草鱼36万尾,成鱼8200kg,渔业总产值52.85万,分别比去年增长58.6%、47.2%和62.1%业总产值占农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昌图县农业生产取得很大发展,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全县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及各方面政策的制约,农村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比重小:农村工商业比重小。1.1984年,全县农村工农业总产值为六亿五千九百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六亿零四百万元,占91.6%,乡村工业产值五千五百万元,占8.4%。商业占的比例变小,八四年上半年农村商业额还不到二千万元。2.林牧副渔比重小。1984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四亿八千四百万元,占农业总产值80%,林牧副渔产值一亿二千万元,占20%。3.经济作物比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邑县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改变农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在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初步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调整了不同农业区的生产方针和产业结构。经过6年的努力,单一的农业结构的状况已初步得到改变。198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产值已达27,148万元,比1978年增长1.35倍,其中农副业产值13,713万元,增长41%,在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  相似文献   

15.
池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池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地处皖南的池州地区是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农业地区。农村经济是全区经济的主体力量 ,1997年农村经济对全区新增国内产生总产值的直接贡献率为61.9%以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全区经济发展全局 ,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结构性制约突出。1、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产业结构仍处低级粗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农村经济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经济向农林牧渔、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农村经济体系转变。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乡企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26.0%上升到199…  相似文献   

16.
<正> “九五”期间,我们在县委、县政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知难而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主要表现在: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可达6亿元,年均增长4.8%;全年财政收入可达412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由1995年的2048元提高到今年的3030元。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5亿元,年均增长20%。③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镇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42%提高到1999年的74.4%。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经济》1999,(10):14-15
江苏乡镇企业萌发于50年代,如今已成长为"经济巨人",并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为9510.2亿元,占80%,即"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产值为8449.5亿兀,占64.1%,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之路1978年以前,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耕地上搞强化开发,不仅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978年以后,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农村改革,开展农业资源清查,应用区划成果,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农产品增加,产值大幅度增长,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5960万元,(不含村以下工业),比1980年的9356万元,增长70.6%。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等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变化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从收入水平看,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从收入增量看,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本文拟就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农业、农村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一、农民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广东农业总产值976.75亿元(1990年不变价),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2.7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93元,…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汶上县在贯彻落实中央(85)一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围绕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实际出发,面向市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发展商品生产。计划198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比1984年增长20%,每个农民比1984年增收百斤粮、百元钱。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