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宸宇 《世界经济研究》2020,(1):121-134,M0004
加入WTO后,中国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的进口贸易自由化。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要"激发进口潜力、主动扩大进口",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在整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CEPII-BACI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构造行业进口渗透率指标,系统分析和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抑制了其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竞争虽然促进了其创新投入,但并未获得规模效益,表现为创新效率的下降。另外,对于高生产率企业和国际化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相对更大。文章结果还显示,要素市场扭曲会强化进口竞争对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文章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王利军  余发庆 《特区经济》2022,(12):136-139
本文以2009—2019年上市的136家汽车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创业投资对汽车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首先,将样本企业分为有无创业投资参与两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测度两组企业的企业成长效率,并对两组企业的成长效率的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投资能促进汽车制造业企业成长。其次,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创业投资各因素对汽车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投资促进汽车制造业企业成长;高声誉创业投资能显著促进汽车制造业企业成长。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地区面板数据,运用Battese和Coelli[1]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5-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三大区域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30个省份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创新模式;在2006-2008年间,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主要是由企业规模、产权结构及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变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利用实证模型检验了市场地位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越少。其次,市场地位提高了投资效率,市场地位越低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越严重。再次,市场地位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影响存在替代作用。结论在使用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丰富了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拓展了内部控制经济后果文献,同时对理解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新技术的发展,服务业转移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而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对制造业效率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引入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中日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日本高技术服务业FDI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中国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均没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我国应借鉴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注重技术引进和开发,促进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新技术的发展,服务业转移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而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对制造业效率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引入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中日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日本高技术服务业FDI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中国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均没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我国应借鉴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注重技术引进和开发,促进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9~2003年全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生产率对出口的贡献。为了得到有效的实证结果,我们采用了OP方法及动态面板GMM估计,特别控制了零贸易观测值产生的估计偏差。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企业出口经验和企业生产率是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3个重要因素,其中企业规模是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生产率对出口的贡献要小于企业规模和企业出口经验,企业区位和外资企业虚拟变量也是影响企业出口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的出口扩张依赖于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而非依赖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出口的增长是一种粗放型增长。  相似文献   

8.
吴若慈  李庆 《中国经贸》2013,(14):206-206
本文基于生存分析中COX回归方程,研究企业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并将宏观经济变量纳入模型变量中。本文选取了深证证券交易所197家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生存分析法中的寿命表法和COX回归函数,实证分析影响企业违约风险的各个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经营现金流/总资产、每股收益率两个指标与企业违约风险呈正相关关系,财务状况、GDPR/LN(P)两个指标与企业违约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给出了分析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违约风险因素的带有宏观经济变量的COX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制造业内资部门2000~2005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研发和出口交货值两个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FDI水平关联和前、后关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我们发现研发与出口交货值对生产率存在正的影响,FDI总体上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更多地是由后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前向关联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水平关联与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不同,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组回归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渠道在技术水平、行业集中度与出口依存度等行业分组指标下存在明显不同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以研发密度衡量创新活动,我们发现企业的创新与规模、市场竞争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的规模和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种相对优势伴随企业规模变大而更加显著;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较低,私营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我们特别区分了市场势力和市场集中度,发现后者可能不适合作为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落地途径。针对当前制造业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程度低的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制造业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为的渐进稳定性进行分析,运用MATLAB软件仿真重要的决策变量对制造业企业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选择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的概率与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附加收益、不接入时的机会损失正相关,与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风险损失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制造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阶段,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日益重要。本文引入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中美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高技术服务业FDI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中国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均没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我国应借鉴美国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发挥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消费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国内消费升级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消费升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所在地区、所处行业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消费升级通过市场竞争效应、进口中间品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此外,消费升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受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制度环境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本研究拓展了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边界,对于我国如何在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背景下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联动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化转型视角,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传统DEA模型结果显示,2007-2020年企业创新效率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且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中,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的规模效率仍保持较大优势,但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优势正逐步被替代。(2)似SFA模型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政府支持、行业竞争、教育环境和开放环境等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3)调整后DEA模型结果显示,整体上剔除环境因素后企业创新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创新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技术适应能力等来提升创新效率。(4)Tobit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资产收益率、负债结构、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和机构持股比例等因素是影响调整后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企业异质性理论为基础,从出口制造业企业微观定价的角度,借助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企业层面研究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层面的汇率传递效应高低。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价格水平来研究不同生产效率企业汇率传递效应的异同,探求企业生产效率与汇率波动情况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企业异质性理论为基础,从出口制造业企业微观定价的角度,借助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企业层面研究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层面的汇率传递效应高低。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价格水平来研究不同生产效率企业汇率传递效应的异同,探求企业生产效率与汇率波动情况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水平及垂直行业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水平行业外资进入显著推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下游行业外资进入则有利于降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劳动成本,而上游行业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没有显著影响。路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水平行业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的推升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对中国同行业制造业企业的人均增加值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技术挤出"效应;分外资类型回归结果表明,水平行业港澳台资企业进入的负向"技术挤出"效应要远强于外国投资企业。实证结果表明,规范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秩序,强化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上下游行业企业之间的垂直产业合作关系,可以缓解外资进入给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带来的上涨压力,并且有助于发挥引进外资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详细剖析了市场竞争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特征及其经营效率、市场竞争与混合所有制发电企业经营效率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市场竞争下提升混合所有制发电企业的经营效率.期望相关研究有助于理解市场竞争与混合所有制发电企业经营效率的互动机制,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徐蕾  尹翔硕 《南方经济》2012,(10):214-227
本文针对中国的数据,对Melitz(2003)的模型进行拓展,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内外贸市场选择问题。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内外贸企业销售费用的差别,说明国内贸易的固定成本大于出口贸易的固定成本,并以此推出内销企业的生产率较出口企业高的原因。本文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只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企业生产效率更高,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不同年份的数据,以及分企业性质和剔除纯出口企业影响的检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