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6月15日,澳门历史旧城区成为中国第31个世界文化遗产。与众多内地城市不同,澳门的"古城区改造"、申遗、保护,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并在申遗成功后的短短5年中,真正实现了旅游、民生、经济转型的"三赢"发展。澳门世遗,由此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开发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不拆迁,也可以很便宜,而且效果也不差。  相似文献   

2.
高鑫 《中国报道》2014,(8):49-51
山东的大运河申遗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更成为惠及运河两岸民心民生、建设生态城市、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旅游的惠民工程。 北京时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山东段成为山东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成为举债申遗成功后,该怎么办? 2007年,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荣膺"世界自然遗产",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荔波县,作为遗产所在地之一,旋即被媒体披露其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为了申遗,地方举债约2亿元.  相似文献   

4.
李野 《走向世界》2014,(28):14-15
6月23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这一刻,中国人民奋战8年,一步步走过艰难的申遗之旅。8年时间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运河成功申遗,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艰难而急迫的民族文化之旅,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决心和魄力。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全面开展,长征路线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2011年,四川省社科院首先提出倡议。随后的5年时间里,一直争论不断。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红军路线"申遗"的理由: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的人类精神的丰碑。反对声中一个观点有一定代表性:长征不需要"申遗"为之  相似文献   

6.
随着"昆曲"、"古琴艺术"进入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后,山西"绛州鼓乐"又入围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国内"侗族大歌"、"梁祝"、"中国剪纸艺术"也纷纷投入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形成了中国特有文化的"申遗"热。作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以"平等保护原则"为鲜明特色,而"公共利益优先"又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导向.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房屋拆迁无疑因突出反映着二者关系且现实中问题重重而成为一大社会焦点.怎样在房屋拆迁中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影响重大.基于此,本文以房屋拆迁为载体,从解读二者关系、界定公共利益、完善补偿制度、三个方面阐述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日,关于四川等14个省份有关单位联合倡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长征路线申遗最主要的障碍是意识形态。作为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现当代文化遗产,笔者认为,长征申遗的前景向好,综合的社会和民生收益较大,有利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其意识形态色彩并非"申遗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别国申遗“韩医”是抢夺中国的文化遗产,关键是国人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房屋拆迁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从长期的工程实践来看,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处于弱势地位,被拆迁人的财产权、居住权怎样才能得到救济?通过分析研究房屋拆迁中现有"条例"、"办法"的权威性不够、政府角色模糊、拆迁补偿不公平等三大基本矛盾?作者追根溯源,从合理保护房屋拆迁中财产权利的前提、保护财产权利的关键以及根本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力图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保护被拆迁人的财产权和居住权,共建稳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日本"人间国宝"制度进行研究,研究日本"人间国宝"认定制度对于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就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认定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11月,宁波被正式列为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之一,并于2014年6月申遗成功。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与"海上丝路"申遗项目启动,让宁波这座位处中国大运河"浙东延伸段"的"海上丝路"出海口枢纽城市有了新的定位和身份,运河文化与海丝文化交融成为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也将开启宁波河海文化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世界》2014,(33):14-15
大运河申遗成功,再次把社会的目光集聚到文化遗产上。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文化遗产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4.
自1957年八达岭长城对外开放以来,新中国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1987年,长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长期以来,由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及滞后的理论创新,长城现行的保护理念和开发思路,与世界遗产模式较多相悖,致使各大长城景区陷入保护和开发的"双误区",深层次的开发潜能处于昏睡状态.以世界遗产的区域发展的视野,重新评估长城保护和开发,成为未来"十二五"时期迫在眉睫的战略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发展资源,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激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传承动力。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助力全省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截至2018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已经实施了5年,帮助全省妇女发挥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锦绣计划"成为贵州省传承民族文化的民心工程,贵州省独特的指尖技艺逐渐成为新的指尖经济。  相似文献   

16.
周慧  林宇 《开发研究》2020,(2):95-100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德都蒙古"是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甘肃肃北蒙古族.如何保护和传承"德都蒙古"文化,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指导当地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及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民族认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法主要对于"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传承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面对拆迁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和谐拆迁"的理念,从人与个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角度上来调和些矛盾,变"冲突"为"和谐",减少不必要的争端,从而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卡塔尔时间6月22日,中国的大运河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与此同时,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等待近十年之后,大运河终于得到了认可: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进入世界遗产的序列。 事实上,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大运河早已与“申遗”两个字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从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有人提出申遗,到如今的申遗成功,大运河始终在复古与适新之间试图找寻自己的定位,探究现代设施和历史遗存的关系。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线性”与“活态”,依旧“活着”的大运河也为保护带来了更多挑战一一尤其是在所谓“中国式申遗”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