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伦.坡和艾米莉.狄金森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死亡主题进行了独特的诠释。爱伦.坡以梦幻式的浪漫情怀将死亡的恐怖、凄冷、孤独和痛苦融为一体。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虽然也大量涉及死亡主题,但她的表现方式却显得更为理性,在她的诗作中没有阴冷恐怖的感受,只有平静和理性的沉思。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的作品拓展了现代短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表现了荒诞的社会观及悲观的人生态度等思想倾向,在文学技巧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爱伦·坡的许多短篇小说近年来开始受到中国读者和批评家的青睐,但作为他唯一一篇以喜剧结尾的女性小说的《艾莱奥诺拉》却鲜有人关注。本文从爱伦·坡对圣经原型的活用入手,结合他在《诗歌原理》中谈及的对“超凡之美”的追求,探讨故事的主人公如何经历了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以及坡为何少有地给这一短篇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从而为解读该短篇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美国作家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一部代表作。爱伦·坡通过谐音、过度陈述、重复等语辞反讽与情景反讽手法来达到恐怖的艺术氛围,有效揭示了爱伦·坡惯于描写的恐怖、复仇、死亡等哥特主题。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的作品拓展了现代短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表现了荒诞的社会观及悲观的人生态度等思想倾向,在文学技巧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具有独特风格,它们继承了传统哥特式文学的一般创作手法,对这些一般创作手法巧妙搭配,予以细化和深化,赋予了作者的独特气质.同时,爱伦·坡运用了其擅长的心理分析方法,拓展了哥特式文学样式的表现空间.凭借对爱伦·坡短篇小说代表作的分析,文章从人物塑造、氛围营造、心理分析三方面予以展开,揭示了爱伦·坡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部短篇小说佳作。坡通过运用过度陈述、谐音、言辞反讽及戏剧性反讽等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反讽的恐怖效果,展示了话语与思想、事实与观念之间的巨大差异对人物的残忍戏弄。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本文通过对坡的“推理小说”的深入探讨,纠正了世人对他的误解,重新论证了坡推理小说作品中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思维主体情境是艺术思维学的一个范畴。它是一种心态规定性 ,是充分个体化、时间化、空间化的主体体验状态 ,可直接影响艺术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 ,或之前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会在他们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 ,反映到作品上 ,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流派 ,这是思维主体情境对主体创作思维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爱伦·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来窥视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而清楚地看到爱伦·坡生活经历对于他创作思维的导向 ,他的作品是他独特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是充分个性化的创作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短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美国经典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讲述了一个千年木乃伊复活并与现代美国人对话的故事。电击实验之前,木乃伊是沉默的被凝视物;复活之后,木乃伊成了平等对话的参与者。通过安排这样一场对话,坡不仅颠覆了东方主义学者眼中的东西方不同形象,而且借木乃伊之口打击了现代美国人在文化、政治、科学和种族方面的优越感,对西方的文化霸权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相似文献   

11.
《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在《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这篇小说里,充分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与众不同的叙述技巧以及营造哥特式的氛围,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一个贵族家庭的老处女的悲剧。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篇小说的主题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短篇小说所展现的恐怖魅力是他丈学成就的重要体现。考究的文笔,洗练的语言,斟酌的字眼,惊险诡异的构思,刻意营造的气氛,所有环节和谐统一,体现出坡的作品的恐怖魅力。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恐怖小说创作而闻名于世,并将神秘与恐怖的文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科幻小说的先驱""现代心理小说的开拓者"等。本文以《厄舍屋的倒塌》《黑猫》《泄密之心》《红死病的假面具》等小说为例,探究了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分析了影响爱伦·坡恐怖小说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埃德加.艾伦.坡的两百周年诞辰,他是美国的短篇小说家,是美国哥特式文学之父,还是美国恐怖小说的开拓者,艾伦.坡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独特黑色浪漫获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他的著名的诗歌《乌鸦》在2009年这一特别的时刻用来缅怀他,同时也再次萦绕在坡迷的内心深处,引起一片片的涟漪。论文主要是对《乌鸦》这部作品进行艺术魅力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国诗人、版画家、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威廉.布莱克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名篇《老虎》中隐喻的深邃意义一直被世人赞叹不已。此诗用惊人的想象力把老虎给人的印象比喻为烧穿了黑夜的森林和草莽的辉煌的火,把老虎身上的那种威武、神秘而又辉煌的力量之美表达了出来。本文试图从认知隐喻的角度释读老虎一词的多重象征意义,以期达到对该首作品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崛起,人们才惊奇地发现爱伦·坡笔下的怪诞颓废的病态现象已构成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一大景观。非理性主义诊断法的运用,透视出被荒谬现实扭曲的人格,这正是现代主义作家描述“现代人”精神病综合症的病灶。将其作品置于现代主义的范畴下加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的男主人公"我"最初品性温厚,由于酗酒逐渐变得残暴,最终成为"杀人犯"。这种恶性转变表面上是由酒精引起,实则是男主角为遮掩人格中的女性气质——"阿尼玛"的结果。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阿尼玛"原型可合理地解释小说中男主人公的病态心理形成。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一直被认为是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通过采用多角度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作者深刻展现了现代生活中因为信仰失落带来的混乱和因人际关系的冷漠带来的孤独与隔阂.文章通过对这篇小说叙事视角的分析,说明了福克纳是如何将叙述视角和他试图展现的支离破碎现实图景巧妙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小说获得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写作现状的回顾与分析,指出了大学英语写作中的"童腔"是影响写作水平的一个突出原因.文章从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两方面剖析了"童腔"英语的表现及其成因,并且利用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对如何克服大学英语写作中的"童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李薇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Z1):233-235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多半描写人采取行动的心理动机,发掘人在现代世界中进退维谷的处境.该文对其中篇小说<熊>的主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揭示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启示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