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平台创造的"价值生态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推进产业升级、拓宽消费市场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平台企业凭借长期数据资源积累优势以及互联网发展特性,具备了天然的垄断集中趋势.同时,互联网平台伴随着资本盲目逐利的动机,也造成了其滥用垄断地位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这一新经济业态展开研究:通过对传统企业垄断模式的分析,厘清平台企业竞争的基本规律并阐明垄断集中趋势存在的客观性;梳理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的独有属性,明晰平台市场垄断结构的形成逻辑及自我强化机制;围绕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经济学范畴,界定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导致的消极影响;直面平台经济中"市场失灵"以及"制度失灵"两端不相协调的困境,为健全我国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规制体系提供建议,保障消费者能够分享创新与竞争带来的红利,营造公平且具活力的平台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
郝雪玲 《经济师》1998,(12):70-70
行政性垄断,是指凭借政府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行政性垄断首先是一种经济垄断,但它主要是凭借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实现的,例如,通过颁布规章或者授权,使个别企业在某些产品的...  相似文献   

3.
垄断与创新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组织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出现使两者的关系更加复杂。本文在总结互联网行业垄断与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行业中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在网络外部性、长尾效应等特征的作用下,互联网行业呈现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存、用户价值对创新影响显著、渐进式创新与激进式创新分野加剧等特征。在新的创新模式与机制下,互联网行业形成多条由不同规模企业主导的创新成功路径,这些不互斥的路径说明了互联网行业中的垄断对创新的阻碍作用有限,在理论上为熊彼特假说的相关争论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在实践中,为数字经济中的反垄断执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环境中的价格歧视--基于数字产品定价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价格歧视是企业的理性行为。互联网为实施价格歧视创造了条件。分析了价格歧视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垄断加之价格歧视,社会的福利水平会高于垄断本身的福利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王珩 《经济纵横》2005,(8):50-51
2001年初在方兴东的互联网实验室见到谢文的时候,他的名片上印的是“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高级顾问”,与满屋子的年轻人在一起,年过四十,神情忧郁又有些冷傲的谢文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价格是市场的基本信号,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 价格垄断会导致市场功能陷入瘫痪,对经济的破坏难以估量,因此必须对价格垄断行为予以关注. 分析近年来价格垄断问题的几种具体行为表现,运用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失灵"论、"利润最大化"假说以及"市场结构"论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解释,发现这些解释均存在缺陷,缺乏对企业价格垄断行为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 因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自我约束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对价格垄断行为产生原因加以阐释,并进一步提出利用行为经济学规制价格垄断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垄断与反垄断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 《经济学家》2006,(5):120-122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在所有的产业部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需要区别不同市场实施有区别的反垄断措施。在限制进入的市场上需要打破行政垄断,而在自由进入的市场上不是反对垄断企业的形成,而是反对其垄断行为。(一)垄断悖论虽然经济学家在基本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对于垄断的形成、垄断势力运作的效率及其对福利的影响方面,仍然存在广泛而深刻的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反垄断政策的不同倾向。这种分歧突出反映在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争上。关于垄断的形成。哈佛学派认为,垄断地位的获取大都是通过策略性的行为,主要通过勾结、排…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2,(26):84-87
2003年,迅雷横空出世,寓意下载速度能达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打功能就是一个宇“快”。但这个在下载市场有着绝对垄断地位、并一度被视为继百度、腾讯之后最有可能成为巨头的企业,历经10年发展,陷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境地,迅雷也成为互联网里公认的“慢”公司。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自然垄断、政府垄断及规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垄断与政府垄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垄断形式,但是人们却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是以自然垄断为由对本不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或不再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施加进人限制的。自然垄断理论因此往往被一些部门或行业用作政府垄断的理由。在我国,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的垄断现象具有特殊性,经济生活中的垄断行为主要不是来自于经济力量,而是来自政府认为的制度或政策性安排,同时存在以行政性审批为主的过度规制现象。因此,反对政府垄断行为以及改革行政性审批制度,成为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垄断内涵中的垄断态势与垄断行为是有区别的,前者冠以联合的概念,后者保留垄断的概念。可以保留合理的垄断态势,因为它本身就是通过公平竞争形成的联合,但却要反对垄断行为,因为破坏市场秩序的垄断行为既包括封建垄断,也包括非垄断态势的共谋行为和凭借垄断态势的垄断行为。事实上,在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中,通过自由竞争引起的联合进而形成适度的经济集中型垄断,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组织,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中,互联网平台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伴随着互联网平台不断蓬勃发展的脚步,在支撑平台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中,大数据分析所衍生出的价值使得数据的作用和地位逐渐凸显出来。数据作为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必然会成为未来各个互联网平台之间相互竞争并力求垄断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信息流通模式和价值源泉的变化,诠释"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并按企业在传统市场和互联网虚拟市场中的市场势力将其分为四类。通过归纳这四类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价值源泉,揭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发生反竞争行为的内在机理和可能后果。由于"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拥有强大的动机进行反竞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更加隐蔽,因此对"互联网+"企业严格监管并执行竞争政策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晓武 《经济论坛》2005,(21):10-11
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为了达到促进市场竞争、维护市场公平、提高市场效率的目标,经常要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干预的主要手段就是反垄断法规和管制政策。反垄断法规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减少操纵价格、限制产量、恶意兼并或垂直一体化等反竞争行为给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在反垄断法规的实践运用中,是否拥有市场力量往往是判定企业垄断行为的关键。市场力量(或日垄断力量)是指企业具有制订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从而获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大企业垄断行为的调节,发达国家政府一般遵守两个基本原则,即维护规模经济效益的原则和保护公平交易的原则。具体体现为对非法垄断行为的限制和取缔,以及对合理垄断行为的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互联网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我国已将"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但近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的资本结构隐患日益凸显。因此,应尽早解决可变利益实体(VIE)问题,堵住外资大规模间接流入缺口;改善互联网创新企业的融资环境,扩大资金供给;界定数据主权,保护国家数据安全;促进竞争,防止互联网服务领域的外资垄断。通过上述措施有效化解外资控股我国互联网企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扩展了Bustos(2011)的模型,在异质性框架下纳入企业互联网化和企业创新选择行为,从微观视角揭示出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其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虽然随所有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低生产率企业和中小企业仍能从中获益;(2)无论是垄断行业还是低技术行业中,企业互联网化对企业创新均有着显著促进作用;(3)三种方式的企业互联网化都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其出口活动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企业创新选择行为间接地促进企业进行出口。对于积极参与互联网化的低生产率企业表现得尤为显著。因此,互联网转型的企业应该通过激励其创新能力来提升企业出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制度相关理论,从企业所有制视角,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数据与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调查数据,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所有制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较小,对私有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相对较大;另外,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异质性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还受企业规模、企业科技类别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生产集中导致垄断,垄断阻碍自由竞争,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反对垄断。为此,各国政府普遍制定了《反托拉斯法》,并以此维护本国企业的竞争秩序。但实际效果怎样呢?应如何看待我国的垄断现象?应如何有效地反对垄断和合理地利用垄断?本文对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重破垄”论:中国基础部门反垄断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垄断的分类 关于经济学上的垄断,目前学术界大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本文重点研究的基础部门的“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它是以网络供应系统的存在为基础的巨额固定资本投入及其沉淀性以及相应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所决定的;(2)由政府限制竞争的法令和政策导致的“法定垄断”(statutorymonopoly);(3)企业凭借其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技术集中等经济优势,单独或合谋在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限制、排斥或控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也称厂商垄断或行为垄断)。  相似文献   

20.
垄断包括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两方面,反垄断的重点在于反对垄断行为,我国反垄断问题较之于西方社会具有独特之处,即:我国反垄断所急需解决的首先是行政性垄断;其次是反国际资本垄断;第三是本该竞争性领域的过度垄断;第四是自然垄断行业的正确确定。应制定出有关行业的单行法和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豁免,并解决两者有机结合的问题,对于不同性质的垄断,应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