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权式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有三个制度基础:一是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二是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相对绩效评估,三是延续了关系型社会的履约方式。分权式改革背景下"为增长而竞争"的增长模式内生出多种带有排斥性的发展态势,是一种排斥性增长而非包容性增长。由于没有包容利益和谐,导致增长成果分享性明显不足,具体体现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个人收入差距和阶层差距。中国要实现从排斥性增长向包容性增长的转型,必须要实现从社会分割到社会整合的转型,从关系社会到规则社会的转型,从阶层板结向阶层流动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刘永东  邓一婷 《经济师》2006,(12):77-77,249
本文应用经典的迭代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在由现收现付制向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转变过程中,考虑隐性负债的条件下,个人账户规模对于制度转轨的影响。并结合目前中国改革动向,进行了简要的政策评价。分析表明,经济动态无效时,个人账户规模对于各代财富,收入再分配和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并且这种在各代产生的负效应是单调的,从而导致转轨过程最终仍向现收现付制回归。如能妥善处理巨大的隐性负债,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国目前的改革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里根革命”和“撒切尔新政”,导致“大企业、大工会、大政府”模式演变为“大资本、小工会、小政府”模式,政府权力被资本绑架,资本逻辑在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中占据支配地位。它牺牲工人利益去提高资本的盈利能力,不仅扩大了收入差距,而且加重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调。“涓滴效应”也并未实现经济繁荣,反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警惕把“产能过剩”完全归因于政府干预,把僵尸企业直接等同于国有企业,把“降成本”等同于“减税+降低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以及以增强用工灵活性、改善劳动供给的名义修改《劳动合同法》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财富迅速增长积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并强大了我国的国力。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分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第十八次三中全会提出,要让更多的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因此,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也逐步提上议程,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通过对我国财富分配方式的分析,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4%.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提高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相似文献   

6.
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8%。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基本的约束条件。本文利用住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所决定的养老金财富对城市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养老金财富与当期收入的比值每增长1个单位,城市居民储蓄率约减少1.13~1.51个百分点,养老金财富较之其他跨期收入,对储蓄率最具解释力。而且,高龄队列较之年轻队列,养老金财富对储蓄率的影响更明显。这意味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储蓄率的下降也更明显。养老金财富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通过分析最近两次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本文发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旦改变了城市居民的养老金财富预期,也会对其储蓄率产生显著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储蓄、高投资的模式向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坚持社会保障制度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和改革方向,有助于避免储蓄率过快下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GDP总量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之强盛毋庸置疑。然而,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跑不赢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收入分配不公平引发社会不断扩大的贫富两极分,出现了国强民不富的扭曲效应。因初次分配结构不合理、公共财政发挥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调节效率低下、社会保障及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被锁定在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中。为此,探析并选择民富的路径,实现现阶段中国从国强转向民富的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和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发达国家收入及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并非是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应当改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成 《金融评论》2021,13(1):54-72
作为《21世纪资本论》的核心论点,皮凯蒂(2014)指出,资本收益率(r)和经济增长率(g)的差距,是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根本力量”.然而,自被提出以来,这一所谓的“r-g”模型招致较多争议,但严谨的定量分析尚属寥寥.本文利用11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关于财富积累及顶端收入/财富份额数据,对“r-g”对分配的影响进行了面板分析.结果 表明:经验证据总体上并不支持以上论断.事实上,在多数回归设定中,“r-g”这一变量同顶端收入/财富份额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联.对此,本文从资本一劳动替代弹性的“增长效应”出发,对这一经验结果提出了尝试性的理论解释——这一视角在皮凯蒂本人的研究及相关文献中被普遍忽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虽向企业和政府严重倾斜,但政府的转移支付分配力度尚显不足,导致居民可获得的国民收入分配份额下降趋势明显,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居民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受到严重制约。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建立劳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劳动者收入结构;不断完善住房、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和改革税收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垄断行业定期分红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收入差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差距及其引致的贫富差距在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存在并有所扩大,且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制度的落实,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市场竞争,都会导致这种差距的产生,存在和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正确性和市场制度建设的进步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及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正确性和市场制度建设的进步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共同富裕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辨证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现阶段收入和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文章在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函数的框架内采用基准模型和嵌套模型并利用面板协整的方法探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存在显著正向的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同时,研究发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货币化改革等宏观因素对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产生了削弱作用。研究结论对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转型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宋鑫陶 《商周刊》2013,(4):17-17
在国家强调收入倍增的同时,更不应忽视的是收入差距的缩小,不然单纯的收入倍增会更加大贫富的差距。加快社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等举措,才是解除“警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增长幅度来衡量经济增长,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比例作为城乡收入差距衡量指标,通过建立不同分位数下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在经济增长的不同水平下,经济增长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经济的水平比较快速时,经济增长的幅度变大,从而导致贫富差距加大,财富集中到城市中,城乡差距的扩大。政府必须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对通货膨胀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与经济增长和谐一致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叶宇航 《技术经济》2016,(8):106-110
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33个后发追赶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和结构性指标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而收入分配较公平、政府治理能力强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条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且贫富悬殊、权力腐败问题突出导致政府治理能力削弱、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经济指标长期徘徊不前。指出后发经济体须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改革,方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7.
财税是一国分配关系的核心部分,在财富一定前提下,财税制度的确定及变动,意味着分配格局和个体利益的变动,进而影响到推进以财富为表象的经济增长的能动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财税领域已经历过数次大调整和很多次微调,对经济增长造成重要影响。深入分析会发现对应经济增长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包容增长"之路,财税改革则呈现出"探索-规范-创新"之路。因此,有必要探寻两条道路间的关联性,从财税改革角度认识我国经济增长,以达到更准确科学地运用财税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地方政府各种类型财政支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价格水平的效应分为铸币税效应和财富效应,铸币税效应反映了地方财政支出通过征收铸币税来融资而影响价格水平,而财富效应反映了地方财政支出通过居民金融财富和人力财富的变化以及私人投资的收益率影响总需求和价格水平。回归结果显示,1980~1993年和1994~2006年两个阶段政府支出的“铸币税效应”和“财富效应”都有所下降,这与分税制前后通货膨胀率的结构性变化具有一致性,其原因是地方政府资本支出导致对私人投资具有更强的“挤出效应”。一般支出的私人边际预期收益降低,以及“分税制”使得中央政府具有更强的地区收入分配调控能力,降低了财政支出的铸币税效应。  相似文献   

19.
借债融资的"金融的逻辑"告诉人们,通过未来收入"资本化"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自然界的"自然的逻辑"向我们揭示的却是,人类财富的增长速度受自然资源有限的制约。归根结底,人类社会借债融资的"金融的逻辑"受制于自然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自然的逻辑"。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是,让未来的收入留给未来,让未来的资源留给未来,适度金融,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增加财产性收入 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它是基于居民财富逐步累积、财产性收入快速而不均衡增长的背景,是对财产性收入的承认和肯定,是防止财富在积累过程中向少数人集中、导致收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预示着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要通过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群众拥有”的路径,让财产性收入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