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方政府公债政策主要指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地方债券发行、使用、流通、偿还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债政策问题主要体现在现行诸多不恰当的政策阻碍地方政府举债显性化,而缺少一整套关于市政债券的具体法律与法规来保证地方政府宽松的发债环境。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和日本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历史悠久.目前在我国人们对于地方政府是否应当发行公债存在着争议,发行公债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从财政学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发行地方公债的利弊研究,以及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改进,提出了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可行性探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政债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政债券是缓解地方政府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改善地方财政状况、推进一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虽然我国已经存在大量"准市政债券",但由于现行法律的约束,市政债券仍未能正式发行,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投资计划实现,而且造成了较大的隐性风险.当前我国应尽快推出市政债券,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清查地方政府债务的基础上出台地方财政风险预警和危机化解机制,贯彻市政债券试点审批制,严格控制发债规模,合理设计债券品种,健全完善市场体制和相关保障促进机制,不断推动市政债券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缺口逐渐增大,原有的融资手段均不能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推进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地方政府融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市率先作为新试点发行市政债券的分析,为我国其他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同时无论从公平角度还是从效率角度,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也要求地方公债的存在。发行地方公债可以完善分税制、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及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中国,随着各种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各个经济领域体系的日益健全,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成熟了,发行地方公债在中国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说,地方公债的发行既有必要性,又有其可行性。因此,应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6.
1.发行主体。地方公债的发行应以城市政府为主体,省、自治区政府一般不作为发债主体。对申请发债的地方政府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首先批准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强债务吸纳能力的大中规模城市发行公债,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7.
1.应以制定和修订一些法律为前提。首先必须制定《公债法》和《地方公债法》,并对现行的《预算法》和其他财政法规及配套法规(如《担保法》)进行相应修订。在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同时,对地方公债的发债主体资格、每年的发债申请、审查和批准、发债方式、地方债适用范围,以及偿债机制建立等作出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公债属于政府债务的范畴,它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国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至今没有允许地方政府独立发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一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克荣 《时代经贸》2009,(10):174-175
不管是从我国的财政体制上讲,还是我国地方目前的财政状况上讲,我国都应该发行地方公债,也就是说,地方公债的发行既有必要性,又有其可行性。因此,应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10.
1.谨慎选择债务主体进行试点。我国地方政府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现阶段,确定发行公债的主体,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公债是必须偿还的,它不同于转移支出。发债主体,必须具备偿债能力。所以,要综合考虑一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及公债项目的具体情况等因素。(2)我国的具体国情。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并没有彻底解决。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我国确定地方公债发行主体的范围不宜过宽,应首先  相似文献   

11.
王鹏程  赵晓东 《经济论坛》2006,(10):102-104
在债券市场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如美国的州和日本的府甚至县都能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在我国,虽然理论界曾对地方政府可否发行债券进行过探讨,但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客观需要,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本文就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性及地方债制度的设计谈点初步设想。一、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性1.地方公债发行的理论基础。(1)地方政府也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州和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发行市政债券来筹集地方公共建设所需资金的做法比较普遍,市政债券发展较早,基本上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市政债券市场体系.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市政建设资金,因此应借鉴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我国的地方公债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我国地方公债二级市场,不断推进地方公债融资的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对地方公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前财政部有关专家透露,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操作性文件已发给地方讨论,发债方式为"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争议目前已经成了热门话题,本文主要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收益和弊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发行地方政府公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邓戬 《财经研究》2003,29(5):27-33,27
本文主张我国应准予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并由西部地区优先发行。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历史,然后依次从可行性、框架设计两个方面对地方公债的发行进行了论述。文章选择美日两国经验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进行借鉴的主要对象,同时吸取了我国多年来国债的发行经验,重点对地方公债的规模、品种结构、发行方式、发行主体、发行对象、利率和债期选择等7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虽然理论界曾时地方政府可否发行债券进行过探讨,但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客观需要,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因此,地方公债的发行已经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地方公债发行的依据,理论基础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现实基础主要有实践,财力保证及偿债能力上分析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方债务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是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 ,也是增加地方政府自主财力、健全地方财政信用机制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应考虑修改相关法规 ,先行试点 ,逐步扩展 ,稳妥、有序地建立中国特色的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地方公债的推出,一直伴随着关于其存在风险的争议。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中国地方公债的历史变迁证明,中国地方公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以中央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缺点则具体化为中国地方公债制度在发行审核、发行定价和信息披露制度上的不完善,并由此派生出中国地方公债客观存在着偿还风险、发行风险和资金违规使用风险。防控中国地方公债风险的必由之路是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券均有一定程度的认可,认为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是完善的分税制以及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履行其公共职能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与市政投资的关系以及市政债券的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历史和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尝试过发行地方债,如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地方经济建设折实公债等,中共中央还在1958年4月2日作出过《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决定从1959年起,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对于地方债的"自主发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与学界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地方政府对外发布资产负债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之所以难产,主要原因在于:尚未理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和产权关系.基于上述困境,应从改制国有企业、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完善社保制度和改革土地财政等方面实施应对策略,以利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顺利、准确编制,实现地方政府从"自行发债"到"自主发债"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