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稳定生产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当前及未来几年国内玉米供给及潜在需求形势的判断,认为中国玉米长期供不足需的局面不会改变、玉米供需缺口不容忽视。文章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积极性、缓解未来玉米供需缺口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1)玉米价格对农户玉米生产行为影响显著,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玉米市场价格;(2)不同信贷来源农户的玉米生产行为不同,国家应创新支农信贷产品,保障生产资金供应;(3)农资价格并不必然对农户玉米生产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调控农资价格需与其他政策配合实施;(4)农户玉米生产中的风险规避因素明显,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是保持粮食生产长期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鉴于粮食银行运作机理先进,能够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对于粮食大省来说,加快发展粮食银行不仅是减少粮食产后储藏损耗损失、改变全社会普遍轻视粮食产后环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改变农户储粮方式、促进粮食经营企业良性发展、促进规模化粮食生产、延伸拉长粮食产业化链条、稳定粮食市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托市收购政策施行以来,在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政策运行过程中逐渐出现市场扭曲和效率损失越来越大、主粮高度自给率与大量进口形成矛盾、产业链下游粮食加工业受到冲击越来越大、品种和地区差价不合理及不同地区支持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客观分析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认清托市收购政策的现实环境,对新常态下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农户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亚洲开发银行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为例,分析了农民对农业政策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认为:农民总体上对目前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了解程度较高,但对农机补贴和粮食价格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粮食市场价格是影响三江平原农户种粮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粮食补贴政策对三江平原农户种粮决策的影响不如预期的大;多数农民认为目前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不会导致湿地被重新开垦,但促进放牧养殖和农药化肥使用的政策会对现有的湿地资源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在湿地资源的管理方面,政府主导带动社区参与和社区组织建设的模式得到大多数亚行项目农户的认可,但该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须基于社区合作机制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劳动力占比,打工、创业机会以及市场政策因素对农户种植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农业劳动力占比、家庭农业收入占比以及当前农作物价格对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影响显著;住宅距耕地距离,打工、创业机会,对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2)对农户综合行为影响最显著的是土地收益因子,其次是政策制度因子和农户特征因子。为了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户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户土地投入积极性;完善农业保护制度,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户农业生产收益稳定;健全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促进集体土地合理流转,因地制宜有效引导农户参与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吴海霞  李鹏 《技术经济》2015,(1):101-108
基于1998年1月9日到2014年5月23日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批发市场价格指数的周数据,分别运用单变量EGARCH模型和傅立叶季节外生性条件下的VAR模型,对中国单一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和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粮食市场中,仅玉米市场的价格波动存在非对称性;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表现为小麦市场的价格上涨在短期内显著引发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的价格上涨,但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的价格变化对小麦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为:稳定玉米市场价格,需特别关注可能造成玉米价格下跌的因素;要稳定整体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小麦市场价格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2016年国家取消东北地区的玉米临储政策,转而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以此缓解玉米产业面临的困局。价补分离后,2016年东北玉米产量总体下降,基本符合政策调整预期;玉米价格回归市场,降幅达30%,但规模化经营主体收入受影响较大,且农户售粮进度偏慢;农户政策预期发生转变,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产业上下游关系趋于协调,但加工企业"以销定产"开工率仍然偏低。同时,由于农户售粮进度偏慢,生产资金难以快速回笼,加之2017年玉米补贴政策尚不明确,2017年农户春播备耕进度明显滞后。未来,如何去库存以及引导农户进行市场化决策、消除种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成为重要议题。为此,应坚持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加强信息监测预警,提高政府对玉米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征地补偿价格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河北省高碑店市10个村50位失地农户自1994年以来三次大规模征地的土地征用价格进行实际调查显示,土地征用后的用途是影响土地补偿价格的重要因素。另外,土地补偿价格是国家、用地单位、村集体和农户四者博弈的结果,土地补偿价格的高低与农民的自组织和实力相关。建议对不同用途的土地征用,在相同区位实行相同的土地征用和补偿价格,国家在向用地单位提供土地时,根据不同用途收取不同的出让税金,以保证政府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3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对建设新型粮食市场、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金艳 《经济师》2007,(11):86-86,88
《价格法》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法律,它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政府利用价格杠杆调控经济运行、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在深化价格改革、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稳定价格总水平方面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价格法》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实施现状、完善思考等方面对《价格法》的宏观调控功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林丽  睢党臣 《经济与管理》2010,24(12):29-32
金融危机时代,粮价飞涨,后金融危机时代,粮价依然居高不下,前者能用传统发散型蛛网模型理论解释,但后者却无法用传统理论分析。在市场自身机制调节外,非市场因素也会对粮价波动造成较大的影响,鉴于此,应该加强流动性监管以有效平抑粮价,提高农民种粮收益,鼓励种粮,多项举措促使农民卖粮,促进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萍 《财经科学》2011,(8):93-102
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物价的影响。从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粮价的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导。本文通过对粮价与粮食产量、粮价与农民收入、粮价与物价之间的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粮食价格上涨能显著地刺激粮食增产、短期内激励农民增收,统计意义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不会引起物价上升,政府要继续利用粮食价格手段支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不能轻率地抑制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13.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我国稳定粮食价格的数量界定,即年度间波动不超过5%;一年中波动不能超过50%。并重点阐释了我国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有: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完善我国粮食生产补赔政策,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创新粮食保险制度,强化粮食风险调节基金等。  相似文献   

15.
The ever-normal granary system was an official granary management system in ancient China.Throughout its existence,the system functioned as a major means of adjusting the price of grain and provided disaster relief.Few studies on the system touches up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price fluc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in market,or the ever-normal granary system and its related economic school of thoughts.Star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in marke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of grain and grain reserves,and throug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ebate on the ever-normal granary system and grain prices among high-level official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n the 13th year of Emperor Qianlong’s reign(1748),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reasons for the change in thoughts on the ever-normal granary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path of how economic phenomenon gave rise to the clash of economic thoughts that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 of this economic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6.
国际热钱进入与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末以来,世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围绕粮食、食品的国内外投资和交易成为新的经济热点。作为世界粮食大国和人口大国,为控制通货膨胀,实施低粮价政策,这为国际热钱进入粮食领域提供了条件。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粮食管理体制下热钱进入的可能性、规模、方式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击热钱进入粮食领域的长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粮食生产的问题不大,而流通环节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其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科学的交易体系和严格的交割制度,可以促进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通货膨胀与粮食价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二元化向一元化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会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向工业倾斜,进而产生较大的波动,一旦粮食供应量的增加不能完全弥补其需求量,就会出现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造成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作为百价之王,它的变动也许会造成连环式的影响,从而推动整个宏观经济物价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货膨胀。为探讨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借助计量分析软件,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粮食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呈正相关,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  相似文献   

19.
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会相互影响,但产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变化存在着滞后效应,而且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价格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应采取措施,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粮食外贸依存度的大小反映了一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程度。根据中国粮食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及出口依存度1950—2008年的变动趋势,从粮食贸易性质、品种及地区结构特点分析影响其变动的因素,建立粮食外贸依存度时间序列变化的回归模型。得出当前由于粮食贸易不均衡、个别品种的外贸依存度过高,使得整体的粮食外贸依存度看似偏高。因此,应提高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优化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确定粮食进口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