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潮中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寒 《经济师》2010,(3):108-110
当前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着政府法律援助责任落实不够、社会保障不到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够健全、调查取证难、索赔难、执行难和农民工法律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然而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是政府和法律援助部门的重要责任,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立法层次,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解决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保障问题;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同司法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机制,改善法律援助工作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潘云华 《时代经贸》2011,(16):40-41
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农民工工伤得不到及时赔偿,工资得不到及时支付等问题仍不鲜见。原因在于对农民工维权的教育和法律援助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律师服务群体素质不高,立法不完善,社会关注不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法律援助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民工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层法律援助制度是完善基层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基层人权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目前,基层法律援助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阻碍了法律援助制度在基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经费保障、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推进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促进基层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完善农民工司法救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救济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权威的争议解决方式。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城市生活中他们既无法享受农村赋予给他们的种种权利与保护,又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劳动报酬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诸多权益屡屡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是指农民工向社会表明自己的利益要求,并试图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来实现利益要求的行动.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进入城市,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农民工进城务工却因其不拥有城市居民身份象征的城市户籍,而被面向城市居民的各项制度所排斥,成为城市的“边缘人”.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部分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很难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入宪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和社会建设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欠缺以及由此加剧的城乡差异与人权保障和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文章首先从人权和农民工相关概念谈起,进一步重申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意义,结合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并对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对影响和谐社会的矛盾概念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身的概念展开述评。研究的视角主要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之一——农民工问题,研究的重点侧重于有关农民工的经济、住房、教育、医保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同人口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将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通过利益表达机制充分的表达出来,已成为我国建设民主社会、缓解社会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这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法制体系建设中意义重大。现实实践中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文章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探讨健全这项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美成 《经济师》2009,(11):233-23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和矛盾,是造成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不和谐现象的重要根源。中国农民工本身具有的量大、质弱、价廉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弱势地位。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现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消除制度性障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君 《经济师》2008,(4):46-4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农业人口从农村迁移、流动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形成“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其流动性强,以及我国转型过程中社会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他们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生活经常陷入困境而得不到社会救助,这不仅会使他们自身缺少安全感、归属感,同时也对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带来隐患,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完善农民工的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确认和保障农民工劳动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对直接援引宪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的必要性进行探析,得出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的宪法权利宪法保护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劳动权受侵害的现状,为社会和谐创造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浅议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方 《经济师》2007,(12):255-255
法律援助是我国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实现权利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公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文章针对法律援助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及西方法律援助制度的比较借鉴,提出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俊斌 《经济师》2011,(5):40-40,42
农民工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他们在我国城市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工的职业安全是中国城市化建设乃至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从构建全方位社会保障机制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人权入宪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和社会建设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欠缺以及由此加剧的城乡差异与人权保障和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文章首先从人权和农民工相关概念谈起,进一步重申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意义,结合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并对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在城市中构成一个日渐强化的新二元社会结构。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化是绕不开的一个过程,而我国现在正在处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矛盾在逐渐地积累,化解新二元社会结构需要使农民工真正融入所在城市。  相似文献   

17.
发挥社会合力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需要发挥多方作用,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保障农民工的市民待遇,强化服务功能,为农民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同情农民工,关心农民工,尊重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发挥工会、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必须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深刻变化,适应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规范工资管理、建立农民工组织,不断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邦辉  王琪 《经济前沿》2006,(11):53-57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利益保障中出现了一些缺失,其根源在于农民工丈化素质低、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缺乏话语权导致的现行政策的部分缺陷。在目前尚不能根本变革这些现行政策的情况下,文章针对农民工的利益保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使农民工与市民协调发展,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工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和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来自各方面的歧视,严重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落实和制度的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保障为基础,收入保障为核心,社会经济发展为出路.因此,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就要消除就业歧视本身,增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抗干扰性,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