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是长沙发展加快转型的主要动力。强力推动绿色发展是长沙发展加快转型的主要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长沙发展加快转型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跟随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占领人类文明高地。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民族复兴加快推进时期,人类文明开始进入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时期。要利用后发优势,在现有工业文明基础上,通过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为民族振兴和崛起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从新的文明中吸取强劲的民族复兴动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是否存在特色化多元化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特殊的智力资源或自然资源、原料的存在或获得是否便利、是否存在原材料集贸市场、是否有基础设施可共享、是否有政策激励”等方面来考察白城市的资源条件,得出该区域具备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的结论,分析该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资源优势,探讨性地提出一些加快该区域的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发展理念的"五个转变"、发展思路的"四个重点"、发展模式的"三个关系"、发展手段的"两个作用"、发展的"一个目的"共五个方面,结合对人类传统发展观念的深刻反思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全球性绿色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转型的现实国情,针对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涉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创新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新政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绿色经济思想具有继承性、实践性、和谐性、文化性等特征,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则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人类在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举措。福建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与政策支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变升级,增加政策与制度供给,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重视消费文明建设,提高碳汇能力,是推进福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加快浙江省桐乡未来五年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桐乡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继续深化"项目推进年"和"效能提升年"活动,按照"稳增长、促转型、重生态、优民生"的总要求,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城乡区域统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发展研究》2011,(11):36-4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党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创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生态优美之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生态省建设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应从积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构建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等入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罗兵 《经济师》2003,(4):78-79
虚拟经济指与实际经济相脱离 ,主要通过中介活动或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地买卖交易获取利润的虚拟资本的运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要运行良好 ,取决于要素收入中的总储蓄是否能顺利转化为总投资 ,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 ,虚拟经济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而目前我国在虚拟经济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导致了通货紧缩 ,因而需要适度超前发展虚拟经济 ,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月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中明确被提出: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然而,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均缺少一套完整、科学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理论体系的缺失,使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难以在践中进行衡量。因此,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两个领域同步切入,一方面,细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海洋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海洋生态文明评价四个模块,梳理了海洋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另一方面,从内涵、指标、路径三个层面总结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实践,并进一步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实践进行了跟踪,以期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提供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迎接生态文明世纪2 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 ,这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生产力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地发展 ,社会文明也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的发展。以蒸汽机等技术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曾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但也日益显露出其弊端。工业文明提出对自然的“征服”和“挑战” ,大量地掠夺了自然资源 ,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得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膨胀 ,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 2 0世纪前半叶频繁的经济危机和后半叶惊人的畸形消费 ,又从另一方面大量浪费了社会财富 …  相似文献   

14.
江闽莉 《时代经贸》2011,(16):118-118
目前,国内许多报业集团,大多都喜欢将目光移至报业集团经营性的资产上市这个问题上。那么,报业集团经营性的资产上市是否会加快报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变报业经济滑坡的势头呢?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市强县弱”现象,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中心议题,并对“市强县弱”的根源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江苏省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环节,正确处理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原则,加快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努力促进城镇生态文明系统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与创新低碳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理论,还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是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资源环境制约的现实选择,更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客观需要。本文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目的,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庆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庆阳及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三个方面的内涵。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