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引致资本外流,制造业空心化风险逐步加大。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弱化: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已基本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发生一定的反转(如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另一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尽管还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被其他因素(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削弱。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是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劳动报酬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而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工)短缺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再也不能简单地以低劳动力成本取胜,企业必须由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竞争和差异化竞争。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生育率和劳动参与率以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加快“双一流”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以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以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中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劳动力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对于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国际压力。因此,必须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经济效率,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往往把压低国内劳动力成本作为首选方式。政府因势对劳动关系规制的放松,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支配权,采取了更为灵活的雇佣方式,雇佣更多的非全日制员工等。而这些非“正式”员工的劳动保障和待遇都很低,使其基本的劳动权益很难保障。经济全球化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要求政府应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工会职能,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伟 《现代经济》2007,6(5):17-19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两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出发,对我国目前的贸易形势作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我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调整贸易结构,在坚持既有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尽快提高对外贸易的科技含量,尽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实现由依靠比较优势向培育竞争优势迈进,最终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造成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和现实的根本性原因是劳动力在总量上供大于求,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诸因素均会引起对劳动力用工的相对减少。解决我国社会就业压力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二是解除就业的制度性障碍;三是注重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四是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劳动者创业、择业能力,缓解我国社会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宁夏劳动力价格上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宁夏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还处在较低水平.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人才,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及企业效益,提高劳动者收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以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来临,既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外在动力,也是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提高生活水平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也有社会转型因素。缓解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如下:(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2)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清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获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资料;(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初次分配实行按劳按贵分配。再分配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5)构建就业援助体系。运用社区力量扶助弱势群体;(6)通过立法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形式上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合同)式的关系,即当事人双方为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协议,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其成立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或进城务工人员纷纷进入国企,经过20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契约化的劳动关系已占主导地位。这种劳动关系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今后20年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当前劳动力供求状况、深化改革、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的判断。我们应该从增加劳动力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