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唐代的理财家刘晏就是一位实践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典范。刘晏在其一生理财工作的实践中求真务实、忠于职守、重交敦旧、惠利百姓,创造了与上级、决策者、同事等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和谐,为实现自身价值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与实践体现了现代管理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发展价值、管理价值、人文关怀价值、实践价值和和谐价值。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道以"清,寂,怡,真,和"五谛为其核心思想,它体现了人们在道德修养、人格情操、精神追求、自我认知、身心和谐等方面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这一核心思想给高校青年教师一个自我提高、和谐身心的行动指南和方法借鉴。高校青年教师应积极借鉴"五谛"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和专业水平,在身心愉悦中快乐地工作,把服务于教育事业当作终生的追求,如此才能升华自身人格,践行立德育人这一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职业是自我价值感体现的重要平台,自我价值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以及工作的成功与否.自我认同、自我成就、自我荣誉是体现城管执法人员自我价值感的主要维度.目前城管执法队伍自我价值感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支持不足、体制缺陷、职能定位模糊、社会舆论的负面导向、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提离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自我价值感,需要从自我支持、家庭支持、政府支持、舆论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入手,营造稳定和谐的执法氛围,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向"和、善、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借鉴其精华并做出适应时代精神的发挥,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以其引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功用结构为依托,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功用特点,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并进一步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定位,阐述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价值与个体性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教育者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9.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杜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予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行为规范及制度体制于一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但又任重道远。在和谐文化建设实践中,有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探究和认真思考,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和谐文化健康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和谐精神是其根本价值追求。和谐文化的精神品格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渗透在人们的言行举止细微之中,在传统的中国古代法文化里面最能表现和谐思想无疑是慎刑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现是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当代中国阶层分化形成了多元的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阶层分化所引发的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挑战。阶层的分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各阶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界限逐渐产生,阶层文化也随之产生。传统和谐观为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和谐提供智慧,对构建和谐的阶层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为探讨社区服刑人员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采用心理症状自测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290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中,自我和谐的不和谐与灵活性两个因子进入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中(β1=0.842,β2=-0.498,p<0.001)。研究说明社区服刑人员自我和谐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情况越好;社区服刑人员自我不和谐与自我灵活性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能够较好地解释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是艰巨的,也是有意义的。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师、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划师和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方能在高强度的高职辅导员工作中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主旨所在。在思想活跃急剧变革的先秦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儒家和谐思想无疑具有许多原创性的智慧。本文从儒家和谐思想的由来谈起,接着阐述了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最后阐述了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最蓝的眼睛》是描写在白人强势文化冲击下的黑人自我否定。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会给黑人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和错乱。黑人在白人文化霸权的侵蚀下,否定其自身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最终会迷失自我、否定自我。如果放弃黑人文化,迷失在白人文化中,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是指维系教师自我连续的本体安全受到威胁、自我内在统一性遭到破坏,自我身份的建构模糊不清。"个人主义"、"工具主义理性"观念和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是其产生的内外原因。高校教师消除自我认同危机必须克服个人主义观念,摆脱工具理性主义的思想方式,建立"生活政治",明确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和谐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中西方思想史上一直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终极追求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9.
和谐管理     
据我所知,和谐管理,是中国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黎红雷教授提出来的,并展开深入论析。不可否定,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倡人和,孔子、孟子都提出过人和的思想现点。日本人借鉴了我国的人和思想,很重视人和,认为 “人和、气顺”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日本企业里早就宣传人和意识,推行人和教育、人和管理。不过,他们所主张的人和只是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而黎红雷教授主张的和谐管理,其舍盖十分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人和范围,它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并且将和谐管理看作一种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由于面临太多的外界刺激和压力,易产生倦怠情绪。采用情感倦怠调查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选取320名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其情感倦怠具有差异性,情感倦怠和自我和谐各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高校应通过缓解大学生的情感倦怠,促进其个体的自我和谐,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