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十八年的经济改革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大发展,被称为“草根工业”、“夹缝经济”的乡镇企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人才发展事业,事业培养人才,是脱颖而出的乡镇企业家发展了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乡镇企业这座熔炉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目前已评选出全国乡镇企业家1000名,各省地、县也命名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镇企业家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兴衰存亡,而乡镇企业家阶层的整体素质则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乡镇企业家的素质结构与复杂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乡镇企业嫁接外资的客观依据近年来,曾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泉州模式”的乡镇企业在全国遍地开花。据统计,198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6496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2.2%;就业人员达9546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3.8%,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全国性的投资规模膨胀、经济增长过热的驱使下,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蔡加福 《发展研究》1997,(10):36-37
泉州乡镇企业以其“晋江模式”而闻名遐迩,并以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1978年,该市乡镇企业总产值只有1.62亿元,199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30亿元(当年价,含鲤城街道企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已居“五分天下有其四”的支柱地位,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0.66%,继续处于领先地位。1995年,在全省规模乡镇排序的前20个乡镇中,泉州占了整整10个。现在,泉州沿海乡镇企业发达地  相似文献   

4.
王仁山  刘华岭 《发展研究》1996,(7):27-28,33
一、五分天下有其四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把乡镇企业作为发展侨乡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鼓励群众依靠侨资侨力,集资投股大办乡镇企业。在泉州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乡镇企业起到加速器的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乡镇企业从农村经济“一枝花”,发展成为“半壁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被称为“中国亿万农民伟大创造”和“中国经济发展秘密武器”的乡镇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生产经营困难,发展速度减缓。1997年,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已减至18%,不仅低于1993年的651%、“八五”期间的42%,也低于近20年来20...  相似文献   

6.
一、“苏南模式”一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苏南乡镇企业的大发展造就了“苏南模式”;然而,“苏南模式”并不能简单化地等同于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的研究在80年代前期就已开始,至今10多年,人们对“苏南模式”内涵的表述还不尽一致。但是,苏南农村在改革前期新旧体制双轨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乡镇企业(主要是乡村集体工业企业)靠市场调节而“异军突起”,带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催化了农村分工分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变革,对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和基本特征,则多数都认同。“苏南模式”正是对这样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发源于社队企业的乡镇企业,二十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发展农村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任,被我国三代领导人屡屡点评和褒奖。但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名称叫得不那么响了,有的还认为可以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代替。一最近在北京召开的“WTO与乡镇企业创新论坛”上,专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位于泉州湾畔,早在1984年,就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元镇”,被誉为福建省“乡镇一枝花”,并成为“中国鞋都——晋江市”的主要鞋业生产基地,与广东东莞、浙江温州并称为全国三大鞋业原辅材料市场。  相似文献   

9.
“过渡性杂种”: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制度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樊纲  陈瑜 《经济学》2005,4(4):937-952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会被经济学家认为是“奇怪”的“物种”,比如乡镇企业。本文拟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这种现象。文章用一条乡镇企业的“(约束下的)最优转型路径”,说明“过渡性杂种”如何在其他(未改革的)制度的约束下产生和发展并到达其目标形式,以及整个政策环境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文章指出,“第三条道路”。或“过渡性杂种”,可能正是完成转型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10.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金三角”地带,曾被马可波罗誉之为“东方第一大港”。它既是中国闻名遐迩的侨乡,也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这里正上演着一幕幕蔚为壮观的连台好戏。沸腾的土地在泉州,记者曾听到这样几句话:“‘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土地开发迈大步。”  相似文献   

11.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建立,在一些地区,小型乡镇企业原有的优势已被削弱,它的生存与发展出现危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之一,就是大胆改革所有制形式,将其由集体经济改造为私营经济。一、小型乡镇企业必须从所有制结构上开刀目前小型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如下几力面的问题:(-)受乡镇政府的高度控制,企业缺乏真正的经营指挥权。(二)爱国营大中型企业一定的影响,使灵活的机制逐步退化。至今为止,国营企业那种“坐铁交椅”、“捧铁饭碗”、“吃大锅饭”的传统做法没有能根除,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2.
<正>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支柱,我国各地发展乡镇企业有着多种形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是正在广泛引起人们注意的两种形式。比较这两种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但是,这两种模式又是从两个侧面体现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道路。它们都具有我国乡镇企业的一般特点和其它一些相似点。“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有着较多的相似点。首先,温州与苏南的乡镇企业都是非国有经济,它们的所有者是农民家庭或农民集体。两地乡镇企业都是资金自筹、原料自找、行业自定、产品自销、能人自聘、人材自培、风险自担;它们主要依靠市场,具有全民企业难以比拟的较充分的自主权。因而无论温州还是苏南的乡镇企业,经济活力都明显强于现在的城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中国乡镇企业的鼻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的新闻媒体两次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他是中国乡镇企业的鼻祖。新闻媒体给费孝通先生戴上“中国乡镇企业鼻祖”的桂冠,并不是对费老的过誉,因为费孝通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提出发展乡镇企业,他的卓识远见,已经被世人所公认。费孝通老先生何以有如此卓识?这应追溯他远大的志向和坚持实践的可贵精神。 志向远大 预见卓识 费孝通先生1915年出生在我国江苏省,他年轻时就胸怀壮志,外出求学,  相似文献   

14.
苏南乡镇企业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不仅要在改制上做文章,更要在机制上狠下功夫,思维要创新,机制要激活,产业、产品结构要优化。 第一,狠抓开发,在“新、精、细、特”上下功夫。“新”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商品,二是现有商品在功能、花色上创新。“精”,就是要创造高品位的使用价值。“细”,乡镇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乡镇企业要善于从社会分工中寻求合适的方位,在分工细化上做文章,甘当大企业的配角。“特”是产品富有特色。特与一般的区别在于功能上的不同,在一般产品中增加一些独特功能就成为特色产品,把这种“…  相似文献   

15.
依托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发达的民营经济和独特的地域消费文化,泉州民营饭店获得较好的发展,在经营上表现出“大餐饮、小客房”的收入模式、“熟人消费”现象突出等特征;在管理上则逐渐以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委托管理为主.未来几年,地方经济高速发展仍将是泉州民营饭店发展的推动力;在饭店投资上,将出现“地产+酒店”的新模式;泉州民营饭店的集团化趋势也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初的二十多年来,苏南农村富裕了,一批农民企业家培育出来了。这为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奠定了经济与人才的基础。现在私营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常熟市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后劲最足的经济成份。我们不仅要追求个私经济发展数量上的全省之首,更应努力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的全省之先。为此,我们要打好几张牌:打好“环境牌”。发展个私经济是对“苏南模式”的创新。对“苏南模式”的内涵,过去比较典型的概括是“三为主”,即集体经济为主、乡镇企业为主、市场取向为主。常熟曾经是“苏南模式”的重要创造地之一,成功闯出了“离土不离乡,进…  相似文献   

17.
南漳县委、县政府在新的形势下清醒地看到了乡镇企业普遍存在“四低”、“五个反差”的问题。“四低”就是在发展乡镇企业上大多是低定位、低起点、低速度、低效益;“五个反差”:一是资金紧缺与存量过大的反差。二是项目不断与销路不畅的反差。三是快速发展与效益滑坡的反差。四是机制不活与包袱沉重的反差。五是竞争激烈与精神不振的反差。我们南漳县地处中西部内陆山区,面对全国各地乡镇企业千帆竟发之势必须围绕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超常规的速度迎接挑战,把发展乡镇企业的着力点由规…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出现了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比比皆是,这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不符。因此,需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这可以让乡镇企业取得更持久的活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本文旨在论述把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到乡镇企业中,并对其创造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企业界,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人们往往把“个大体壮”的国有企业比喻为“老虎”,而把“轻小灵便”的乡镇企业称为“猴子”。在过去的十多年的改革中,无论“老虎”还是“猴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今天,我愿意从一位乡镇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谈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差异以及一些共性的问题。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过去是支柱,以后还将是支柱,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一批有“保姆”的企业,它们的“保姆”就是政府,从原料供应到资金落实、从生产经营到产品销售,到企业员工的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发展和提高乡镇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乡镇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有些乡镇企业乃至有些地区领导者对此不以为然,觉得乡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片面把乡镇工业现有经营行为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完全画上等号,从认识上陷入了误区,这有碍于乡镇企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为此,本文就乡镇企业认识市场经济的几个误区,作一番粗浅的剖析。误区之一:把“两头在外”误认为市场经济的全程活动乡镇企业诞生的初期,很多地区是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即有什么资源就生产什么,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