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一、引言:90年代中国经济环境的若干特点进入90年代后,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要素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既构成了产业结构转换的背景,也规定了改革政策的选择空间。1、消费偏好的变动80年代末期乃至90年代初期,基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改革预期变化的长期因素和宏观紧缩短期政策的共同作用,中国居民的消费偏好变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经济要想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化转变,也要充分践行低碳经济对于国家经济的助推作用.只有保证良性生态的经济结构转变,才能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体的健康养成.本文对于低碳经济的基础化模型建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强化阐释了中国经济模式在低碳经济促进下良性转变的策略,旨在提升全行业进行经济改良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王永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104-1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的困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得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处在转变之中,正从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美国、日本的经验相比,吸引巨额国际资本流入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汇率问题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转变国有商业银行赢利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赢利模式的不同,表明其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在此基础上,就国有商业银行未来赢利模式的发展方向,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几年了 ,这场危机对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在 2 1世纪的今天正在初步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文章主要阐述了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8.
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诸多条件影响,始终落后于我国其他省市地区.西藏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西藏经济的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就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探究西藏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出路和政策建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出口阻力也越来越大,很难再长期保持出口高速增长,需要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角度寻求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广东具有典型意义。20多年来,外源型经济一直是广东经济的优势所在,发展很快,如果它能在保持外源型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内源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国有很大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所谓内源型经济,主要从市场需求角度定义,凡是由国外、省外需求拉动的经济属于外源型经济,而由国内、省内需求拉动的称为内源型经济。有关部门根据投入产出模型(2003年)测算,广东外源型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4%,其中国外占27.1%,省外占18.3%;内源型经济占54.6%。 相似文献
11.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国内经济发展条件变化的客观要求,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线之所以要由经济结构调整转换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原因主要在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面临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制度和观念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深化改革、维持稳定与方式转变的关系,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是在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和国际压力环境下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共财政应积极从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实行奖限税收政策、完善税制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13.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自党的十三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由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由工业偏向到工农并重、由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内涵,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及其经济学提纲(8条)首次集中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尤其是逻辑体系构筑方法。提出了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生产关系两分方法以及中介范畴等原创性思想,从而为探索中国经济学体系及其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跳出西方学者的模式中性论和价值中立论,努力挖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其经济学提纲(8条)中所蕴藏的当代价值,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型,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依靠政府政策,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之上,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带动发展、发展开放型经济几个方面入手,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9.
经济辐射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辐射既表现为自然界不同物体间的能量相互传递,也表现为人类社会资源的互相流动。经济辐射理论既可以深化我们对扩大开放的新认识,也可以说明区域、产业等经济发展中的非均衡到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20.
西方宏观经济学不确定的内容与不同学派无休止的争议显示了经济学的非成熟性。纵观宏观经济理论的演进过程,主流思想的基本定位仍然在供应与需求孰重孰轻上,中国经济学研究也进入了这一思想构架,但中国经济学实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经济学的精确化问题,经济学的贫民化问题,经济学的人本化问题和经济学的角用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西化”的研究将会使我国经济学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