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研究新视角:企业声誉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社会对商业伦理等道德因素的日渐重视 ,声誉越来越成为各类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企业声誉理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研究企业的新视角。本文在明确企业声誉的概念与属性的基础上 ,回顾了近十年来西方学者在声誉创立、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中国消费者对企业捐赠行为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探索了消费者对三种不同声誉类型公司(声誉较好、声誉一般和声誉较差)和两种不同捐赠方式(无条件捐赠和事业关联营销)的认知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无条件捐赠和事业关联捐赠的动机归因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声誉较好的企业参与无条件捐赠不一定能提升其形象,但是参与事业关联捐赠则会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声誉较差的企业参与任何一类捐赠活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负面形象,而且参与事业关联捐赠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不仅使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破产倒闭,一些大型商业银行也面临破产危机.除了经营失败之外,声誉风险的积聚也已成为主要原因.因此,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已将声誉风险管理上升为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2009年8月25日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期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综合计划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整体目标计划,对企业各项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对企业完成目标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评价综合计划是否有效的地执行以及是否实现阶段眭目标和是否体现战略规划,这就需要构建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并制定其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本文重点讨论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顾客衡量企业声誉的重要内容,尤其在社会化媒体下,产品质量舆情对企业网络声誉的影响作用日趋明显。文章从网络舆情演化视角出发,分析了产品质量舆情对企业网络声誉的影响,建立了顾客感知的产品质量舆情与企业网络声誉的关系,基于两者间的相关性,以天涯论坛为例运用产品质量舆情量化了企业网络声誉值。结果显示,运用产品质量舆情的时间衰减特性、帖文内容影响分布、舆情演化高潮期等特性比仅仅依靠帖文数量测度企业网络声誉更具有合理性,为企业提升企业网络声誉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声誉定义及测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各类学术文献普遍认为 ,企业声誉这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不断创造利润。虽然企业声誉非常重要 ,但学术界一直未就如何测量企业声誉这一问题达成一致。本文介绍了企业声誉定义和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重要,而要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文章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文章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并讨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邦分析体系是一种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方法,它可以了解企业的过去、评价企业的现状、预测企业的未来.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杜邦分析体系,指出其基本思路、基本框架、主要指标;其次,通过运用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对企业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修改后的杜邦分析体系并将其运用到西山煤电的财务分析中.  相似文献   

9.
三种业绩评价体系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三种业绩评价体系,包括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以EVA(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三种业绩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田新国 《北方经济》2010,(16):50-51
企业声誉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之一,也是企业成功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本文对企业声誉的定义、企业声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和我国企业声誉管理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Reputation     
Jessica Jarl 《魅力中国》2011,(20):388-389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intrinsic and financial values of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its rol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wo case studies on Johnson & Johnson and Shell are discussed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reputation management in corporate success.  相似文献   

12.
丁岗 《科技和产业》2012,12(1):93-96
商标和商誉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一直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这种混淆不仅掩盖了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源头,而且导致市场认知的企业价值与会计记录时常发生扭曲。这种状况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后,商誉已经从无形资产中脱离出来,在资产负债表中已经确定了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得到改善。但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评估而言,人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尚有待深入,评估方法还有待完善。本文通过对商标、商誉两种企业重要无形资源基本内涵的剖析,明确了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两者在特征上具有的相似性,存在现象与本质、内涵与延伸等联系。同时,这两者在最初定义的本质内涵、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价值凸现、法律保护及赔偿办法等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使用百度指数这一投资者行为的衡量变量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以2012年154家首发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控制了承销商声誉、公司行业、规模等其他因素后进行检验,发现百度指数的关注度变量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受市场条件好坏的影响。文章还发现IPO抑价受发行总市值、公司市盈率、每股净资产显著负向影响,与承销商声誉有一定相关性,和公司绩效关系的显著性不高。  相似文献   

14.
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选取我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作为研究对象,集中研究针对中小企业法人客户的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评估。文章结合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模式和放贷对象的具体特点,基于软硬信息框架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配置。案例试算表明,该模型对于小额信贷公司的信用风险具有良好的评估效果,能为小贷公司的信用风险防范和信贷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5.
郭楚奇  张燕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4-120
在考虑绿色生产的基础上,以单一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无认证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有认证集中决策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不同模型下的供应链决策和政府绿色认证标准,并用算例仿真对比分析消费者绿色偏好和企业信誉对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进行绿色认证的情况下,集中决策闭环供应链利润和污染物减排量大于分散决策;政府总能够制定合理的绿色认证标准,使制造商自愿认证的同时,提高供应链收益和减少碳排放;不同模型下的最优决策均会随着消费者绿色偏好的增加而提高,无认证模型下还会随着企业信誉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赵颖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9):143-148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一种有价值的管理活动,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和学习.IRM的价值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直接价值效应.主要体现IRM在改善和提高企业声誉、增加公司可见度、吸引机构投资者等方面具有直接的贡献;二是间接价值效应.主要体现在长期有效的IRM能够发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股价以及最终提升公司价值等作用.通过梳理国外有关IRM价值相关性研究成果,把握IRM研究前沿,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蔡玉龙 《特区经济》2011,(10):117-118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具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低的特点,这将产生不同于主板上市公司的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需完善保护中小股东的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声誉约束机制,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8.
增强信息透明度能否提升公司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揭示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应用信息经济学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声誉投资”模型,对信息披露程度提高对公司价值提升进行理论推理,论证“好”公司为避免“次品车”效应造成的“价值折价”,有动力进行多披露信息。为验证上市公司增加信息披露提升公司价值.本文利用托宾q对2002—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托宾q与公司信息披露增量之间显著正相关,采取积极信息披露策略的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相应较高:而信息供给程度低的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相应较低。  相似文献   

19.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研究环境违规企业补救行为对加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印象管理理论将企业环境违规后用来修复组织形象的策略分为"对症下药"(积极进行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和"避重就轻"(实行其他社会责任转移公众注意力)两方面,将"避重就轻"分为外部社会责任与内部社会责任,利用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违规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的后续补救方式,并进一步探究其补救行为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违规行为会降低企业价值,说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已逐渐将企业的环境表现纳入考量;但违规企业没有通过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告知公众有关公司环境表现和行为的改变,而是通过加强其他社会责任以转移公众注意力,且更偏向于加强外部社会责任,内部社会责任反而降低了。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违规企业"对症下药"行为在西中东三个地区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避重就轻"行为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主要发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文章提供了环境违规企业重获合法性的可能途径,发现面临合法性压力,企业会选择性参与社会责任。这为深化环境管制成效提供了指引,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伪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