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提高国家财政的整体教育投入比重。基础教育投入是整个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弱势地位,首先需要提高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整体投入力度。在预算安排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安排教育支出,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可以考虑开征教育税,取代现在的教育费附加,将各类企业都纳入征税范围,从而拓宽税基,稳定税源,专款专用,使财政的教育支出具有更加可靠的收入来源。调整教育经费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中的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从总量、增速、占比以及占比情况的描述统计等角度,分析1998~2004年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投资四类主要支出项目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认为:现阶段农村初中与小学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总量低,名义环比增长速度不及财政支出、义务教育经费及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的增速;农村小学、初中各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变化趋势趋于相似;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存在差异:组内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组间数据中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倪琳 《时代经贸》2010,(16):27-27
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江苏省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整体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且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搭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财政忽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究其原因,近年来实行的“大跃进”式的教育体制改革、财政投入规模和结构的不均衡等是农村教育支出短缺的制度性根源。财政支出向农村教育倾斜,不但可弥补农村教育资金的不足,而且还可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为农村教育投入多元化提供前提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教育事业发展步入后4%时代,但仍面临教育经费总量不足且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巩固4%成果、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建立保障财政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提高财政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绩效拨款制度、优化财政教育投入结构,重点投向农村基础教育和中西部、加强对财政教育资金安全使用的监督四个方面提出了“后4%时代”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江苏省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整体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且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搭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全红 《经济论坛》2001,(20):15-16
农业财政投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的部分,原则上应当包括财政用于农业的赢利性投资和非赢利性的其他支出,只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在农业领域的赢利性投资已经很少了。在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中,减去行政管理费用,其他的用于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素质提高、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都应视作农业财政投入。农业财政的投入在统计上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对农业的补贴支出、其他农业财政支出等。现阶段我国农业财政投入虽然不是…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突发性公共事务的财政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突发性公共事务的财政投入中,存在着总量投入不足、预备费流量式管理、事前投入不足和缺乏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问题。影响突发性公共事务的财政投入的几个重要因素有:财政支出总规模、公共性财政支出增长结构、财政职能和应急预算的非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9.
财政投入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1年,从全国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地区差异已经呈现增加的趋势,从省以下的情况看,地区差异状况也一直在增加,且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各级政府应予以充分重视,努力探讨完善省级和省以下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渐平衡地方财力,通过投入总量的增加逐渐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地区差距状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教育投资的财政分析,从财政支出结构、教育支出效益及社会教育公平等角度论述国外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协调三级教育投入比例,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投资效益,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1.
1·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切实增加环保资金的财政投入。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加以鼓励和支持。为了改变我国目前用于环保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状况,有必要逐步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此,要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且明确规定环保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当然,在我国财力有限、财政支出刚性较强的情况下,要大幅度提高环保的财政投入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寻求其他的资金筹措渠道。借鉴一些经济转型国家…  相似文献   

12.
张亚  邱雪梅 《经济师》2010,(1):51-52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率水平的提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经费投入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政策补偿和制度保障,并提出了增加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强化相应的政策补偿和制度保障九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税费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表现为严重的“二元结构”特征。这虽然有教育体制本身的积弊,但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财政———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税费改革使这一问题更加严峻。如何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教育财政分权的视角探讨农村小学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选取河北省2007年136个县的财政和教育数据,选择能全面反映财政能力与财政需要的一系列指标,考察这些指标与农村小学教育投入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并没有给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激励,农村小学教育经费出现“挤出效应”,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财政体制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基础。一方面,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与地方财政在权力和责任分配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与责任分担机制的改革决定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体制,也决定了投入主体的权力与责任的分配。根据传统的测算指标,如各级政府的政府支出比例,我国的财政体制是高度分权化的。《预算法》授予地方高度的自治权--各级地方政府都有独立的、经由各级人大批准的预算。自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问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白彦锋 《经济与管理》2007,21(10):69-73
近年来,针对中国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不足问题,很多学者提出开征教育税的建议。开征教育税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教育用税不一定非要开征教育税。中国财政目前需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还应调整支出结构、创新支出方式,以提高财政对教育支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1.教育投资总量少,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基本在2%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6%),与发展中国家(3%-4%)也有差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中,义务教育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58.2%下降到2000年的53.8%。义务教育投入中,财政预算内拨款所占比重也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58.5%下降到1998年的53.9%。普及义务教育呈现较大的资金缺口,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缺口就更加突出。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领域内的法定支出政策是对教育经费预算所作的硬性规定。对教育投入总量和增量的考察都表明,我国目前的教育经费呈现出预算软约束问题。法定支出政策本身模糊,"缩水式"的估算策略,过分强调投入而忽视绩效的管理模式,部门法规与《预算法》之间不协调都使得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承认法定支出政策现实性的前提下需重新加以规范,并应建立绩效导向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模式,逐步拓宽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19.
陈思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311-312
普通高中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就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而言,由于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其经费投入普遍存在着缺公共财政性经费投入、缺项目、缺政策的"三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省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如何结合河南省省情,能够从经费投入总量、各级教育分配比例、经费投入分担主体与区域差异等四方面探讨普通高中教育的政府投入问题,可以说为丰富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研究贡献了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蒋燕 《时代经贸》2011,(24):153-154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教育,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及劳动生产率,从而带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重庆教育投资的总量、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教育经费支出这几个方面来对重庆市教育投资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的教育投资水平进行比较,发现重庆教育投资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对重庆市的教育投资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