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重庆作为具有沿边、通江、达海的特殊区域优势之地,也成为全国开发开放的新高地,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也顺势诞生。本文以重庆保税港区为例探讨了保税港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重庆保税港区发展与完善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许多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在塑造地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与人才基础构建一直是政策制定的首要出发点。国内相关研究的切入点通常是以其中一方为自变量测度另一方的调整需要。本文通过构建人才发展综合指数模型以及经济与人才发展的依存度模型,分析了地区产业与人才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而为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雁  彭国川 《开发研究》2003,(4):59-60,67
旅游产业的合理定位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本文根据大足县旅游产业规划实践 ,对区域旅游业产业定位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提出了作者观点 :在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的决策中 ,首先应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背景、发展条件及发展潜力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针对区域的时空特征进行科学的定位 ,否则就难免盲目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本文以杭州湾南岸——余慈地区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在此过程中,环杭州湾各地区(特别是沿湾各县市)应当依据地方化优势产业,进行产业定位,统筹产业规划。进而探讨在资源、环境、空间的共同约束下,如何走“高端路径”。形成地方化优势产业的创新型集群,实现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5.
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本文以杭州湾南岸———余慈地区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在此过程中,环杭州湾各地区(特别是沿湾各县市)应当依据地方化优势产业,进行产业定位,统筹产业规划。进而探讨在资源、环境、空间的共同约束下,如何走"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基于区域产业组织理论、区域产业集群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探讨在新型工业化的视角下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重庆市铝业为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优劣势,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改善政策环境、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强化资源配置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森  朱盛华 《北方经济》2009,(16):84-85
本文研究基于区域产业组织理论、区域产业集群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探讨在新型工业化的视角下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重庆市铝业为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优劣势,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改善政策环境、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强化资源配置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代区域经济理论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湖北省现有的“两圈一带”战略定位的依据是区域分工,这并不符合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层级性特点。湖北省应该定位于区域梯级发展战略。具体设计是以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经济发展要素最富集的武汉城市圈和江汉平原为先发,以形成湖北省区域发展的双引擎。在此基础上,利用襄阳和宜昌两市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湖北省区域发展的两翼。恩施和十堰以及神农架林区作为尾翼,发展轻型的旅游服务业,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最终形成湖北省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与评价——以纺织产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勇 《特区经济》2012,(2):200-202
本文分析了产业转移出现和产业承接的动因,并从具体行业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区域产业承接能力的因素,通过对中西部地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区域产业承接能力应在考虑具体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对各因素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客观全面的评价;在区域承接能力上,应抓住重要因素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0.
承接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1年湘南湘西示范区数据,通过构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承接能力;再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1年,示范区内六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差距;邮电业务量、实际利用外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是阻碍承接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的培育是加快"十三五"期间特色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小城镇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小镇"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导产业,明晰发展思路与重点,对于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文章以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赵圈河镇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产业发展基础,深入挖掘其发展潜力,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产业定位,并制定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只有港口、商贸、物流的协调发展才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因此本文将产业聚集效应运用到内陆保税港区的发展研究中,借助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计算了内陆保税港区人才、技术、资金和物流四方面在未来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仅凭借保税政策是无法刺激内陆经济发展的,只有内陆物流通道突破瓶颈、实现畅通时,才会更好地吸引外资从而带来内陆港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未来20年内,随着渝新欧铁路的畅通带来的物流成本的下降、物流时间的减少,内陆保税港区将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是在一切产业领域的成功,而是更多地在一些特色的产业领域,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产业集群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模式。在国内,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企业不强,无名牌产业不响”的局面。以丽水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将会给我国东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提供极为难得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游韵  罗胤晨  文传浩 《科技和产业》2022,22(10):250-258
以产业生态化视角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区域协调发展内涵逻辑,并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两群”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主城都市区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核心-边缘分布,产业结构和基础保障方面差异较大;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呈现西南-东北沿线向周边递减态势,产业结构和绿色效能方面差异较小;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呈现自北向南递减态势,产业发展各领域整体较不均衡。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鸣 《浙江经济》2010,(18):46-47
边界问题的存在使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统一的咨询服务体系。关注和有效解决区域旅游发展的诸多边界问题,是区域旅游产业有序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区域旅游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获取资源、市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并且竞争所涉及的不再仅仅是产品、企业的竞争,而是逐渐扩展为区域性质的整体市场竞争,而省级区域经济竞争力则主要取决于其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因此,本文拟根据省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可操作、定量化的方法,对湖南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为湖南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界,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同时,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云南的地形地貌也相当特殊,这使得云南省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本文主要探讨了云南在发展其特色产业时具有的突出优势,并分析了其为产业选择提供的多种途径,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但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总体还不成熟.文章在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了安徽省县域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功能,并分析了政府引导、发展产业集群的助推时机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瑞瑞 《特区经济》2012,(9):146-148
城镇体系是一定区域内,由一系列不同职能、规模、相互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具有引导意义。本文通过论述城镇体系对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结合成都市龙泉山区域的实践,介绍了通过城镇体系分类引导、分级引导、名镇引导和政策引导等战略举措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