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平 《魅力中国》2009,(1):62-62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需要提倡的。新闻报道不能远离实际、生活、群众。只有贴近,才能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只有贴近,才能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广银 《魅力中国》2010,(9X):168-168
<正>煤城文化是煤矿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产生、延革、形成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以煤矿生产发展为中心所呈现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形态。煤城文化既有城市文化特征和格局,又有煤矿企业文化的特点和特色,因此要研究煤域文化首先要从它的形成开始。  相似文献   

3.
刘野萍 《魅力中国》2010,(9X):114-114
<正>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从两  相似文献   

4.
评刊     
《中国老区建设》2008,(4):64-64
《中国老区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植根老区,面向全国;虽无伟岸身躯直指长空,却也在执着之中透出无限忠贞;送达中央声音,作为第一信号;反映群众呼声,作为神圣使命;聚焦社会亮点,作为基本特色;着力破解瓶颈,作为一贯追求;用心点燃激情,作为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马丹 《黑河学刊》2002,(2):67-68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眼点。”又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早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建设在建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也就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快车道。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是保障国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也符合了我们党的"二为"方向和"三贴近"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作为文化建设主体之一的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发展的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把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并加以完全体现和践行,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面对新世纪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站在时代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玉奇 《魅力中国》2010,(16):91-92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道德,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对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学明 《当代陕西》2007,(11):31-32
学习了郭孝义事迹,对我的心灵触动比较大。我感到郭孝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办任何事,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全村的群众.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自己的最大职责。二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村集体没有钱的情况,他自己掏腰包.把娃的学费和家里仅有的一点钱拿出来,给村里修路,把父母的棺材板买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部长周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实践表明,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松兵 《魅力中国》2011,(4):303-303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新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群众文化事业,同样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建立一整套良性循环的新的运行机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丛刊》2007,(1):22-25,30
文化设施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我市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和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市建设的基础。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对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我市市域范围内的文化设施建设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文化设施建设的主要思路,以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是文艺工作的骨干工程,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根据新形势的新要求,文艺工作必须加大力度,把文艺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需要在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上下功夫,使文艺工作更好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5.
陈菲 《重庆与世界》2017,(36):55-56
随着长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加大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存在总量少、档次低、发展滞后的现象,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文化基础设施数量较少。图书馆、纪念馆、电影院、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数量较少,人均拥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数量明显偏低,导致市民的文化生活相当单调。  相似文献   

16.
王敏 《理论观察》2012,(3):54-55
以人为中心就是一切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都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引领都市文化的创新和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都市文化建设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后,各级政府以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林丽 《魅力中国》2010,(33):212-212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的文化工作搞好了,必然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转变社会风气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城市社区是居民休养生息的地方,又是城市基础工作的对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社区性的群众文化活动。现就社区文化及其建设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春丽 《魅力中国》2014,(21):252-25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20.
刘海艳 《魅力中国》2011,(4):221-22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