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粱启超在继承前人和广泛借鉴同时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学知识,运用当时先进的西学学术手段对墨家逻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近代墨家逻辑研究开辟了新的范式,并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影响深远。本文探讨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背景,历史地分析其墨家逻辑研究前后不同时期的研究动机,揭示其墨家逻辑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美育思想,核心在于情感教育。他从剖析情感的性质入手,论述情感教育,尤其是艺术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尽管其中掺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杂质,还是不能无视其积极的成份。(一)梁启超自称为“情感最丰富的人”,他说:“我对于我的感情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而他自创一体的散文——“新文体”,又自认为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一生译介的西方书籍,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西方的众多思想和学术流派由他介绍过来。梁启超不会西文,略通日语,他翻译的作品不多,有日本小说,也有从日文转译的欧美国家的作品。这不仅说明他对西方文化的强烈追求,也显示了他在文化建设上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4.
5.
梁启超认为,女子在智力上和男子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她们应该和男子一样享有正常的权利。他把"人权运动"和"女权运动"并列起来,认为女子争取权利要分不同的阶段来进行。在梁启超看来,女权的实现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教育平等权→职业平等权→政治平等权,而教育平等权则是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密不可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处在社会骤变,传统文化向近现代文化转型时期,也正是中国学术更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梁启超家书》就是收录了这期间梁启超与子女之间的书信往来,这是研究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早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选择传统的佛教理论作为阐释工具,以清末“群学”为理论基础,用中国本土思想转化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观念.这种对西方自由观念的创造性阐释,既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精神,又结合中国晚清社会实际情况而做出了富于创造性的解释,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一贯主张立宪,希望通过立宪为民争权和保障民权,因而也就必须主张立法,要求建立法制。梁启超的法制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但也继承了一些中国传统的法制思想。在封建君主专制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下,他的法制思想有其巨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革家。人们在评论他的文艺和美学思想时,多着重其重视文艺(如小说)为改良主义政治服务这一社会作用方面。其实,梁启超探讨艺术问题,也深入到艺术心理学领域,对审美心理方面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移情等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见解。他在致力于政治  相似文献   

10.
重复和雷同是历史学研究之忌讳。历史学不应再拘泥于注经式的考据、线性因果的单一思维模式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超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野,高扬开拓、求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探索前人未曾涉猎过的新领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你探索的每一步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它却是走向成功之必经桥梁。由此,我们开辟“求索篇”专栏,希望不囿于旧有成说,勇于探索新问题的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以其"三界革命"文论为中心的文学启蒙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文学形式的嬗变,文学作为启蒙民众的工具必须走通俗化、大众化道路,而晚清小说的繁荣与白话文运动的蓬勃开展,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者理论提倡后的必然选择,这也可视为梁氏文学启蒙思想的又一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前进的。而梁启超正是以此辩证法思想作为根基,形成的他的历史进化论。他认为,进化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历史的进化是有规律的,是走着近似螺旋线的曲折道路,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破坏才有进步。他的这些观点包含了历史的辩证法,是比较深刻的。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挖掘其思想蕴含的历史辩证法,并用其一分为二的方法,站在历史主义的高度,客观公正地评判梁启超的历史进化论。  相似文献   

13.
对被世人称为“流质易变”的梁启超来说,地方政制观大概也可算是他经常变更主张的课题之一。从清末提出救亡图存的“地方分立”设想,立宪政治的“地方自治”主张,至民国初年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到20年代宣传“联省自治”说,梁启超的地方政制观几经变易。但,有如俗称:“万变不离其宗”,梁启超也不失为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以往的研究对梁启超地方政制观的演变过程缺少明晰的描述。分析这一过  相似文献   

14.
张翔 《开放时代》2001,(10):52-61
梁启超报业观的核心是,通过精英化的报刊舆论,扩展公共舆论空间,影响民众、报业和政府,将自身及对象纳入有组织的民族国家之中.他认为,舆论与政府统一于国家目的,以动员政府与民众整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殷之光 《开放时代》2023,(6):134-153+9
本文通过梳理梁启超在1899年世纪转折阶段的一系列文稿,辅以《清议报》在这期间的其他相关讨论,展现非洲,特别是在19世纪末发生的布尔战争,对梁启超“民族帝国主义”认识的影响。本文引入“共同体”政治的框架,分析梁启超对中国民族主义与列强民族帝国主义的区分,以及他在亚非美欧广域空间秩序下,对“国竞”问题的认识。本文强调,梁启超的“转型”可以被视为19世纪末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形成进程中较具普遍性的思想现象。认识这种普遍现象产生原因的着眼点,是霸权者统治的愿望以及被压迫者反抗的愿望这两个基本动能。这组动能之间产生的张力与冲突,为我们理解梁启超思考中国的命运及其局限提供了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巨擘,他的言论与实践,无疑在近代中国具有导向性的影响,这一点在外债思想上也不例外,他对外债问题的观点和主张,曾影响了二十世纪初人们对外债的看法和实践活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梁启超外债思想在民国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此,本文尝试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试论梁启超《新民说》的启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这是1901年梁启超流亡日本写下的励志诗。以“移旧俗”、“牖新知”为己任的梁启超,从1901年至1903年写下了十余万言的《新民说》,他那“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在新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新民说》的发表,标志着梁启超由政治改革的实践转向掀起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近代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当时的文化思想领域产生了较深远的社会影响。严复首先倡议、梁启超加以发挥的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基本内涵的“三民”理论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新思想。本文试图从时代氛围、思想渊源、逻辑结构和中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自1980年以来,学术界就梁启超的资产阶级史学及其史学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其史学思想的渊源、对旧史学的批判和新史学建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史学思想的变化以及对后世史学的影响等都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王新 《经济论坛》2004,(23):156-157
我国银行体系建设的历史并不久远,但自近代化开始之后便与货币改革一起,成了中国近代乃至现代经济建设中的一个主题。尤其是在当前。进一步增强银行体系的效率已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建设怎样的银行体系?我国近代思想史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中也不乏精辟之见。这倒不是指构建了在当时堪称先进的模型,而是指对“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一经济思想的较早思考。本着这一精神。我们有必要探讨近代银行体系建设思想的开路者——梁启超的银行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