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新型大学既是研究型大学的必然延伸和发展,又是一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组织形式.创新型大学有3个重要指标:一是源源不断地培养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学生;二是在产学研推动国家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若干需求牵引的创新中心;三是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文章围绕这三方面内容具体论述了创新型大学的教学与管理定位和发展方向,最后对我国第三军医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提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建议[1].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高校应积极发挥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作用。地方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生力军,要着力在理念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上不断探索,积极构建创新型地方大学,全面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3.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作为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重要保障.阐述了创新型人才的界定和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的主要基本素质,分析了大学创新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李春林  丁云龙 《价值工程》2012,31(23):254-256
国外创新型大学的发展趋势为中国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建设创新型大学首先要建设一流学科。创新型大学一流学科的本质是学科围绕知识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应用所形成的特定的连结机制,是学科围绕知识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其生成是学科知识传播网络、知识生产网络、知识应用网络三网互动融合的结果,表现为三螺旋互动、网络效应、持续创新三个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当前许多城市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参与。通过分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义及创新型人才在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提出从三个方面培养和凝聚创新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凝聚机制、强化政府对创新型人才提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国家不断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强国,在国家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韩国作为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也比较重视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两个国家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在创新系统建设方面有着不少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区别。文章比较美、韩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和异同,以期对我国创新系统建设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批重点高校(主要指教育部部属高校)已将建设研究型大学作为其发展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及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首先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因此,探索新时期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新的理财观念和筹资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和风险防范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对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索了研究型大学的财务管理在理财、筹资、成本效益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创新,为更好地建设研究型大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11):210-211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商洛学院为例,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来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提出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的措施,如: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要努力开辟第二课堂;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创立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9.
刘广  余文博  韩啸 《价值工程》2014,(36):241-243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2011协同创新计划为大学科技园提供了促进高校师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契机。本文深入分析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校师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提出大学科技园应依托政府、高校和社会资源协同合作推进高校师生科技创新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形态出现了转型并积极倡导构建创新型城市,并从整体上实施了城市创新战略。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也纷纷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引进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文从创新和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建立创新型城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第二要坚持科技主导、自主创新;第三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积极参与;第四要有制度的保证;第五要有大量的创新人才;最后要逐渐形成创新文化。这样才能成功建立创新型城市,并不断增强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 evolving roles of a university and its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TTO) are stimulat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a non-matur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 more matur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was built gradually by these actors through their progressive creation of innovation intermediaries and coordination among the local player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start-ups. We analyse how the university became a hub organisation. We use the case of the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to show that the universit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by acting as a boundary spanner and by building and orchestrating the network of the stakeholders in the local system of innovation. This ‘hub’ university became a leading regional organisation at the political level. The TTO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support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based on its evolution from a revenue maximising model to a model that takes accou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progressive adoption of a more selective model of start-up creation requires good coordination among the local actors. Over time, the TTO’s boundary spanning function increased to encompass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al network building and orchestrating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摆在高校党建工作者的课题。本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结合自身探索,为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创新的文化内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图从文化内核的三个方面分析推动企业创新的实现。一是建立创新思维,这是实现创新的基本前提。建立创新思维不能忽视人体本身的内在潜力,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重视企业文化环境建设,这是孕育"创新"的肥沃土壤。"硅谷"的成功经验在于营造"企业文化",值得借鉴。三是破除传统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做法,创建学习型企业、创新组织文化建设,这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创建学习型企业集中体现在"明确一个理念,达到一个目标,注重四个结合"上。  相似文献   

14.
艾霞  吕青 《价值工程》2012,31(9):220-221
我国在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各民族各区域形成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地方传统文化,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校以其独具的人才优势和文化传承功能,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有效利用高校资源、积极引导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是当前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理论上对大学科技园的区域经济发展效应作出判断,提出大学科技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通过以南昌大学科技园为例,分别从品牌建设、技术交易与承办科技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品牌、服务和信息方面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南昌大学科技园区的做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明确大学科技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定位;持续坚持经济发展规律,创新服务功能与方式;利用科技入园组建创新联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突破科技园发展瓶颈,为区域经济提供可持续服务。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set a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research university becomes more than a latent asset [Power, D., and A. Malmberg. 2008. The contribution of universities to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hat sense a regional problem?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1, no. 2: 233–46.] in regional economies. The framework is comprised of four propositions used to identify drivers of change, evidence of change and evidence of impact. As an exemplar, we examine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s growing engagement in its local regio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local high-tech economy is particularly associated with broader technological trends and with the University's capacity to draw on national funding programmes designed to stimulate ‘third-stream’ activities, including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and regional network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价值工程》2014,(14):223-22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乎着我国的进步和发展,要想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此来促进国家的建设,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推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使命,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体质、实践能力、教师创新能力、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兴趣满足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夯实创新平台、健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等途径,构建出符合我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服务创新能力是一种基于服务机会识别与开发的价值创造能力,也是制造企业应对动态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构建、提高与维持竞争优势的有效路径。现有服务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内部运营与网络嵌入视角探讨服务产品和服务流程的创新,很少涉及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及其构建机制。本文从价值驱动视角,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艾默生网络能源(中国)的案例分析,基于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三个价值驱动要素探讨制造企业如何实现服务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的共同驱动下,制造企业通过组织学习、网络嵌入和资源匹配构建其服务创新能力,且驱动因素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动态变化性。  相似文献   

19.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Examining the underlying academic tens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on universities to play a role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process, this exploratory case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concep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Etzkowitz et al., 2000) is manifesting itself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comprehensive European university sett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key professors spanning the diverse disciplines of the university were conducted to uncover attitudes towards the entrepreneurial third mission and the underlying complexities of developing a unified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 within the institution. The case study identifies the emergence of an increasing schizophrenic divide between disciplines within the university. This attitudinal split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widespread disharmony amongs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impede progress towards achievement of the third mission. The case findings reveal that a strong top-down push towards the idea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would actually reduce overal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cross the university. This case study finds support for Burgelman's (1983) understanding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and identifies a number of key barriers to realising the entrepreneurial ideal. Ultimately, the case study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assertion of Etzkowitz et al. (2000)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s a global phenomenon with an isomorphic development path.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突发事件也在不断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怎样认识和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建立合理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是值得高校管理者深刻思考并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为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