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宁 《现代经济》2007,6(9):91-91,104
销售财务工作是企业开展销售活动中得一项重要方面,所谓销售是指企业按计划和合同发出商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收回货款,实现产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分期收款销售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规定在产品发出时,不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按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时日,确认到期销售收入的实现。同时,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由于不能直接地在“应收账款”科目中反映,为此,在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同时,还应当规定要设置明细备查账簿。 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会计处理未能完整地反映出发出商品业务的全过程,致使“存货”和“应收账款”科目余额所反映出的信息失真,当然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数据也就不准。与此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分工较细的企业,有的把明细备查账簿放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只有数量控制而无金额控制;有些较小的企业对明细备查账簿管理上不慎重,记录不完整;甚至有些企业为了“避税”,干脆不作“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务处理,待收到货款时直接作收入的实现。这就造成了产成品管理失控,发出商品核算管理不严,造成应收账款形成呆账死账、资产流失等问题。 二、改进方法 二.根据《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原材料采购“料到款未付”的...  相似文献   

3.
傅秉潇 《新智慧》2005,(10):26-27
会计上关于收入确认的一般准则要求,企业销售商品,在符合下列条件时确认为收入:①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买方;②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税法上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对应税收入的界定比会计上要宽。  相似文献   

4.
何荣 《新智慧》2008,(3):19-20
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带给了会计界很多的变化。笔者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简称“收入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一、存在现金折扣时收入的计量方法收入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商品销售收入,即运用总价法处理现金折扣问题。总价法下,企业在确定商品销售收入时,不考虑各种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当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无可否认,总价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销售的全过程,但在客户可能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下,现金折扣是销售方为了更好地收款所采用的一种收款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收款费用。不将现金折扣从商品销售收入中抵减会引起高估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使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而言,基本上保留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结构体系,它们在收入的构成。配比原则的运用以及基本会计处理方面基本相同,但是在主营业务收入、劳务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会计处理上存在差异。本文拟就这些差异进行以下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公司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公司经营按照营业执照上规定的主营业务内容所发生的营业收入;《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具体差异如下: (一广销售折扣与折让”的账务处理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专设“折扣与折让”科目,核算公司销售商品时,按合同规定为了及早收回货款而给予买方的销货折扣和因商品品种、质量等原因而给予买方的销货折让,下设“销货折扣”与“销货折让”两个明细科目。而(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销售商品的收人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财务费用;销售折让在发生时直接冲减当期收人。 (二)《企业会计制度》“主营业务收入”几项新增内容的张务处...  相似文献   

6.
一、商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笔者认为商誉是经济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应当把它放在经济学范畴来揭示其内涵和外延。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誉的本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商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它的价值渊源于造就、发展企业过程中部分个别活劳动的积累,其使用价值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及获利能力,或者说是企业运动能力。商誉价值可以通过一般企业产品的交换实现,也可以通过企业这种特殊商  相似文献   

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现金折扣是指在商品或劳务销售活动中“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折扣”,并将销售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此,本文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1.现金折扣作为商业信用筹资方式的一种,以折扣优惠吸引购货者尽快付款,使企业尽早收回货款。但由于现金折扣属于销售活动的一项具体业务内容,其发生必须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销货方来讲,它是销货折扣,从购货方来讲,它则是购货折扣。可见,其结果仅仅起到了回笼资金(或融资)的作用,其作为筹资费用处理是欠妥当的。2.与现金折扣的本质不相符。在赊销业务中,如果能够确定当期客户将享受的现金折扣金额,就应以销售收入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收入入账。反之,则在期末应估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和坏账损失。因此,从本质上讲,现金折扣实际是计算销售收入的一个减项,是选择销售策略时引起的一项或有损失,即类似坏账损失,它并不具备“费用”应有的一般性特征,在损益表上应列作销售收入的减项,而不能列作财务费用。3.将现金折扣作财务费用处理,势必造成“当客户享受现金折扣并在折扣期内付款而使企业提早收回款项时会发生财务...  相似文献   

8.
试论收入的概念及确认王如柏一、收入的涵义及比较分析《企业会计准则X号———收入》(以下简称《准则》)对收入作的定义:“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所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或两者兼有。...  相似文献   

9.
《新智慧》2006,(5):21-22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权益增加的、与所有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本准则所涉及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相似文献   

10.
刘锐君 《新智慧》2008,(12):19-20
一、收入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销售商品收入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指出: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笔者在此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会计差错形成的原因。 1.由于会计确认不当形成的会计差错。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识别和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系统和其数据应否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它解决的是会计的定性问题,即为会计计量确定空间范围、时间界限。根据会计确认标准对会计确认产生的影响,会计确认标准可以分为基本确认和补充确认两大类: 与基本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①与权责发生制确认时间基础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人或不确认实现的收人;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及时调整等人为舞弊、欺诈行为。②与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不符的会计差错,账户分类不当,资产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划分的差错等。 与补充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①与真实性不符的会计差错,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本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人,但该企业按确认商品销售收人的方法确认收人。②与合法性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专门借款,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人该项...  相似文献   

1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资金回笼较慢、资金流动紧张、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比重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低,是很多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提高企业效益,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包括销售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除正常的收款销售、委托代销以及以赊销方式销售自产商品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商品发出业务,如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给他人等。对此类商品发出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进行明确的规范。笔者认为,对上述特殊的商品发出业务,应区分商品发出的用途和对象,分别作不同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会计上关于收入确认的一般准则要求,企业销售商品,在符合下列条件时确认为收入:①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买方;②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税法上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对应税收入的界定比会计上要宽。一、涉及流转税的视同销售根据税法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应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①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②销售代销的货物;③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④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⑦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上述第①、②项规定,从会计角度来看,这些货物并未实现销售,风险与报酬未转移,也无相关利益流入,企业只是将货物存放于别处,仍继续保留其控制权,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因此会计上不作为收入处理。之所以税法上规定视同销...  相似文献   

15.
顾萍  郭建 《新智慧》2004,(10A):27-28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交易所换人的资产成本的计量,是以所放弃的货币性资产额为基础的。比如,企业用现金购人商品,实际支付100万元,则购人商品的实际成本为所放弃的现金金额,即100万元。同时,货币性交易所交换的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也是计量企业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收益或损失的基础。例如,企业将上述商品出售,收回现金300万元,则商品的销售成本为100万元,销售该  相似文献   

16.
彭鹏翔  戴达远 《新智慧》2004,(3A):25-26
增值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增值额形成和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增值额在西方又有增值毛额和增值净额之分.两者之差为固定资产折旧额,即:增值毛额-增值净额=固定资产折旧额。应该说,增值净额更符合增值额的本来涵义。经济学的增值额(增值净额)是指企业已实现的由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即已经实现的(v m)。会计学的增值额(增值净额)是指一定会计期间按货币计量的企业收入减去与取得收入相配比  相似文献   

17.
一、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依赖性引起的会计确认风险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及其对环境和载体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所体现的是一种权利、技术或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综合能力。它没有实物形态,往往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或者通过与其他资产相结合而发挥作用。即使是相同的无形资产,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会计期间和生产环境中,其价值也不尽相同。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是无形资产的交易或契约规定。经济学对资产的认定为,资产是能够为所有者带来货币收入流量的资源,其货币流既能通过某种显性方式或较显性的方式取得,又能通过某种隐性方式取得。如果一项资产带来的货币流是显性的,则该资产为无风险资产,如果一项资产带来的货币流是隐性的,则该资产为风险资产。很显然,无形资产是风险资产,它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使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现行会计实务中,企业确认资产的重要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质量特征,而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依赖性决定了它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分布在零至无穷大的区间内的,人们将无法准确辨认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是...  相似文献   

18.
视同销售在会计上并没有直接给企业带来货币性经济利益的流入,而在税法上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从税收的角度上认为它实现了销售,产生纳税义务。由于增值税法中的视同销售与会计视同销售的规定不尽相同,故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难免会容易混淆。本文基于新税法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八种增值税视同销售的税务和会计处理做出辨析。  相似文献   

19.
潘胜国 《新智慧》2006,(3):57-58
例: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给其子公司己公司.并通过乙公司对外销售,产品的单位成本为32万元.2002年11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8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40万元。乙公司在对谈产品进行验收后将货款付清(假设收入确认条件均满足)。市场上该产品的单位公允价格为36万元。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峰 《新智慧》2006,(5):24-25
1.存货的定义厦确认条件。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是一项资产,因此确认存货要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确认的两个条件:一是与存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