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卡纳可在自家附近开了一个比萨饼店,生意火爆,他又接连开了两家分店,仍然顾客盈门、出奇地好。后来,他在纽约开了几家饼店,销售却十分清淡。经过调查,因比萨饼的硬度不适合纽约人的口味,通过改变硬度,增强了“咬劲”,一改颓势,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后来竟成了纽约人的必备早餐。19年以后,比萨饼店遍布了整个美  相似文献   

2.
南京的王先生看到必胜客在南京做比萨很不错,天天客户爆棚,他认为自已开个比萨店生意应该也不差,这时他得知北京有家单位在做比萨饼的加盟,就去北京前前后后花15万元学会了做比萨饼的方法,同时拿回了这个所谓的品牌,在湖南路开了个比萨店,结果不到三个月就改做面条,直接经济损失15万。他为什么会失败?主要原因是他选错了盟主,他只知道加盟就能赚钱,其实只有加盟对了盟主才会赚钱。特许经营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许经营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和业种多样的特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  相似文献   

3.
目前广州至少有500家饼屋,生意很难做。而“韵馨”饼屋的吴佳新却脱颖而出,他在广州市近郊瑞宝乡开了一家股份制的食品厂,每天的面包、蛋糕从这里生产后,通过面包车运送到江南大道北、长寿路、新港西路三家分店。据吴佳新介绍,做大饼屋生意也是要动脑筋,找窍门的。 1 在旺地选店址 要把饼屋开在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的地段,如车站附近、学校周围。但需要考虑到租金承受能力,一般在上下班人流较旺的地段,开一家100平方米的饼屋,租金每月需要8万元左右;而在临近郊区的居民  相似文献   

4.
点滴     
与众不同的豆浆店在我们家附近学校旁有好几家豆浆店,大部分的店家生意起起落落、时好时坏,但有一家生意特别兴旺,每天客人川流不息。经过细心的观察,原来这家店生意特别好是有其原因的。  相似文献   

5.
l998年7月的一天,美国《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则 消息:在美国经营了118年,拥有多家连锁店的百货业大 王——沃尔沃斯即将在年底关闭。接着,所有沃尔沃斯 连锁店进行了清仓大行动,店外橱窗贴满了醒目的大标 语——“全面打折”;更有甚者,干脆在店前挂一横幅, 用醒目的大字刷出“关门大吉”。 ◆ 昨日黄花——百年老店的传奇 1879 年纽约的生意人法兰克·沃尔沃斯决定开一家 杂货店,卖五分钱以下的商品,以此招徕顾客。他先在 纽约州的优地卡开了一家“五分店”,但是开张不久这家 店就倒闭…  相似文献   

6.
门占五 《公司》2003,(1):65-66
两年多前,王可和妻子所开的“勿忘我”花店和众多的花店一样,经营有些惨淡。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勿忘我”的命运。 王可是开封杞县人,结婚前在河南濮阳开有一家某品牌服装专卖店.由于服装的档次较高,店的位置又偏,生意一直不太好。一心想把生意做好的他开始有些着急。在父母的催促下,他把服装店低价转让,同开花店的未婚妻举行了婚礼。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中山市政府所在地石歧,有一种名产叫石歧乳鸽。当地有一家石歧佬乳鸽店,老板自己专门做了一种佐料,用来调味,结果做出来的乳鸽口感非常好,生意非常红火。可是一家生意好了,马上就有人跟风,你做我也做,而且很快遍地开花,都叫石歧乳鸽。这样一搞就把石歧佬乳鸽店的生意给抢了。这样,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了。  相似文献   

8.
上海:“换花大嫂”月收入上千元。上海现在大小花店3000多家,花卉集市40个,小花摊不计其数。花市兴旺花店多,租花业务忙,卖花生意俏,而且还出现了新行当:“换花大嫂”上门服务。“换花大嫂”一族多为下岗人员。家住威海路的冯女士下岗后曾去附近花店帮过忙,懂得了一些“花经”。于是,她  相似文献   

9.
一位朋友新开了一家“实惠快餐店”,生意很是清淡。他对我说:“我的店卫生整洁,品种繁多,货真价实,经济实惠,服务周到,可为啥却门前冷落呢?”为探究竟,我来到了他的饭店。在一街两旁的6家饭店中,我几经查询才找到了这位朋友的“实惠快餐店”。见此情景,我告诉他:“你的失误在于店面无特色,经营没个性。”一位经济学家曾讲过: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开一家饮食店;而中国人则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  相似文献   

10.
高手     
商人沙米尔开了一家食品店。而他的店对面,已有安东尼开办的食品店。于是,两家食品店间不可避免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来自湖南的张勇光和徐波,投资了十万元左右,2002年在广州大道中车站附近开了一家的特产店,专卖各类极具湖南特色的食品。开店至今,生意一直稳步上升,去年底他俩在东山口附近又开起了第一家分店。他们作仅用这么小的本钱,是如何实现创富的呢?不“熟”不做,隔行不取利徐波来自湖南株洲,2000年2月“登陆”广州工作。两年之后,徐波有了一笔小小的积蓄,便动了自己做点小生意的念头。当时,由于哥哥在湖南做日杂百货生意的缘故,他对于杂货生意也较为熟悉。而且考虑到资金有限与  相似文献   

12.
孙书静 《质量春秋》2011,(12):42-42
美国管理协会曾做过一项研究。说有一名妇女每星期都会固定到一家杂货店购买日常用品。在持续购买了3年后,有一次店内的一位服务员对她的态度不好,于是她换到其它杂货店买东西。12年后,她再度来到这家杂货店,并且决定要告诉老板为伺她不再到店里来购物。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2009,(23):76-77
卡尔是一位销售建筑用砖的商人,生意一向不错,但位竞争对手的出现却使他陷入了烦恼中。原来该对手经常在其经销区域内散布他的坏话,诸如:卡尔的公司不可靠,砖块不好,生意要破产了,等等。听到对方的诽谤卡尔怒火中烧,他真想“用一块砖头去敲打那个家伙肥胖的脑袋”作为发泄。  相似文献   

14.
凭着首开先河的勇气,余宝富在县城开了每一家铝合金加工店;凭着引领潮流的气魄,他又开了县城第一家塑造钢型材装潢公司。 一、产品追求多样化、人文化、年龄分段化,靠特色拉客户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古镇上,有两家豆腐店,东边店的豆腐又厚又实,西边店的豆腐又薄又软。奇怪的是这两家店的生意却都能经久不衰地持续下去。偶到此古镇上时,发现东边店的门口排着长队买豆腐,西边店却冷冷清清。有人疑惑地问起西边店老板:为何不学东边店把豆腐做的又厚又实?老板笑笑说:等再过半个月来看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相似文献   

16.
在市中心新建的商业街上,同时开了两家蛋糕店。这两家蛋糕店的经营规模、店面装饰设计等大体都差不多。刚开始,他们的生意也都不相上下,顾客不是去这家挑选.就是去另外一家购买。然而,这种局面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戏剧性的改变:其中一家蛋糕店的生意是越做越红火,每天顾客络绎不绝:而另一家则是门庭冷落,经营渗淡。  相似文献   

17.
《中外管理》2009,(7):65-65
哲理的故事 一个犹太商人移民到了澳洲,在墨尔本街上做起老本行生意,开了一家食品店。对街正好有一家意大利人开的食品店,免不了相互竞争。  相似文献   

18.
两三年前,翁联辉开了一家小小的馄饨店,投资不过3万元,但现在他的“吉祥”特色馄饨已在上海开了60余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北京、杭州、南京的分店也已经开业,生意非常红火。  相似文献   

19.
限客销售国外有一家商店称“7岁儿童商店”,规定进店顾客必须是7岁儿童,大人进店必须有7岁儿童作伴,店内经营的都是7岁儿童吃、穿、用、看、玩的商品。这家商店采用这一怪招后,非但没有减少生意,反而有效地吸引了顾客。同介销售,美国有一家小店,店内的商品者是同一价格,只要顾客花一美元便可在店内选一件商品。人闪闻风而至,销售额竟比附近几家大百货公司这要高。还款销售,如果你想购买某一件商品,而同有两家商店者经营这种商品,而同时有两家商店都经营这种商品。只不过一家需要付钱提货、一次清帐;另一家是付钱提货,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20.
白柯 《中国企业家》2005,(15):90-91
说出此话的人竟会被评为“亚洲最佳雇主”?——但事实如此在开张不久的品奇比萨店内,一位蓄着灰白胡须的美国老人微笑着与用餐的客人聊着菜品的味道,他是这家店的主人——泰国迈奴集团首席执行官威廉·E·海内克。从今年开始,曾在泰国获得成功的海内克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他旗下的两大品牌“品奇比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