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恢万  胥涵 《老区建设》2022,(23):34-39
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的重要象征、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挖掘好、发挥好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江西省万载县白水乡槽岭村以创建省级红色名村为抓手,发展红培研学、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在湘赣边界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但也存在着内涵建设有待深化、红培研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红色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短板弱项。新形势下,擦亮红色品牌,进一步推进红色名村内涵建设;用活红色资源,推进红培研学体系建设;培育红色人才,全员参与红色名村建设,是推进槽岭村红色名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农民的参与,也需要外部资源进入农村[1]。比较理想的路径是:农民、农村与外部资源有机融合,使乡村像生命有机体那样按照自身的生命逻辑逐渐生长,重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乡村共同体。然而,在已有的实践中,却鲜见这样的做法。大多数外部资源进入农村后操作策略不当,企求“立竿见影”“吹糠见米”,或大包大揽,或把农民放在一边,自己单打独斗。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成都市月花村“当代少年”研学项目是一个少见的新村民与农民农村融合,着力探索利用农村闲置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有机生长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正>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土地+合作社”等方式,探索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并逐渐成为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新兴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也是乡村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为例,深度调研了小岗村旅游合作社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合作社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具有良好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明 《重庆与世界》2017,(33):45-49
2015年,我区有幸成为重庆市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之一,我区紧抓“国培计划”重心下移这一历史契机,两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乡村教师发展的培训新路径。自启动实施以来,各级、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开局良好,其培训覆盖范围广,培训模式机制新,培训效果影响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琦 《宁波通讯》2022,(18):36-38
<正>近年来,鄞江镇党委围绕打造海曙西南乡村振兴先行地、文化旅游首选地、红色党建引领地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构筑一个四明诗画经典小镇。建岙村凭借其秀美的山水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全域旅游体系中关键的红色篇章。特别是今年以来,鄞江镇以党建联建全面引领项目提速、产业融合,通过资源挖掘、遗迹修缮和环境整治,打造了一条建岙红色研学示范线,为经济薄弱村注入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23,(19):72-73
<正>海曙区鄞江镇建岙村位于四明山麓和平原交界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浙东革命根据地和三五支队活动的核心地带,被称为“攻不破的红色堡垒村”。近年来,建岙村通过资源挖掘、遗迹修缮和环境整治等举措,打造了一条红色研学精品线,吸引10多万人前来参观学习,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工作动态     
《中国老区建设》2013,(11):51-53
福建省老促会会长谢先文深入龙岩市新罗区调研 9月11日,福建省老促会会长谢先文,副会长陆志华,福建省民政局副巡视员曾水平一行6人,在龙岩市老促会执行会长蓝其鉴,龙岩市老区办主任曾平,龙岩市新罗区副区长自爱军,区政协副主席、区老促会会长李动生等陪同下,深入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以市场化为导向、以风光带为主轴、以“三乡人”为主体,开启符合衢州实际的乡村运营探索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运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万工程”,要求“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开启符合衢州实际的乡村运营探索,推进未来乡村、和美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战略、实现衢州“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汪雅  卢璐 《宁波通讯》2024,(5):62-64
<正>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了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工作进入重点攻坚、全面共富的关键阶段,农文旅融合已然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乡风淳,乡村兴。唯有让文明浸润乡土、让文化滋养乡情,才能为乡村振兴舒展精神之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如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是新时代给出的一道新“考题”。黎川县湖坊乡湖坊村党支部以创评“党建+文明新村”红旗党支部为契机,紧紧围绕“擦亮红色名村底色,  相似文献   

11.
李峰 《天津经济》1992,(收录汇总):8-9
白滩寺村是2022年天津市首批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10个村之一。从示范村创建至今,白滩寺村深入贯彻天津市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部署,把产业振兴作为示范村创建的重要抓手,聚焦“激活资源效能、盘活资产价值、用活扶持资金”,初步探索出一条“点线结合、统分结合、长短结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促进该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点、串成线、连成片,倾力打造“可耕、可学、可食、可游、可赏”的美丽新乡村,为全市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推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面对的是情况不同、问题各异的村,既要政策精准引导实现“统”,也要多补位少越位实现“分”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推动乡村振兴,浙江普遍存在强村要转型、弱村要翻身、中等村要跨越式发展的诉求,但也面临强村缺土地要素、弱村缺能人带头、中等村缺增收平台的困境。显然,如果不同发展水平的村抱团发展,将产生“1+1>2”的放大作用。慈溪市以傅家路片区为首创,探索组建片区党建联盟,通过党建联建,实现村村抱团、统筹发展,相关做法入选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前,如何开展好研学实践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重大育人课题。近年来,本土全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成为新的热潮。要在实施方式上推广“研究性学习+旅行+教育”,彰显研学旅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刘耀金  邓鑫 《老区建设》2022,(24):25-27
<正>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农业农村肩负着促进自身发展和提供战略支撑的双重使命。如何建设与现代化强国相称的强大农业?万安县按照“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的思路,创新推进乡村产业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得利”共富共享模式,着力打破农村产业发展看天吃饭、散弱低效、利益截留、要素短缺等瓶颈制约,奋力探索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区域共同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正>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会议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成为高频词,引发代表委员关注热议。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动能“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今年全国各省份两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翻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政策顶层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契合国家政策要求。近年来,天津市发展了一批具有特色、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布局相吻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但天津市“一村一品”发展仍面临特色挖掘不深、特色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新业态少、特色品牌打造不足等困境和制约因素。未来主导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集聚化,产业链条化、一体化,主导产品多样化,特色产品品牌化等是天津市“一村一品”发展趋势。为更好发挥“一村一品”在天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特色为主线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23,(16):10-11
<正>编者按:夏日时节的甬城,入目皆是风景。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生动图景正在四明大地徐徐展开。2003年,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宁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塑造乡村之形、夯实乡村之基、抒写乡村之韵、提升乡村之治、拓宽乡村之路,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新画卷。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体系逐渐被解构,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态势,农村空心化也成为制约农村有效治理的困境之一。立足当前农村空心化的乡村社会变迁实际,梳理了农村空心化的基本含义,认为农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外流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人才极度匮乏并会造成乡村治理疲软乏力的治理困境,分析了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两岸村"同心共建"工程的乡村协同治理模式及其成效,从人口流动维度探索了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乡村协同治理模式建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郎滔 《重庆与世界》2022,(12):88-91
<正>党的二十大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作为重庆市原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始终牢记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两不愁三保障”时“一起奔跑”的殷殷嘱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聚焦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以大、中、小学生思政研学为突破口,成立“益起奔跑”集体公司,盘活了脱贫攻坚资产,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走出新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22,(2):26-27
<正>面对村域管辖半径大、治理资源组织难、群众服务感知度不高,张家港探索实施的“根系工程”畅通了乡村治理的“毛细血管”,被列入江苏省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针对村域管辖半径大、治理资源组织难、群众服务感知度不高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乡村治理“根系工程”,通过“各方力量协同共治、分类平台还治于民、一网联动闭环管理、织密阵地服务到家”,推动治理重心和服务资源向下延伸,畅通乡村治理“毛细血管”,形成了资源精准汇聚、服务精细投送、成效精益求精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