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传统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更灵活,其施工流程更加简便、细化,能够显著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有效降低施工期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基于此,文章在分析装配式建筑装修工程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装修工程中的应用,涉及墙面与吊顶施工、幕墙施工中的应用,以及安装阶段、管理验收阶段的应用,以期提升装配式建筑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及效率,也能为类似装配式建筑装修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柳州市莲花城保障性住房项目是广西首个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广西重点装配式示范项目。文章通过对该工程装配式高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技术难点所采取的施工关键策略进行阐述,为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项目现场施工提供良好的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3.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愈发普及,为了解其主要施工技术及应用要点,文章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与特点,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此类建筑技术施工应用要点,以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执行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本文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入手,将BIM技术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结合起来,从设计、施工、成本等方面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中的优势,并分析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特点,对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BIM技术与新型装配式建筑的理念,探讨了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的常见问题,并以此提出建设中的决策、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BIM技术应用要点,充分反映了BIM技术与新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高度结合,为新型装配式建筑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提升了施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综合保障能力,推动了建筑行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本章节中,笔者将从技术体系、适用高度、连接节点、应用场景四个方面比较钢结构箱式模块、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技术体系特征。一、钢结构箱式模块化的技术体系特征(一)技术体系介绍目前国内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工程施工尚应执行国家、部委及地方制定的设计和施工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8):39-41
本文针对昆明理工大学调研员的部分调研资料对现行云南省农危房改造方案进行了介绍,以及结合装配式钢结构的相关技术和政策对云南省农危房改造进行了对比,发现在国家以及地方的政策下,农危房改造对农户提供了更好的住房保障,给农危房居住人员带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并经过将装配式钢结构方案与已经大范围实行的砖混结构方案对比,发现将装配式钢结构运用到农危房改造中就目前调研结果而言无论是在政策上、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一个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9,(35):282-283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化建设也在逐步提高,大批量的人口定居在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的高层建筑从而满足人民的居住要求。因此,大多数建筑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建筑行业的图纸设计也随之改变。现阶段,高层建筑中除了应用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建设,还选用钢结构装配式施工技术展开建筑。由于钢筋自身重量较重会增加建筑物的荷载,但同时钢结构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周转使用、便于拆卸以及施工较为方便等施工优势,使其成为建筑行业主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高层建筑中。本文主要围绕高层建筑钢结构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展开探索,为广大建筑行业工作人员提供部分建设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刘志刚 《价值工程》2019,38(36):20-22
"十九大"背景下的建筑产业,应结合生态、绿色的理念进行实践与应用,确保建筑经济及生态建设更为合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减小了传统工程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支出,能够在生态基础上提高建筑产业的社会效益,因此,工作人员须全面认知绿色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内容,根据环境需求提高装配式钢结构的运行效益,这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推力。基于此,本文谨就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及其技术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效率及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钟灵义 《价值工程》2020,39(7):153-154
钢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材料,通过建筑钢结构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时增强建筑结构荷载。另外,将钢结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实现构建的预制加工,有效的简化了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对于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建筑钢结构被我国的建筑工程广泛应用。建筑钢结构的吊装方案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环节,科学的方案设置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因此必须要确保吊装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钢结构工程吊装方案进行分析,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其中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可以彰显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施工,有助于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论文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并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提出了BIM技术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向前推进,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高层建筑成为了我国工程建筑的主要施工类型,而高层装配式钢结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文章深入探究了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施工技术中的难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推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钢结构房屋因其施工速度快、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住宅产业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推动产业标准化,强化科技创新,构建合作共赢模式,文章首先阐述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定义和特点,然后深入分析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广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克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瓶颈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广西装配式建筑行业注入新活力,为住宅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建筑规模不断扩大,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采用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建筑材料,减少现场施工的环节。这便要求装配构件要足够精准,才可以完成施工现场的装配作业,因此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文章主要讨论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意义以及对其应用的分析,希望可以真正发挥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30·60”背景下建筑的节能减碳成为新工业时代下建筑的发展方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仍存在保温、隔热、隔声、防潮等问题,且针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文章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根据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节能设计缺陷,提出了建筑平面、围护结构、建筑装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节能技术的节能优化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装配式钢结构的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王磊 《价值工程》2023,(14):38-4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适宜工厂化生产,能够集成设计、生产、施工、安装、装饰一体化,对节省工期、加快施工进度有着非常优异的作用。同时,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适用于软弱地基,且具有容易安装、环境污染小、施工速度快、抗震效果好、经济环保、可回收利用等优点,目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在全国的普及指日可待。但是,随着预制装配式钢结构的使用,装配式钢结构的建造成本与传统建筑相比,似乎“不降反增”,这对于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与推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分析预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造价与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可以为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施工风险、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以数字孪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设计和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优势和挑战。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有效性,为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探讨了既有居住建筑"平改坡"几种形式的比较,从而确定轻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平改坡"中的优势。然后从轻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平改坡"工程中的适用性、施工技术等方面论述该结构体系,从而证明轻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平改坡"工程中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建筑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能极大地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协调性。文章针对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连接设计及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快速崛起,在这种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由于工程质量的问题以及设计水平的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而钢结构的应用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通过分析钢结构施工技术理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