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晓杰 《魅力中国》2014,(10):148-14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力,提高感知、理解、表现、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菱 《魅力中国》2013,(8):249-249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迭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并贯穿音乐教学始末,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随着音乐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音乐教学资源,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总之,我们要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让信息技术走进音乐课。  相似文献   

3.
鲁俊峰 《魅力中国》2011,(10):164-164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欣赏音乐,在教学上融入更多的人文色彩,让课堂教学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近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可以陶,台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音乐课堂教学的社会化、生活化,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叶霞 《魅力中国》2008,(4):63-6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同时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又增添了几分含义。  相似文献   

5.
刘凝怡 《魅力中国》2014,(11):151-151
加强音乐教育,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如今许多高校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应明确教育目标,完善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此带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高校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触发科学想象.深入剖析音乐审美教育对想象的作用,有助于人类想象力的培养,可以进一步促进科技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8.
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是一个必须由感性切入的心理活动过程,其特点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孟明明 《魅力中国》2013,(5):289-289
当前,有些音乐教师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好象谈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呢?本文就此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林宗秀 《魅力中国》2014,(12):191-191
音乐的艺术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它学科可以代替的。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对目标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论迷。  相似文献   

11.
张朝华 《魅力中国》2013,(25):257-257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郎淑巧 《发展》2010,(5):123-123
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部分。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特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审美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谭静 《魅力中国》2011,(7):262-262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反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音乐的许多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没有从审美的角度方面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学生也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王琳 《魅力中国》2011,(7):115-115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因此,我们也称当代的音乐教育为“音乐审美教育”。新课标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罗英迪 《魅力中国》2009,(14):106-107
音乐鉴赏教学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音乐具有“不可翻译性”但是音乐鉴赏教学需要“翻译”。目前高中鉴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违背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审美需求,本文尝试从“翻译”音乐的角度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的审美体验是按照一定的衡量标准对艺术体验过程中所发生的音乐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促进音乐创作主体做出艺术创作的决定,在追求更好地实现审美体验目的基础上,提高艺术创作的质量。欣赏音乐行为既适合作为目标音乐行为,也适合作为手段音乐行为,而且无论作为哪种音乐行为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通俗来说,声乐教育就是培养真正懂音乐、爱音乐、会音乐的人,因此声乐教育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审美教育是目标、是方向,也是基本的指导思想,而声乐教学则是过程、是手段,也是实现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雅琪 《魅力中国》2013,(11):99-99
小学音乐教学,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的途径在于设计好科学的教育策略。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皇普莉莉 《魅力中国》2013,(34):366-366,367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br〉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0.
阎黔红 《魅力中国》2013,(25):162-162
在新改革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合理转变教学理念,立足实际,加强对学生音乐体验的重视力度,在为学生提供优越情境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注重各学科间融汇贯通。创新教学方法,抓好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以更好地落实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