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学界已经对刑讯逼供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也提出了许多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但这些对策大都从规范侦查程序的角度出发,而我国在“侦押一体化”的制度之下,侦查程序缺乏监督和约束,这些对策大都是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刑讯逼供的成因的基础上,将举证责任倒置这一原则适用于对“刑讯逼供”的查证,以期从根源上根除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是一种古老的、野蛮的审讯方法.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一项屡禁不止的顽症。我国《刑法》第247条对刑讯逼供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口供。然而,刑讯逼供在司法实践中却长期存在。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和改善这一状况已成为刑事诉讼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乃至世界上大多数重视保障人权的国家始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提出解决的立法对策.对于抑制刑讯逼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期,有关刑讯逼供案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读罢不禁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一个强烈的念头油然而生:应该选择几个典型案例,对刑讯逼供与公民的权利问题进行一次认真探讨。这不仅因为刑讯逼供者心狠手毒,惨无人道,严重侵犯公民权利,肆意践踏国家法...  相似文献   

4.
《刑法》明确规定了刑讯逼供罪,而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却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根源应是抗衡机制的缺陷——沉默权的缺失。唯有确立沉默权,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现实中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刑讯逼供是一种古老的、野蛮的审讯方法,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一项屡禁不止的顽症。我国《刑法》第247条对刑讯逼供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口供。然而,刑讯逼供在  相似文献   

6.
张瑶 《发展》2014,(5):85-86
正刑讯逼供作为一种犯罪行为,不仅侵犯公民人权、有悖法治文明、破坏程序正义、影响司法公正,而且损害司法机关形象、亵渎国家法律尊严,社会危害极大。必须综合施策、对症下药,坚决予以根治。一、刑讯逼供的社会危害(一)侵犯公民人权,有悖于现代法治文明。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刑讯逼供是在证据不足或者没有的情况下,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于己不利的供述,这显然是对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瑶 《发展》2014,(4):80-82
正长期以来,刑讯逼供现象一直存在于案件侦办、特别是刑事案件侦办过程之中。它像一颗"毒瘤",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法律权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强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刑讯逼供的构成要件(一)刑讯逼供的概念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就本质而言,刑讯逼供不是一般的工作失误,而是一种为  相似文献   

8.
孟慧 《魅力中国》2009,(36):216-217
一、刑讯逼供的成因(一)思想根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有特定的思想根源作为基础。刑讯逼供之所以能够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环境中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必然有作为其生存土壤的特定思想。那么刑讯逼供赖以生存的思想土壤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罪推定思想的存在。有罪推定是封建司法的遗毒,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刑讯逼供行为的屡禁不止,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危害。能否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行为,成为影响我国刑事司法文明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就如何遏制刑讯逼供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指出:“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规定”。五部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称,“从总体内容和框架来看,这两个规定是全新的,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创新和突破。”对此解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质疑,难道以前刑讯逼供取证可以作为定案证据?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看来,震惊全国的佘祥林冤案暴露了现行司法制度的诸多缺憾,尤其是直击了司法救济制度的软肋。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起冤案都是一面司法的透镜,我们要为佘祥林冤案的暴光而感到庆幸,因为它为我们反思和完善司法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刑讯逼供这一司法恶俗该如何终结震惊全国的佘祥林案再次将刑讯逼供问题提上正义的审判台。"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这句格言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系列严重的刑讯逼供案件相继被媒体曝光,这一系列行为遭到人民群众的口诛笔伐.我们应当如何遏制这一司法毒瘤?这成为弘扬我国法治精神,切实保障人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9月4日晚,应邀前往英国大使馆参加了大使先生为英国总检察长戈德·史密斯勋爵一行访华举行的一个工作餐。在与史密斯勋爵交谈的时候,他向中国同仁介绍了英国在防止警察刑讯逼供方面的一些最新做法。在英国,虽然法律早就严禁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构成犯罪,并且规定了刑讯逼供获得的证据不能在法庭上使用,但实践中警察使用暴力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而且只要刑讯逼供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你就很难证明警察  相似文献   

14.
游劝荣 《开放潮》2005,(2):12-14
●人性化执法,已成为司法实践和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倡导人性化执法是建立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宪法和法律对权利的保障,也体现为对某些特定人群的权利保障,人性化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这些特定人群的权利。●反对一切形式的刑讯逼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自由,创造条件让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充分行使维护权,尽量减少自由刑的运用,尽量在刑罚执行中为犯罪分子回归社会预备畅通的渠道,是人性化执法的主要要求。●要走出人性化执法的误区,谨防不依法办事甚至违法,不能“一轰而起”,把“人性化”当标签,成为一种口号。  相似文献   

15.
检察技术工作是提高检察院办案质效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炎平 《魅力中国》2009,(27):95-96
高检院的一位领导在谈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时提到:"侦查办案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概括起来有二方面作用、二方面好处。作用一:能有效规范侦查行为,防止办案过程中刑讯逼供或变相刑讯逼供现象发生,保护嫌疑人的人身合法权益。作用二:能防止嫌疑人、证人事后出现  相似文献   

16.
蔡晋颖 《魅力中国》2010,(31):136-13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这两部规定剑指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而“余祥林”、“杜培武”、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确认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旨在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尊严,反对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我国已经成为WT0的成员之一。在法律上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并且我国在1998年已签署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8.
大车  塔塔  东东 《今日重庆》2004,(3):86-89
重庆是一座在火锅热气背后喧嚣的城市,重庆也是一座两江环抱中流动的城市,重庆是一座在青石阶上古老而有点沧桑的城市,重庆也是水泥森林中年轻的城市,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俊男靓女好像是这座城市时尚的代言人、时尚的表送者,是他们,让这座城市更美丽,让这座城市的人更有活力,让这座城市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9.
从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力图阐明沉默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权保障的历史,从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我国的诉讼模式及刑讯逼供的根源中论述沉默权制度刑呈诉讼中最大的人权保障机制,从当今迈向法治和城市化的中国及国际刑事诉讼发展趋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构建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审讯"条款仍需改进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也切断了刑讯逼供的原动力,使得讯问人员意识到,刑讯逼供不但无法获得任何利益,相反还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