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日语造词法体系,主要包括语音、形态、词义、句法四种造词式方。现分述如下: 一、语音造词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表现形式,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为了发音运动上的简便易行,就产生了一些音韵变化及其规律,在这些音韵变化过程的同时也就产生出包括方言在内的新的词汇,我们将这种造词方式称之为语音造词法。它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改换辅音素法。即替换原词中的一个辅音素,结果等于换了一个同段的假名。(1)清辅音换成浊辅音,语气加强。如东北地方、关东地方北部,把词头第一音节外的夕行音转发成  相似文献   

2.
迄今的出版物中,对于日语造词法的研究尚未威体系,本文试图从现代语言学的高度对其进行探讨,力求揭示出一个较完整简明的造词法体系来。一、语音学造词法语音学造词法就是运用语音学的成果,从语音的角度找出造词规律,这种规律自身就是语音学造词法·它所用造词材料主要是不表任何意义的音节,是以取声为主的。具体有以下六种方式:1.拟声命名式。这种方式是摹拟事物或动作自身发出的声音,以此对其进行命名构成名词。如等。2.拟声表情式。人的表情是极丰富、复杂的,在许多情兄下是用声音来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情  相似文献   

3.
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出生于湖北荆州市江陵县,曾任中共首届松滋县委书记。1928年春,年仅18岁的黄杰受中共鄂西特委派遣来到松滋,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松滋九岭岗农民暴动。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松滋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4.
4月9日上午,湖北省松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召开。市委书记蒋鸿在评价市老促会工作时说:"老促会做了不少事。特别是陈会长,真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好参谋、好助手。""我不是松滋人,但我对松滋老区有感情"松滋市老促会会长陈玉清出生在湖南长沙,1970年大学结业后分配到松滋工作。历经30多个春秋,陈玉  相似文献   

5.
张悦 《魅力中国》2014,(8):91-9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情,衍生出千姿百态的方言现象。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通过对舟山方言、渔业方言、流行语言等具体的方言进行比较、阐释,详尽的解释地域风情与方言相互渗透。联系当下的网络流行语也充分证明了地域风情与方言之间相互联系。最后得出结论有,研究语言就要了解民族文化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何妍霓 《魅力中国》2011,(5):256-256
连界镇,隶属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是威远县的工业重镇。地处威远、资中、仁寿三县交汇处,连界镇的方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出于交界地段,流动人口多,口音混杂,融合了威远、仁寿及资中等地方言。虽隶属威远县,但其方言与威远县有着最根本的区别,威远方言保留部分古入声读法,但是连界方言中没有这样的案例,因此作此文以简要的研究连界方言的音韵系统,并将威远和连界方言作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7.
成艳 《魅力中国》2009,(4):51-52,47
太原方言是晋语的代表,太原方言渊远流长,它的语音较为独特,与中古时代的《广韵》有着渊源关系。本文拟从声、韵、调几个方面,把《广韵》与现代太原方言进行比较,探求太原方言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肖簪 《魅力中国》2012,(32):21-22
由于经济市场的日益细分,为适应产品区域化推广的新形势,方言广告以它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实现地域文化区居民情感认同、适应了媒体细分的趋势等优势成为商家进行产品广告宣传的重要手段。要实现方言广告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应该从尊重方言文化,不低俗恶搞、注意借用地方文化生活来理解方言的正确含义、增强方言广告的创新性来提升产品形象、正确了解各个地域各种方言的使用人群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方言电影由于受众群体的限制,加上普通话的推广,一直是比较弱势的类型,很难发展,这也决定了此类型影片偏少的现状。但还是有不少根据地区差异,大放异彩的方言电影走进观众的视野。东北方言电影就是这样一个“异类”。有着相对其他方言电影而言较大的受众群体,既朴实、热辣又幽默的东北方言始终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刘晓慧 《魅力中国》2014,(13):98-98
本文通过对山西方言中“日月”叫法的梳理,揭示不同叫法所反映出来的山西方言的词汇特点,结合山西方言中各地流行关于“日月”的裕谣谚语,以期对山西方言的词汇研究有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1.
翟玉珍 《魅力中国》2011,(14):96-96
方言在各地方戏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今,地方戏,尤其是稀有剧种,正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地。地方方言也因为普通话的推广举步维艰。作为天下第一团的怀梆,如果没有怀庆方言,也就无从谈起。怀庆方言由于各种原因与一般的河南话不同,外地人很难听懂。本文通过对怀庆方言词汇的研究,揭示怀邦的特殊性,探讨怀邦的改革与坚守,为怀梆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各地的方言都有各自的特色。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王运歌 《魅力中国》2010,(22):158-158
本土文化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为其分支。本土文化中有非常适宜于电影表现的元素,方言、本土风清可以作为方言电影的有力辅助工具,方言电影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叙事、表现风格、发掘现实社会和刻画人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列举了全州方言口头称呼语的最为常用的词语,较系统地分析了全州方言口头称呼语的特殊性,为了解该方言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王玉 《魅力中国》2010,(7):106-106
近年来,电视方言节目纷纷在各地电视台上演,它是中国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方言影视已经是一大热点,其形式4~DCj涵都具有独特的传播意义,本文将对此现象即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它的发展前景做简单的梳理和剖析。同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方言节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郑瑞梅 《魅力中国》2014,(6):302-302
量词作为汉藏语系的特点乏一,它有着自身的语法特征。量词的正确使用,可以使交际中的表达更清晰、准确。宁蒗方言作为汉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与汉语普通话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宁蒗属于彝族自治县,而且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宁蒗方言也有一些自身的不同。在本文中,笔者找出了宁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中不同量词,并根据宁蒗的状况,探讨宁蒗方言量词与汉语普通话量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宋歌 《理论观察》2011,(2):155-156
近年来,随着南方一些省份率先提出的“保卫方言”的命题.在一些南方方言区诸如广东、福建、浙江、四JII、湖南等省的地方电视台都出现了方言播报新闻的情形。其中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被本土受众推崇用杭州方言播报的新闻节目非常好听,而且风趣幽默;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由绍兴说唱界知名人士担纲,  相似文献   

18.
潘永辉 《理论观察》2010,(5):169-170
一个时期以来,方言影视剧悄然升温,赵本山、潘长江等主演的东北方言电视剧如《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自不必说,《武林外传》的陕西腔、《走西口》的山西话、《疯狂的石头》的重庆话以及《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南腔北调显示出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强势反弹。  相似文献   

19.
开发是闽南方言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原人在对不同闽南地区的开发中,把带来的中原元素与本地的土生元素结合起来,在各个闽南方言区形成具有自身独特审美性质的艺术,即闽南方言艺术。  相似文献   

20.
何琴 《魅力中国》2013,(23):290-290
湖北公安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那就是“V不得”。它除了具有普通话中“不能V”的意义和功能外,在公安方言中还有其独特的含义。本文主要探讨“V不得”在公安方言中的具体用法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以及当“V不得”与主语、宾语、副词搭配使用时在语义、语法、句法方面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