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介绍谶言的产生以及政治谶言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的影响。解析了自西周以来至清历朝历代政治谶语的产生、表现、根源。指出在当时生产水平低下,人们对于天人关系缺乏本质的理性的认识,权力者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编造谶语的根本目的是在政治斗争中以此大造舆论,来获得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的支持,证明其权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娄宇怀 《理论观察》2009,(2):161-162
时政新闻是对党和国家的最新政治活动以及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重大事件的报道。简单地说,就是对党和政府机关、领导层的一些会议、活动、讲话,包括作出的决定,出台的文件、政策等的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代表了党和国家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方针、政策,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到整个国际社会,无不受到影响,它往往集时效性、重要性和广泛性于一身。正是因为时政新闻的这种特质。大众传媒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3.
时政教育有着的重要教育意义,强调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尤其重视时政教育,但是政治课教学在进行时政教育,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政课堂时政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徐黎莉 《新西部(上)》2013,(7):192-192,97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教学,是教学改革、世界局势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将时政融入政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对时事进行评论,突出教育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戎俊 《改革与开放》2014,(20):76-77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时政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要求,将新媒体运用于时政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新媒体的特点与大学生的接受心理都与时政教育新发展相契合,为新媒体在时政教育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可行性。新媒体作用的发挥路径需要不断创新,在内容、形式、方法、环境及教育追踪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促进时政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论时政新闻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政新闻与其它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它直接报道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及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等等,所以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政策性,内容上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对新闻记者有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透视能力,必须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必须有强烈的新闻感知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正1.本刊2017年第12期以"携于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摘要)"为卷首语,站位高,有很强的时政性,再加上P8的"重庆:持续发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等内容,就是显出本刊的时政要闻性和政治水平。同时,也与本刊名曰《重庆与世界》相贴切。  相似文献   

8.
郭兰英 《发展》2013,(3):109-109
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总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时政新闻不仅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还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池瑞琴 《魅力中国》2011,(3):199-199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生活逻辑贯穿始终。本文从“感知生活——时政热点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探索生活一巧用问题教学,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参与生活一综合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个维度阐述生活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重庆与世界》2017,(36):88-88
1.本刊今年第11期突出文化教育特色的同时,突出了时政性,是讲政治的体现。如《时政》栏目,从P4到P9都是宣传党的十九大的内容。值得称道的是在《传统文化》栏目中的P22“践行实干平天下的《尚书》阐释”一文,开篇就写道: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作的政治报告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该文不仅很好地阐述了传统文化,而且突出了十九大精神,充满着新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陈年希望在未来,换季时你要买件衬衫或者超轻羽绒服,能想起凡客,这就够了。我们希望这句话不会在有朝一日,成为陈年预判最准的一句谶语。  相似文献   

12.
鲍照以乐府诗的形式隐喻时政,寄托政治感怀,反映政治环境.这类作品的形成与汉魏乐府文学传统、险恶的政治环境、诗人积极仕进的政治态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时政歌谣反映了人民大众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矛盾的思考与批评,其类型和内容涵盖讽刺型与褒扬型,它是当代时政生活的反映,对促进领导干部的作风起监督作用。艺术特色上采取对比夸张等多种手法。  相似文献   

14.
李达飞 《理论观察》2009,(4):162-163
社会新闻是相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新闻而言的。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可以写成时政新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可以写成经济新闻。而人民群众的社会交往、家庭生活,则往往可以写成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5.
<正> 2005年是充满期待、希冀、诱惑和梦想的一年,中国社会的政治、法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将给国人带来新的惊喜、新的忧虑。笔者试图从时政观察家的视角提炼出2005年国人值得关注的几个关键词:和谐、人本、安全、维权、调解。这几个时政关键词或许将伴随2005年社会经济生活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向曦 《魅力中国》2014,(6):315-315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民生新闻,部分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期待,尝试让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相有机融合是创作此类作品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从新闻采编、新闻创作实践和新闻创作理念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规律,提升时政新闻是的节目质量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17.
王冰 《理论观察》2014,(1):103-104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我是春节期间在朋友那里看到改版后的1、2期合刊的。其实以前我也关注过这本杂志,内心一直有些担忧,怕它走原来的老路会走不远,现在看来这个担忧是多余的了!杂志定位较准,时政性才有市场性。尤其是所设置的副刊也比较有意思,有看头,风格另类的幽默小说增加了趣味性.能弥补时政类过于严肃之不足,有匠心!看得出你们是比较大气的.眼界和水准也不俗,前景应该辉煌!  相似文献   

19.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0,(1):159-160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时政新闻。然而,一些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内容狭窄、单一.其报道手法、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语言的风格都非常雷同,似曾相识,千篇一律。这种毫无生气、枯燥乏味的时政新闻不免使受众产生疏离感,传播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杨敬利 《魅力中国》2013,(19):295-295
时政类新闻栏目是县级电视台的立台根本,它侧重地方党政机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报道。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与地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承担着宣传大政方针、时政活动、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电视观众向来对时政类栏目的关注度很高,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但是从多项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