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美利 《魅力中国》2014,(8):103-103
《穆桂英挂帅》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是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的打炮戏、看家戏、保留剧目,是中国豫剧的一部经典之作,是我最下功夫从马老师那里学来的一部流派名剧,是我最喜欢主演的一部作品,是观众最喜欢欣赏的一部好戏。  相似文献   

2.
中国豫剧古典戏精品剧目《三哭殿》在上世纪六十年之初移植于河南越调,由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饰演唐太宗李世民,豫剧一代宗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饰演银屏公主。该剧一经首演便轰动了整个郑州,后经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复排演出,可以说是唱响了整个河南,传播到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主要原因便是众多艺术大家的强强合作,如唐喜成饰演李世民,吴碧波饰演詹翠萍,张桂花饰演公主,杨素贞饰演长孙皇后,杨发互饰演詹宏纪,谢巧官饰演小秦英,轩玉亭饰演老家院,最佳的演出阵容将才此剧推向了顶峰。也正是这一演出版本才将该剧推上了中国豫剧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之一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豫剧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3.
曹会敏 《魅力中国》2013,(10):75-75
中国豫剧常派名剧《大祭桩》是在豫剧传统旧剧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经典名剧。我的恩师虎美玲师从于爱国艺人、人民艺术家、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常派艺术创始人常香玉先生。虎老师不仅继承了这个常派代表性演出剧目,而且还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使这部古典名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时代更加好看、好听、耐品,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彰显着新的艺术魅力。作为虎老师的人室弟子、常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我特别喜欢这部唱念做舞四功并重的吃功戏,所以在跟着老师学这出戏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李青存 《魅力中国》2014,(25):104-104
在现代戏的发展过程中,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无疑是豫剧现代戏的标杆和红旗,她的发展历程和剧目建设为全省所瞩目。几十年来,三团紧紧抓住剧目不放,不断地总结经验,一次次取得丰硕成果,一批批具有河南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频频叫响全国,对三团豫剧现代戏创作发展的进行回顾和总结,深入探讨豫剧现代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前景和途径,对于发展现代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金玲 《魅力中国》2014,(22):98-98
开封是中国七大古城之一,更是河南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称为豫剧母调,从这里诞生地是中华民族文化豫剧的瑰宝之乡。众多的豫剧大师灿烂之地。隶属开封市人民政府重点扶助单位。剧目建设精益求精。常年在外演出,多次代表中央和省市到边疆部队慰问演出多次进京为老一辈革命家汇报演出。  相似文献   

6.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7.
李培敏 《魅力中国》2013,(16):106-106
《三哭殿》本是河南地方戏曲越调的代表剧目,越调“大宝贝”张秀卿在河南第一届戏曲观摩赛中曾凭借此剧获一等奖。后经豫剧大师常香玉和唐喜成联袂演绎,并经由以唐派弟子为代表的的一代代艺术家的精彩传承和发展,最终成为豫剧唐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纵观豫剧《三哭殿》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出好的传统剧目,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保留其精髓之处,更要去其糟粕,融进时代的元素,让时代赋予它更深厚的内涵和更丰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牛利如 《魅力中国》2013,(14):102-102
豫剧古典戏《三哭殿》是一出中国豫剧的经典剧目,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豫东红脸王刘忠河,河南省豫剧三团五大主演之一王善朴,当代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都曾领衔主演过这部戏。其中,艺术成就最高、艺术影响最大、观众最喜欢看的还是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唐喜成大师的演出版本。我们济源市豫剧团任家波老师师承于豫剧大师唐喜成,曾将此剧较好地继承了下来,又传承了下去。  相似文献   

9.
李文殿 《魅力中国》2010,(22):44-44
豫剧和其他剧种的最主要区别在哪里?应该是音乐。中国豫剧的主弦是什么呢?应该是板胡。在一出豫剧演出剧目和一段豫剧唱腔中最为鲜明的特色是板胡声和梆子声。可见,板胡在豫剧伴奏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赵立芳 《魅力中国》2014,(25):112-112
豫剧《抬花轿》是一个传统戏,很多豫剧名家演出过,至今经久不衰,成为了豫剧的经典剧目。每届青年演员大赛都有年轻的女演员演出其中的折子戏参赛,也总能获得不菲的成绩。如果要问其中的奥妙,这与《抬花轿》中富有特色的戏曲表演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王昌全 《魅力中国》2014,(20):135-135
今年是豫剧大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九十诞辰。是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的一名生行演员。特别喜欢唐派艺术,尤其是对唐派的经典之作《三哭殿》非常感兴趣。 在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众多的演出剧目中,根据越调《哭殿》移植而来的《三哭殿》最具代表性,并且因为有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索真、杨发互等的联袂主演,不仅使该剧成为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的看家戏,而且也成为豫剧的一部经典名戏,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2.
贺玉红 《魅力中国》2013,(13):94-94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部戏的故事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部戏中的所有角色已被人们所熟悉,这部戏中的每个唱段已被人们所传唱,这部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戏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这部戏演了几十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演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成了豫剧的代名词。我是洛阳市豫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非常荣幸地在这部经典名剧中饰演了余太君。这一角色要求以老旦应工,要演出、唱出、刻画出、塑造出一代巾帼英雄在暮年时忘却家门私怨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和气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  相似文献   

13.
张英妹 《魅力中国》2014,(19):113-113
众所周知,河南豫剧有六大流派,即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风)、阎(立品)、桑(振君)。这六大流派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创造了当年豫剧舞台上的辉煌。六大流派中的崔派就扎根在安阳。安阳市豫剧团是豫剧大师崔派艺术创始人崔兰田先生一手创建的。剧团实力雄厚,名家荟萃。剧团不仅拥有众多的崔派代表剧目,而又有许多优秀的演出剧目,被誉为“崔派剧团”。1984年我经过戏校5年的专科训练,毕业分配在安阳市豫剧团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4.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3,(31):112-112
在河南越调的艺术宝库中,由河南省越调剧团出品,由越调大师、申派艺术创始人、人民艺术家申凤梅领衔主演的《收姜维》一剧堪称经典名剧。这部作品不仅成为申派艺术的代表性演出剧目。也是整个河南越调的代表性演出剧目;不仅在河南戏剧界有着深远的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全国戏剧界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还被传播到了海外;不仅在当时广为人们所喜欢,而且随着岁月的推移,更像一坛珍藏的老酒那样散发着浓郁淳厚的芳香,备受当今戏曲观众的推崇;不仅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老百姓们喜欢观看,愿意传唱,而且我们最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特别喜欢,他看过这部戏后在接见演员时风趣幽默地说:“你们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5.
姚凯 《魅力中国》2013,(17):77-77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传统剧目中的一个经典之作,久演不衰,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京剧、豫剧、越剧、河南曲剧、浙江婺剧都曾演过该剧,尤其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领衔主演的京剧艺术片《白蛇传》被拍成电影之后,更是风靡了全国,传播到了海外。由豫剧大师常香玉、赵义庭领衔主演的豫剧折子戏《断桥》在整个中原地区影响甚大,几十年来一直是河南各级戏曲学校的教学课。  相似文献   

16.
豫剧古典戏<大破天门阵>是许多豫剧院团和豫剧表演艺术工作者常演的剧目,其中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和老一辈豫剧表演艺术大家吴碧波联袂演出的版本最为精彩,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豫剧界,并成为了他们两个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7.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18.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6):90-90
在我们中国戏曲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要么是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贫困戏剧;要么是大投人大制作、新理念新形式的奢华戏剧。作为一名普通的豫剧演员,我个人认为,还是少排一些奢华戏剧,多排一些适应演出市场需求的演出剧目。哪一些剧目深受演出市场欢迎呢?就是那些最具戏剧特质的传统剧目颇受观众的欢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观众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也不能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我们只能根据观众新的审美标准,对传统旧剧进行全新的改编,这样就能成为深受观众喜欢、市场欢迎的好戏。  相似文献   

19.
璩红霞 《魅力中国》2010,(13):209-209
《洛阳桥》又名《梵王宫》、《耶律含嫣》、《甩大辫》等,是一出脍炙人口的豫剧传统剧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豫剧男旦慕水旺、翟燕身及女性名角陈素真常演《洛阳桥》,而且久演不哀。后来豫剧名角曾广兰接过此剧,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洛阳桥》不断地进行了丰富、完善、加工、提高,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辈名家演出《洛阳桥》的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20.
王玲玲 《魅力中国》2013,(19):120-120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常派艺术创始人、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在解放前曾以六部《西厢记》而唱响河南开封,可谓声名鹊起,红极一时。在解放后。她领衔主演的《拷红》更是红遍了河南,传遍了华夏,成为中国豫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同时,这部中型戏也成为了常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至今依然盛演不衰,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