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县域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从整体看,县域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阶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现结构升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任务,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资金、人才缺乏等很多制约因素,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必然会扩大发展差距,政府有必要在产业发展环境、县域基础设施投入、人才支撑、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实施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陈萍 《农业经济》2012,(1):9-10
各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普遍经历了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但是不同国家农村工业化的背景和发展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认为资源禀赋条件和市场化程度是影响农村工业化发生阶段、发展模式及其产业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的农村工业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差异.辽宁农村工业化应注重平衡市场和政策两种力量的作用,走混合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大战略。由于自然条件、经济产业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工业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社会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特色小城镇发展的不同阶段,往往以某一动因为主,其他动因为辅,综合作用而形成。因地制宜,选择重点小城镇进行特色培育、重点建设,形成增长极,以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出现了一种“一制多式”的局面,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比如“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等。最早提出“模式”这一概念的是费孝通教授。1993年全国政协小城镇调查组到江苏考察,费孝通教授在扬州的总结会上提出,“我感觉到苏南这个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5.
“苏南模式”变迁下的乡村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苏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出现了变革,苏南乡村发生了经济、空间和社会的多层面转型,乡村经济形态由内发型转向开放型并带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乡村经济空间由分散走向集中从而促进了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成长,传统乡村向城市化乡村转变进而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转型的主要调控措施是乡村重构.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辽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其中九个县(市)被国家和省确定为贫困县,政府对这些贫困县在政府,资金,人力,物力,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与照顾,有效地改善了这些贫困县的落后面貌,但由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九个县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抓好县乡财源建设,加强财政管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大小,程度高低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的基本任务。西部经济发展中现存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这制约了西部市场容量,  相似文献   

8.
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的模式分类及均衡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是一种将创新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动力的全新发展模式。创新活动的异质性决定了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从创新的主导动力视角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科研机构主导型;从创新的产业基础视角可以分为生态农业启动型、新型工业牵引型、高层次城郊服务型和外向商贸开拓型;从创新的资源来源可以分为内源式创新模式和外源式创新模式。县域经济在模式选择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约束因素,遵循有关原则,做出均衡选择。  相似文献   

9.
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富集,是我国1990年至今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本文选取极具该区典型特征,且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陕西省神木县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神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政策,概括总结了该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对于晋陕蒙接壤地区的经济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以及资源富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然而,依据社会发展不平衡规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忌一刀切、一盘模,不可采取单一的发展模式.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现状,总结了当前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理性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现代农业模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力图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研究,其驱动因素分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县域经济驱动研究现状及六盘山片区区情,确定了自然、产业、投入等8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基于ESDA与GWR模型的原理及实践经验,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1)产业因素、投入因素及自然因素存在时空分异,各年的空间分异特点不同;其他因素存在空间分异。(2)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将快速反应在县域经济总量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对于二产的依赖性强于其他发达区域;(3)投入要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时效性;(4)县域经济驱动因素的多样化、动态性决定了自然要素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或贡献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5)交通区位条件亦是限制因素或贡献因素,随着县域经济发展进阶,将拓宽到综合交通地理区位条件;人口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或阈值要求,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县域影响存在差异。各县域发展政策、发展历史及基础、技术、外资及社会资本、全球化与市场化水平等方面亦存在空间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程度。[结论]GWR模型的演进可拓宽部分驱动因素的量化研究;其他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等是今后研究需突破的重点,同时需深入分析或模拟各驱动因素的驱动机制及作用过程,突出动态化、系统性研究的深度及广度。总体上,县域经济是复杂系统,研究难度大,但该研究为县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些视角,为其他学者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动保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保定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背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现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制约因素做出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珠江模式成功经验,对保定县域经济发展策略做出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出现。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主要来源于欧美地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村土地过度分散,家庭农场可以有效处理过度分散的土地,弥补小农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缺陷,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文章以家庭农场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家庭农场的优势、家庭农场的发展条件,总结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家庭农场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区位、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目前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贫困面依然很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变老区落后面貌成为当前老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陕北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区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份额,其发展道路和模式,对振兴老区经济具有带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川省资中县的工业化进程为例,对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在工业化进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走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主要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型工业化壮大县域经济,能够有效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带动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依据常德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常德市县域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提出促进常德市县域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苏南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苏南模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转换为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新苏南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其路径特征是:城乡联动的工业化之路,内外互动的经济国际化之路,以园区为栽体的产业集聚之路,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市化之路,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以人为本、富民为先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以城统乡”的城乡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关于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化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是普遍现象。由于地域间内在机制的不同以及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势。笔者认为,造成地域间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在于地理环境、政策导向以及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而目前诸如市场竞争、居民金融意识、要素流动等因素也成为制约落后地区运用先进金融理念进行发展的主要瓶颈所在。在经过分析之后,本文得出落后地区在现有经济基础以及众多因素的制约下,不适合照搬先进地区金融发展模式以带动经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林业县域经济是国家林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民致富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关键。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以专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文化引领发展模式、以招商引资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保育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治理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 ,县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困难 ,特别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金融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笔者针对目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的现状 ,提出了县域金融资源的整合方案 ,以期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