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郭霞  刘中文  张克 《特区经济》2007,224(9):117-119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工业生产、农业污染、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了泰安市资源节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提高市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科技支撑体系、制定有效的资源节约的政策、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05,(7):1-1
近日,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用三年时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战略意义。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协调,资源稀缺、不确定性和福利分配是其三个核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是可以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分工的合理界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保证,节约型校园经济管理模式建设,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节约教育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将节约观念融人到校园经济管理模式,是高校培育合格人才、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是“驭一时.谋万世”的一项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经济管理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特殊含义。发达国家一般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单一目.标,但我国要以资源利用总量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面对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的趋势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南岳 《山东经济》2007,23(2):21-25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与资源浪费中的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相适应,资源节约也有显性节约和隐性节约之分。隐性节约通常因其显现程度不高而不容易被觉察,故称其为资源的隐性节约。目前理论界讨论的资源节约主要是资源的显性节约,而对资源的隐性节约关注还很不够。生产领域中的资源隐性节约主要依靠企业充分利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集聚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收益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刘娜  薛昆峰 《魅力中国》2011,(3):253-253,255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高废弃带来的,由此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途径,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共同着手,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谈资源综合利用与节约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国内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国际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因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具有迫切性。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要求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承担历史重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年。党和国家对资源节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发出《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反思以往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为缓解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而作出的正确选择。为达到这一目标,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体制机制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是党和国家从新的  相似文献   

15.
<正>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大,回收率不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出台相应政策,建设回收物流系统,强化相关制度执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废弃或者老化的资源替代新资源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掩埋或焚烧,从而节约处理废弃物和开发新资源所需的能源,节省废弃物掩埋空间,减少  相似文献   

1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煤炭行业节能工作会议,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煤炭行业,进一步推进资源与能源的节约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论文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从资源消耗总量、资源消耗发展和资源节约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在空间分布上,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工业不发达地区,而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地区。这一研究结论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敬莉 《新疆财经》2007,(1):48-51
工业革命以后的先期工业化国家走的是以消耗和破坏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道路。中国在重视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的同时,必须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来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解读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所存任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等障碍,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