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各经济学派围绕贷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的论争从未停止过,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古典学派完全否定贷币政策有效性;凯恩斯主义者则完全肯定贷币政策有效性;贷币主义者肯定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而否定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理性预期学派则完全否定贷币政策有效性;而新凯恩斯主义者则完全肯定贷币政策有效性。本文主要以菲利普斯曲线为工具,介绍西方经济学家对贷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
倪青 《市场周刊》2004,(7):37-38
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统贷币政策操作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研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基础、贷币需求、货币供给、贷币政策工具和贷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外汇冲销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尝试性分析。从外汇冲销导致贷币供给的被动增长、利率政策与外汇占款对冲的冲突及其对贷币政策的间接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外汇冲销对贷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从中发现:外汇冲销与我国贷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反映出我国贷币政策中汇率与贷币供给量在事实上形成双重名义锚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线性计量模型,采用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贷币政策变动对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做了实证性的检验,发现贷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汇率对我国股票价格的作用明显。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独特现状,使得某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经济理论。本文就此做出合理解释的努力,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路伟 《商》2012,(19):106-107
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重要因素。系统地研究币政策时滞问题,不但对理论界研究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对我国中央银行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下分析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时滞理论发展以及现实意义。接着根据我国经济现状自身的特点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状况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怡咏 《现代商业》2008,(17):156-157
在成熟市场中,对通贷膨胀的特点及其解决措施的研究一直是贷币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通贷膨胀问题,央行最近发布《2008年中国第一季度贷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我国通贷膨胀压力依然较大。针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把抑制通贷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个形势下,本文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出发,探讨今后我国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介目标通常是从利率、贷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汇率等变量中选取,以贷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基础,以实际经济和金融环境为依据.随着经济复杂化,有效的货币政策不仅要求合理选择中介目标,而且要求重视其他相关指标.文章在对国内外关于贷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文献阐述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学者对于中介目标选择意见较为一致,国内学者更多是在理论上的推导,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并得出货币供应量还应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迅猛发展,对国家的宏观和微观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货币政策来引导房地产价格走势.本文主要通过关注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影响房地产价格,同时探讨房地产价格变化对贷币政策的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研究提出完善我国贷币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功能货币在我国外币报表折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贷币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的,功能贷币为外币报表的折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对财务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根据我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客观情况探讨功能贷币在我国推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虚拟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在促进实体经济繁荣的同时,对传统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贷币界定、货币需求、货币乘数等方面变化,探讨了在虚拟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贷币供应量的控制难度加大,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当前从紧的贷币政策趋势,分析探讨了在此情形下温州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怡咏 《现代商业》2008,(12):84-85
近年来,由于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引发了人们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我圆经济存在流动性过剩的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贷币政策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和危害出发,探讨流动性过剩下我国贷币政策的选择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来探讨贷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途径,分别从汇率理论、托宾q理论和财富效应;个角度入手.并以汇率市场,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三个具体市场为代表分析在中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号下,我国电子货币呈现着飞速的发展态势,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自身的借记卡、信用卡等产品。电子货币是流动性中的组成部分,在未来将对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角度,来分析电子贷币对贷币政策的影响;总的来说,电子货币与基础货币之间是替代关系,电子货币的发展必然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而电子货币的发展却可以提高货币乘数。接着,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电子贷币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电子赁币却对货币乘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在我国贷币传导机制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近年来其行为尤其是信贷行为弱化甚至扭曲了贷币政策的效果.本文从商业银行自身出发,基于其成本收益角度建立模型,得出其利润最大化下的均衡条件,在考虑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前述条件下应对央行存、贷款利率变化而采取相应信贷行为的调整,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贷币政策被弱化甚至扭曲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改善货币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孔宪运 《商业科技》2009,(20):134-135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历史上首次出现“适度宽松的贷币政策”,这种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手段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作为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加以应对。本文从贷币政策的表现形式正反两方面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提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寻找平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其货币政策取向的含义看,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正在或将发生细微的变化,其背后的"玄机"寓意深长,对此我国现行的宽松贷币政策是否加大调整的力度备受各界关注.与此同时,近期美、欧等国货币当局关于退出非常规金融政策举措的相关表态,以及澳大利亚的加息举动,与我国贷币政策的细微的变化有类似之处,也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我国贷币政策经历了从上半年的“紧缩”基调到下半年的“宽松”基调的转变。该文对2008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分领域做了介绍,并且就政策实施效果问题对目前已有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根据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由于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所以本文首先运用Almon模型算出贷币增长率对通胀率的最优滞后期为两期,然后分别做出滞后一期、滞后两期的货币增长率和通胀率之问的折线图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证实了货币主义学派关于货币和通胀的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入手,分析了固定汇率制下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结论: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果更明显,结合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以及我国汇率体制与贷币政策间存在的冲突,提出在我国加入WTO后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和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效应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