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进军 《中关村》2014,(11):77-77
近年来,中关村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孵化器,呈现出与美国硅谷同步创新发展的态势。比如,硅谷有Y Combinator,中关村有创新工场;硅谷有I/O venture,中关村有车库、3W等创业咖啡;硅谷有Tech Crunch、Silicon Valley Insider,中关村有36氪等科技博客;硅谷有Angellist,中关村有天使汇、创客空间……类似于硅谷的主体多元化、服务要素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孵化早期化小型化新格局在中关村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早已成为中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似乎是男人的世界。不,这里更有芳草如茵、鲜花怒放,有一大批巾帼英雄活跃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绽放着美丽和芳香。本刊从2003年创刊起,每年3月便以"硅谷玫瑰"为题,介绍一些中关村的优秀女性。本期"封面故事"《中关村盛开"硅谷玫瑰"》,我们又采撷了7  相似文献   

3.
沙磊 《中关村》2010,(1):28-29
上一代互联网是发展壮大于美国的硅谷,下一代互联网应当在中关村成长壮大。如果有了商业模式创新,中关村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超越硅谷一定不只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视线     
萧惑之 《中关村》2013,(6):16-17
中关村暨硅谷联袂,中美创新创业团队将"同台竞演"据中关村管委会发布的消息:"首届中关村暨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已在北京和硅谷同时启动,为两地创业者"同台竞演"揭开大幕。据悉,中关村与硅谷两地的参赛企业可在今年9月上旬前报名,先在北京与硅谷各自举行半决赛及总决赛后,于10月  相似文献   

5.
王德禄 《中关村》2013,(11):32-33
我对于中关村发展模式有几点思考:一是中关村与硅谷的区域个性,二是中关村学习硅谷的独到之处,三是中关村园区管理机构的作用,四是中关村成功发展的三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小兰 《中关村》2013,(6):62-63
在硅谷生态中,每个角色都有将创新成果商业化的动力及保护各自利益的规则。2013年的4月底,我作为中关村企业家海外培训班学员,在斯坦福大学及硅谷地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与参观,置身于耳熟能详、众人瞩目的硅谷中,对其围绕技术创新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有了亲身感受,对中关村示范区的建设亦有许多可兹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10,(2)
祝中关村创世界一流中关村作为中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直被人誉为中国的硅谷。但我坚信,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世界上一定会出现许多个某国的中关村。《中关村》杂志立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视线     
关村 《中关村》2011,(5):18-19
中关村打造"中国硅谷"惟有人才战略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委暨北京市委联署下发的《关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刊布后,引起各  相似文献   

9.
细心的读者或许能发现,在我们的种种“批判”中选取的参照系是全国其他高新区和中关村自身,而没有选择美国的硅谷——如其他媒体习惯的那样。没有人能否认硅谷的巨大成功,就像谁也无法否认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一样。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关村具备和国外大公司正面抗争的实力吗?更进一步说,我们有必要克隆一个硅谷吗? 有一位媒体同行曾给中关村开过一个药方:有创新的跟随策略。与中关村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看,不无道理。尽管技术革新派曾经嘲笑compaq更多地像个计算  相似文献   

10.
王德禄 《中关村》2010,(12):80-81
"没有华人就没有硅谷",经过这些天的访谈,我想我获得了验证。——王德禄 2009年的2月底3月初,中国的农历新年刚过,我跟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赵慕兰就开始了硅谷之行,为我筹划了很久的《硅谷与中关村》一书搜集素材。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8,(5):61-61
中关村科技园区与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今天在北京签署交流合作协议,正式缔结合作伙伴关系。据介绍,渥太华是加拿大的首都和联邦政府所在地,也是加拿大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领军城市,被称为北方硅谷。渥太华科技创新中心是由加拿大联邦、省、市三级政府和私营机构拨款建立,以负责推动渥太华市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和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迈克尔·达奇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协议签署后,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试图复制硅谷,希望能像硅谷那样出色地培育创业公司、发展千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为硅谷真正的竞争对手,它就是北京。"这是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篇文章做出的结论。无独有偶。享誉世界的创新大师史蒂夫·布兰科在对北京进行专访回美国后表示:"在全世  相似文献   

13.
金海 《中关村》2014,(8):42-42
北京发展软件产业具有着不可复制的土壤和环境,这是市场因素选择的结果,就像硅谷于美国软件产业,新竹于台湾电子产业一样,市场因素决定北京中关村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圣地。中关村承载着"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更孕育着把"中国硅谷"变成"世界硅谷"的力量和梦想。北京中关村的软件产业正在由大变强,产业话语权和技术主导权正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9,(4):9-9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吊诡形势,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路线图,指明中关村创新发展新的目标,吹响了再造辉煌的进军号。中关村走过了让世界瞩目的20年,从“电子一条街”发轫,10年拼搏经营打造“中国硅谷”,  相似文献   

15.
武文生 《中关村》2012,(7):112-113
中关村不能简单重复硅谷三四十年来的模式,一直做跟随性创新,否则就算规模超过了,价值链上也会受制于人。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的5月,《中关村》杂志呱呱落地。当年,我在创刊词中写道:《中关村》与中关村同名,《中关村》是中关村的窗口。《中关村》笃志要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营造"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崇尚创新"和"科教兴国"的文化氛围,努力倡导新时代的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追求创新,追随卓越,追寻人本,全方位关注中国及世界知识经济前沿最新发展,探索和实践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文明精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勒川 《中关村》2009,(4):58-59
中关村和美国硅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溯历史,1979年,尚在中科院工作的陈春先访问美国,有机会去到波士顿附近的“128号公路”和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此次访问使他眼界大开。于是便有了后来中关村的首家民办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有人说,陈春先有着永远的“硅谷情结”。  相似文献   

18.
武文生  邵翔  何建 《中关村》2011,(2):60-62
中关村已成为仅次于硅谷的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在国内独树一帜,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其独特的发展模式也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9.
沙磊 《中关村》2009,(3):24-27
如果你听过水滴石穿的故事,就会对水的坚韧不拔、水的以柔克刚有所认识。水的力量,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中关村的硅谷玫瑰们,颇具独立创业精神。本着内外兼修原则,她们有修养,有见识,有品位。她们步步莲花、蕙心兰质、秀外慧中。她们坚信,自我增加内涵,更能增加魅力筹码。她们既有成功的事业,又不失去生活的乐趣,让自己在岁月的年轮里沉淀智慧、累积魅力,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大、更广阔……一个女性从中关村这个点出发,一路走来都会有一些特点,本期《硅谷玫瑰》特别报道将她们在创业、发展、管理和生活中的故事、感悟娓娓道来。尽情讲述中国中关村女性在高科技公司、园区管理、艺术中心、饮食业界,从创业到成功的心路历程,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用智慧的语言,将她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悉数托出。  相似文献   

20.
追思楼滨龙     
王德禄 《中关村》2012,(6):85-85
2011年,硅谷最大的事是10月5日乔布斯去世,中关村最大的事是12月17日楼滨龙去世。这两件事意义各不相同。乔布斯因为创新改变世界而声誉鹊起。楼滨龙创业成功后因为产权问题而在中关村落马,落马20年后又黯然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