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11,(11):30-32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透过表象看本质,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让西方引为自豪的“金融体系完美神话”破灭。时下西方经济“大萧条”,至今也未能恢复昔日之元气,甚至让世人怀有“第二次探底”之虞。如何克服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西方政府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林抚生 《中关村》2009,(8):44-45
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案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泡沫的破裂。就其深层次的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罪魁祸首之一。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14,(9):65-65
吴敬琏教授由"吴市场"到"吴法治"的升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法治中国"践行"以宪治国、以宪执政"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升级版"。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那就是被誉为"眼睛盯着真理"的吴敬琏教授。24年前,某些学者对市场经济肆意挞伐时,诸如"中国的改革绝不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甚嚣尘上,并以势压人——"时刻提防不要偏离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2,(1):48-48
“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在中国官方的文件里,我们还很少见到这样悲观的表述,外国媒体则用了“很不寻常”加以注解。这是2011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发出的警告。对于类似警告,市场并不陌生,其实很多经济学家早就提出来了。但由王岐山发出,意义显然不一样。此前不久,乐观情绪还洋溢于北京高层,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表述就是:世界经济目前正处在缓慢复苏之中。而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  相似文献   

5.
萧惑之 《中关村》2007,(3):106-109
《现代化的陷阱》是经济学家何清涟教授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专著,10年前问世之初,曾是一部引发争议的热销书,赞同者和反对者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有一点却没有疑义,那就是这本书采用资料的依据公正、翔实,事实准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如何,这种争论都应该说是在中国改革大潮中难能可贵的思想交锋,有益无害。“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8,(4):12-12
本刊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昔有“厉股份”的雅号,概言他对中国经济发展股份制改革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两会”期间.厉以宁教授被媒体“围追堵截”,讨教对当前“重大问题”的看法。果然不负众望,厉以宁教授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  相似文献   

7.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2008年7月22日,著名经济学家、本刊顾问吴敬琏教授,在上海参加《解放日报》举办的文化讲坛时,曾“孤独”地发出“雷人”的警告:“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上”。吴老的“警示”,不幸而言中。接续就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搅得周天寒彻”,美国混乱,欧盟恐慌,失业陡升。所幸中国政府“化危为机”,大手笔投入资金,度过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答卷。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1,(12):46-46
FT中文网报道:世界上两位最知名的经济评论人士从地球的两侧对中国及其增长前景发表了悲观言论。在赫尔辛基日前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形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软着陆堪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纽约举行的一场会议上,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1,(4):23-23
经济学家吴敬琏有“吴市场”之美誉。独家观察,日前著文《辩证地看以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提出政府经济调控,慎用“看得见的手”,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吴敬琏认为“对行政干预的功效要辩证地看”。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1,(7):49
财新网日前发表邱林的文章说,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定,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已达产能极限,当局应加速收紧利率、削减政府支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应升值本币。  相似文献   

11.
勒川 《中关村》2010,(2):26-28
电影《2012》带来的视觉冲击尚未消失,哥本哈根为数字争论的镜头又在反复播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尽管金融危机肆虐让人心存恐惧,可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却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在胡鞍钢看来,这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最大挑战和最大背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港口已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发展势头强劲,大部分向大型化、深水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但绝大多数港口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港口生产作业水平上,尽管都不同程度地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及管理技术,但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程桔华 《中关村》2011,(4):65-65
2011年的春天,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意义非凡。站在"十二五"新的起跑线上,中国企业的创新使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中国企业永远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萧惑之 《中关村》2009,(7):110-113
中国发展出版社,响应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先生的倡议,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旨在“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出版一套“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厉以宁改革论集》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6,(1):15-15
社科院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在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认为,2006年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投资拉动。在拉动GDP的“三架马车”中,投资继续位居榜首。2005年投资GDP的贡献率将达到55%,今年将接近60%。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投资主导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侯燕 《中关村》2005,(8):86-87
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说,市场经济的规律永远是资源不断向优势环境配置。有人说,如果人才资源不问断地向一个经济区域聚集,说明这个区域内各种资源能够有效地流动、整合和转化,更说明这个地区具备人才发展的环境。中关村正是一个有着知识感召力和人才整合力的地方,创新是中关村人文环境的核心,人才是文化和  相似文献   

17.
李政 《中关村》2005,(5):72-75
2005年3月下旬,江南草长莺飞。江苏溧阳天目湖畔,一个全国性的“后WTO时代的经济开发区战略论坛”在历史的平面中碾下自己的轨迹。显然,此前的二十年里,各种类型的开发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支点与动力引擎,并形成中国经济“开发区化”的特色。不过这20年,中国经济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而这种制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相对独立的环境,随着2005年1月1日进入历史。此后,理论上中国经济在WTO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下全面地对接世界,这种环境的转变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轨迹,开发区作为经济引擎的作用也要产生变化。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9,(2):30-33
中国经济起飞30年 《中关村》: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发30年。许多年以来,我们都在谈北京是“世界革命中心”和“政治中心”,可是如今谈论更多的是北京已经成为“经济中心”,这个观念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张越 《中关村》2014,(7):116-117
“为你读诗”与其说是读诗,不如说在这功利的、浮躁的社会中,以诗歌为切入点,倡导“回归内心本真与柔软”的诗意生活。有时候,一首诗就能让我们找回对世界的初恋。  相似文献   

20.
方家平 《中关村》2006,(1):78-78
第一部揭示中国总部经济状况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近日正式对外发布,该书通过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进行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岛和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