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明 《中关村》2010,(8):82-83
海淀区为打造具有海淀特色文明品牌,提升海淀文明形象,区属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联手,对老旧社区实施升级改造文明行动,让文明创建工作真正惠及到千家万户,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程桔华  毛重渝 《中关村》2007,(6):100-101
5月28日晚,在海淀剧院上演的一台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大型文艺晚会唱响了第四届海淀文化节的序曲。本届文化节突出展示人文奥运新风采,建设魅力和谐新海淀”的主题,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街乡联动、面向群众、彰显特色”的原则,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建首善”的要求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海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江川 《中关村》2012,(9):77-77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致力于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海淀特色、紫竹院特点的社会建设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了“知竹online”网上社区服务站(www.zzy15.com),并于2012年7月10日正式上线运行。这意味着紫竹院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
魏颖 《中关村》2015,(4):110-111
在海淀大地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雷锋式的人物和事迹从未间断过,他们一个个都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区域公共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惠民成效显著、区域共建逐步深化……自2012年6月起,北京市海淀区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号角,两年多来,海淀区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一项接地气、连民心、打基础、惠民生的工作加以推动,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实惠。  相似文献   

5.
冯永生 《中关村》2005,(11):26-2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胡主席科学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海淀区委贯彻党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做出的《实践“三个代表”、构建和谐海淀的决定》,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执政党的使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认真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对于促进海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新海淀”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建设富裕安康的和谐海淀,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明星 《中关村》2011,(11):90-91
“海淀的成长有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海淀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无私奉献,把海淀建设得更加文明、美丽和现代,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驻区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当以高度的自觉和高尚的行为示范投入争创首都文明区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校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的示范作用,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优美校园环境,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构建高雅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7.
明星 《中关村》2012,(5):106-107
在软环境方面,海淀区深入挖掘和依托海淀历史文化,力促全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提升,通过打造文化软实力来增强城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3,(2):96-96
2012年度“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评选于2012年末正式揭晓。通过网络通票及评审委会评选,最终选出“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  相似文献   

9.
刘淇 《中关村》2005,(11):22-23
以统筹区域发展,共建和谐海淀为主题的海淀2005’统筹区域发展高层联席会议于,9月24日在稻香湖景酒店隆重召开。这是海淀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方面最全的首次区域性会议。来自驻区党政军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单位、新闻媒体、文化文艺单位、旅游饭店、企业单位的118个倡导单位、136位高层领导齐聚一堂,共商统筹海淀区域发展大计,探讨区域内各方“共存、共责、共建、共赢”的合作机制,宣示《统筹区域发展、共建和谐海淀宣言》,以务实的行动促进海淀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顺利实施。本刊刊发本次盛会领导、嘉宾的发言,与读者共同感受“统筹区域发展、共建和谐海淀”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0.
明星 《中关村》2012,(2):81-83
“感动海淀”的文明人物树立了一批道德榜样,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为海淀区创建首都文明区工作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明星 《中关村》2012,(4):88-89
在全国弘扬雷锋精神热潮中,海淀园工委将雷锋精神与北京精神。科技园区的科技、智力优势相结合,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激发各方人士崇德向善的道德自觉,共建和谐文明园区,凸显了海淀特色。海淀园志愿者联合会开启科技园区志愿工作新篇章2011年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园工委组建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志愿者联合会”,响亮地提出了“智”愿服务的口号,组织园区内高科技企业党、团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智”愿服务。海淀园联合党委就是其中一支闪亮的“智”愿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13,(2):96-96
2012年12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共建文明校园,同创文明城区"战略合作意向书。今后,双方将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发展,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创全国文明城区。根据共建方案协议,双方将共同合作创建"整洁、优美、安全、有序、文明"的校园环境;共同合作深入开展"道德学堂"活动,并面向全社会开展文明礼仪等相关课程培训;共同合作为区域提供优质智力、教育、文化等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李晓琴 《中关村》2022,(9):99-101
<正>一、前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国外早已形成完备体系,然而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晚,家庭养老一直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模式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社会保障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社区为依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也将会更加健全,政府和市场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更能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西贝  鲍烨童 《中关村》2011,(10):88-88
伴随着2011年春天的脚步,一股澎湃的热潮开始在海淀大地涌动,她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洒向每一个角落。让海淀悄然发生着变化。海淀人民,如今正以真诚的心和扎实的行动,编织她们追逐文明的金色梦想——这,就是创建首都文明区活动。  相似文献   

15.
胡鞍钢  CFP 《中关村》2009,(5):36-39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明确海淀区的海淀园为核心区。海淀区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好示范引导作用,是一件关乎到中华崛起和民族振兴的大事情,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日前。国情研究专家、本刊主笔胡鞍钢教授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观:中国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前一部分是“科学发展与中国之路”;后一部分是“海淀如何科学发展”。兹将“海淀如何科学发展”的内容,刊发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汤晓梅 《中关村》2005,(3):103-105
构筑知识型海淀,积极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让先进文化深深熔铸在海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海淀真正成为科技教育一流、文化品位高尚的魅力之区;要以文化兴区,着力提高区域文明程度和全面发展水平,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用文化铸造海淀城市灵魂,以大文化构筑文化“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17.
沙磊 《中关村》2009,(3):72-77
银鼠才乘祥云去,金牛又借东风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里,一年一度的“今宵月更圆——2009海淀区文学艺术家新春联欢会”在北京海淀拉开帷幕。本届联欢会的主题和前四届一样,依然是:“繁荣海淀文艺,讴歌和谐盛世”。当前,我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人们过着和睦幸福的安定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5,(7):101-101
2005年6月16曰上午,“百旺北京城镇宜居指数”活动签约仪式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行,海淀区有关领导和海科建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众多媒体参加了本次发布会。由北京海淀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成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迈尔时代商业顾问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专家合作,成立了“百旺&#183;北京城镇宜居指数”课题组,对北京市的城镇宜居指数进行研究。这也是首次在城镇和社区这样一个较为具体的范畴上构建“宜居指数”。  相似文献   

19.
王畅  毛重渝 《中关村》2005,(6):116-117
5月23日,盛装打扮的海淀展览馆前,中共海淀区委书记谭维克郑重宣布:2005’海淀文化节开幕!据悉,此次文化节将一直持续到6月18日。作为全中国最具文化气息的城区,文化是海淀区的一面旗帜;细探海淀区的魅力,有一大半体现在文化上。对“海淀”的种种解读中,广为流传的是“海纳百川  相似文献   

20.
海淀区以"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引导广大市民在学雷锋"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理念感召鼓舞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区的热潮中,志愿服务是一项几乎被所有城区都大力倡导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志愿服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大多流于形式,很多工作都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群众中。而更多的是一种应付式的"突击献爱心"。志愿服务未能做到常态化和均衡化,给接受帮扶的对象带来了不少烦恼。只有建立长效的爱心机制,才能让志愿服务持之以恒。在这方面,北京市海淀区又有新风尚。3月2日,海淀区发布志愿服务"爱心超市"计划,与之前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