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淡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大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水平,客观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有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持续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持续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08,(1):31-3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些措施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3.
蒋舟 《浙江经济》2011,(1):48-49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只有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经济形势才会稳定。其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内部均衡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国际收支平衡代表了外部均衡。  相似文献   

4.
陆阳 《科学决策》2023,(10):100-115
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宏微观交叉视角,考察不同财政政策下,会计信息可比性和企业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扩张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下的企业可能有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降低企业投资水平,而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紧缩财政政策下的企业投资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紧缩的财政政策下,提高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更有助于企业投资水平的改善。对于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盟财政政策协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元启动后 ,欧元区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已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 ,各国仅拥有财政政策的制定权 ,这对传统经济学中一种货币政策与一种财政政策进行搭配实现经济目标的分析提出了挑战。目前 ,欧盟经济增长缓慢 ,《稳定与增长公约》涉及相关指标的可行性受到怀疑。究竟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阶段 ,各成员国之间是否需要进行财政政策协调 ,以及财政政策协调的经济效应如何 ,本文运用理论和数理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指出了财政政策协调有利于欧盟整体福利的提高 ,有利于欧盟经济的良好运行 ,有利于欧盟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政策目标的调整--理论分析和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毅 《浙江经济》2005,(23):26-28
无论是从社会总目标的实现——社会和谐来看,还是从经济目标的设定——经济稳定来看,财政政策目标都应设定在充分就业之上,惟有如此,才能达到财政政策的本来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多年运作的实际看,虽然它们在维持经济稳定发展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即政策效应,与政策本身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韩国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韩国政府及时出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稳定金融市场,维护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为了促进经济长期创新增长,韩国政府在实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创新增长、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国内消费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尤其是韩国的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充分就业是一国经济政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增加就业机会尤其重要,对地方政府也是如此。实际上,我国的就业压力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是地方政府解决当地就业问题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会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来影响就业。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自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投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快速、稳定增长期,民间、地方政府投资能力迅速扩大,我国投资总量的增幅过大,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形成逆向调节并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必须实施财政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一、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定位 自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现代财政理论诞生以来,财政政策的运用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颇有争议的话题,它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在出现需求不足,投资、出口下滑,经济长期增长停滞,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加深的的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13.
廖家勤 《南方经济》2000,(10):52-54,63
积极财政政策就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并不必然会加剧财政风险。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近期取向选择。积极财政政策恰好是公共财政制度的构建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战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扑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议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少维 《开放导报》2004,(3):20-25,33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贷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周期性回升趋势,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两次冲击,没有改变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趋势。2003年中国经济仍在快车道运行,自主增长的因素进一步增强,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预计2004年经济将继续在新的上升通道中运行。为了保证经济景气的持续、稳定回升,应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财政政策力度和方向可做适当微调,逐步实现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预计2004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15%左右。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13%左右,财政赤字将与2003年基本持平、赤字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战后,在实现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方面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突出本国特点的路子.对日本战后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近日在“2011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上表示,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前提下,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键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夏斌分析,相对于经济危机前,中国当前面临外需减少、高投资水平不够持续、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融资平台隐藏风险等情况,因此必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微调。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统计部门每次出台宏观经济数据的时候,都让通缩派与通胀派有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前者认为经济数据不佳,给财政部与央行继续出台扩张性财政政策留出足够巨大的空间;后者认为经济数据已经稳定,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局部性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