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江苏农村经济》2007,(6):27-28
四大目标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生产面积占全市农业生产总面积的60%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比重占总产值的30%以上,农业总收入增长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加大"三资"农业开发,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实际利用"三资"分别增长10%;深入推进"三大合作"改革,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100%的村实现村级收入50万元以上,50%的村实现村级收入100万元以上;加强农村环境建设,"三改"、"三清"、"三绿"有效推进,违章搭建现象得到遏制,农村整体环境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营管理》2014,(5):44+46-44
<正>一、各项收入保持小幅增长,补助收入仍然最快2013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①3871.9亿元,村均66.0万元,比2012年增长8.6%。从收入来源看,经营性收入1411.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36.5%,村均24.0万元,比2012年增长3.6%;发包及上交收入735.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19.0%,村均12.5万元,  相似文献   

3.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据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全国村级集体经营总收入达15618亿元,是1991年的5.8倍,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7317亿元的ZO.20;村级直接经营净收入村均为4.l万元,是1991年的2.8倍;在农民人均所得收入中,约有5%的收入是来自村级集体经营收入。但从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集体经营收入比重呈徘徊下降趋势。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1991年为17.6%。1992年为20%、1993年为22…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对安徽霍山县和山东牟平县农户的调查资料 ,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及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对发达地区 ,农户的外出打工和非农业经营相得益彰 ,推动农户家庭总收入提高 ;而在相对落后地区 ,外出打工只是农户非农业经营欠缺的一种替代 ,对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优势并不明显。在相对落后地区 ,农民外出打工对提高农户低层次水平内的人均消费水平影响明显 ;农户的基本消费 (吃、穿、行 )随着家庭打工人数增加而比例下降。因此 ,农户外出打工人数的多少对提高农村家庭消费层次影响更大。流动人口外出就业对促进农村消费水平 ,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经营性收入增长,补助性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3364.9亿元,村均57.1万元,比2010年增长11.2%。从收入来源看,经营性收入l310.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9.0%,村均22.2万元,比2010年增长4.1%;发包及上交收入674.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20.0%,村均11.4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省浦城县此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重点是林木及林地的清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为消灭荒山,一些村集体将林地交由村民造林经营,不收取承包费,而是以分成的方式来分享经营收益。在A村资产清查过程中,清查小组发现了多份这类合同。其中一份合同签订于1994年10月12日,合同约定村集体将一片土名"官岭下"的林地53亩交由村民张某进行造林经营,所得经营收益"二八分成"(村集体占二成、经营者张某占八成),期限为30年。经调查核实,张某在这片林地上种植中药材——厚朴,但该事项(以下称本案例)在村集体的账上并无记载。清查时,清查小  相似文献   

7.
应用SPSS软件和二元Logit模型来揭示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户经营目标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最大,同时,受户主的主要职业、家庭的收入来源与人均山地面积、农户的人际关系和所处地理环境、对政府政策的认知以及对经营风险的判断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减轻农民负担,至关重要的是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人均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货币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第一,人均纯收入水平决定农民负担的承受能力。农民负担重与不重,不因负担比例大小和负担绝对数大小而定,而是由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决定的。即农民负担不能超过其承受能力的上限。所谓上限是指农民在维持物质和人口简单再生产的全部结余。用数学公式表示:农民人均负担承受能力上限F=人均总收入-人均生产费用-人均正常生活消费支出=人均纯收入-人均正常生活消费支出。F值越大,承受能力越强,F值越小,承受能力越弱,F=0…  相似文献   

9.
温岭市太平街道办事处,有20个行政村,24828人,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3元;有固定资产8609万元,流动资产13613万元,可使用集体积累资金7350万元,200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469万元,村均123.43万元,人均993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17个,占85%;人均村级集体收入在180元以上的有14个,占70%,太平街道村数占全市的2.5%,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为10%。全市村级经济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村73个,太平街道占有14个,为了能充分发挥城郊农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太平街道办事处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城郊农村的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缪来顺 《南方农村》2012,28(5):4-10
文章以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一品州市为例,选择608份农户调查样本,运用LogiStiC分析法,对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出意愿与农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降低、中青年村民从事第二、三产业比例的增多等体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息息相关;同时,城镇近郊农地流出意愿低于远郊。村平均收入、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有无对参与流转农户补助购买社会保险等与农户农地流入意愿无显著相关性。而中介组织、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对农地流入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二十余年间,海岛渔农村社会不论是经济、社会文化,还是人口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通过对案例地的田野调查,探讨了传统渔村发生的经济变迁、社会文化变迁和人口变迁。认为渔村发生了显著的经济变迁,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集体所有制向股份合作制转变,渔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渔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主要体现在生产作业方式的变化、村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卫生环保观念的变化等方面;渔村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变迁现象,集中体现在村民的外流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进入,空心化问题凸出。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分析了渔村社会变迁中存在的负向效应以及在社会变迁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辽宁省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后影响农户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参加社会保险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劳动力数量、家庭月收入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林农林地转入意愿;农户在流转决策时,市场、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提出完善交易制度、公平落实采伐指标、发展交易市场、建立合作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01—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改革进程对不同收入组林业局职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改革进程对高、中、低各收入组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越高的林业局职工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获益越大。因此,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关注天保工程资金在重点国有林区创造就业岗位及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关注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Forestland tenure and financial incentiv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olicy issue to sustainable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new wave of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land tenure (NRCFT) has been launched since 2003 and the governmental matching reform measures (MRMs) for the NRCFT have been introduced since 2009. The objective of these reforms is to enhance sustainable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llective regions by encouraging rural households’ productive forest inputs. We use a unique dataset of 1778 sample households in 18 counties of nine provinces with six years and employ a fixed effects model with clustered standard errors. Our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NRCFT has increased households’ forestland area of different tenure typ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RMs on rural households’ labor input and production expenditures for forestry purposes are generally positive, especially household used forestland as collateral for a loan and afforestation or reafforestation subsidy and reform of Annual Allowance Cut (AAC)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in the use of productive forest inputs; 2) the NRCFT and the MRM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use of productive forest inputs for different tenure forests, and these reforms have caused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ural households’ production decision changes for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forestland; 3) both the NRCFT and the MRM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ural households’ rent-in and rent-out forestland; and 4) forestland fragmentations have caused additional labor and investment inputs for rural households’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nd finally, market drivers and household and village characteristics factors also affect households’ decisions for productive inputs for their managing forests.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409户样本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户收入分化在农户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讨论收入水平分化、收入结构分化、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林地流转综合意愿、流入意愿、流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收入水平分化对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结构分化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分化与结构分化交互项对农户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关注农户收入分化因素;做好收入分化因素的有效识别;充分认识收入分化因素对农户林地流入与流出意愿的差异影响;把握分化特征,有针对性提高林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收入的变化备受人们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地块数和收入的变化,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林业技术培训和林地是否拥有林权证因素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农林业收入的作用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做法;阐述选择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必须有利于林地资源保护、林地资源质量提高、林地集约利用、理顺林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制度效益最大化;指出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中承包期限与林权证有效期、林地利用与森林生态保护、林地流转价格、取消林业税费后的管理、限额采伐制度等五个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完善林地法律体系,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处理好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落实林业经营权,推进使用权再次流转,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等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应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23个少数民族村(2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产业发展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少数民族村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符合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2006~201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产及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而三产从业人员和三产比重相对上升;由于坚持发展产业、多途径推动村庄改造、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加大政策集成等措施实施,少数民族村民致富能力得到加速发展;但仍存在远郊、近郊、城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少数民族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结合资源禀赋优先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创意性提升生态宜居功能等针对性对策,为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推动全市少数民族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0年对北京市58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因素为教育水平、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现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等,且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善林地林木的流转政策,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合作组织的服务质量,扩大合作组织的服务范围;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来源等促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顺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9省18县市2009~2013年1452户农户数据,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论证了非农就业地理距离,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对于农户林业投入行为会产生的影响。基于研究得出结论:非农就业的地理距离越远,家庭外出务工指数越高,对家庭林业投入产生的负向作用越大;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中,林权贷款以及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农户林地面积、所在村到县城距离、是否为山区、是否获得林权贷款以及是否参与林地流转都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推动农户本地非农就业以及推动林地流转与林权贷款等配套改革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