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与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以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变迁作为完整个案,从制度结构、变迁过程等方面,证实这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反复交替,并渐臻二者协调配套之佳境的过程;并验证了作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协调配套实施,才能化解强制性变迁带来的产权低效和“制度失败”,以及诱致性变迁难免存在的“搭便车”等问题,才能渐次形成制度变迁的最佳格局;因此,未来的农业合作制度变迁无疑应沿着这一理性路径迈进  相似文献   

2.
本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敏杰 《农业经济》2007,(10):56-5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组织方式,是市场组织的构成之一。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内涵、产生原因及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会导致的制度失效,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选择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配套协调实施模式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模式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反观与思考冯开文1978年之后,一场以诱致性为主要特色的制度变迁①在中国农村悄然地发生了。这场变迁体现出了一些与改革开放以前截然不同的重要特点,也蕴含着一系列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一变迁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产生的诱因在于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固有的缺陷,要增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推动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诱致性变迁的特点,其发展需要强制性变迁的引导.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家庭承包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文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资源的产权安排直接决定着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制度的动态变迁过程,提出该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并利用诱致性变迁模型详细分析其产生的条件,指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实施成本将影响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日两国农业合作制度的变迁历程,得出中日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结果大相径庭的结论,并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合作的本质四个方面比较中日合作制度变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政府应着力于基础平台建设,为诱致性变迁创造条件,在诱致性变迁形成的基础上,用强制性制度供给推动变迁,形成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保障农民权益的制度供给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运用诱致性-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型分析造成供给不足的原因,在诱致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农民谈判组织成本高、制度收益的外部性等两个原因;在强制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政府的偏好和有限理性、知识的局限性、制度的成本收益和集团利益冲突等四个原因.最后,提出组建“农民协会”,解决制度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税费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国家在追求产出最大化和租金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制度变迁。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由我国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更具体地说,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是一次需求回应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并酿成了多起震惊全国的恶性“农税案件”。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就是中央政府对农民强烈的减负需求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制度变迁理论,并应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关系原理、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原理以及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方法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要使天然林保护工程得到彻底贯彻实施不仅需要在政治思想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而且必须对受损失的人进行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制度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对50年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  (一)有关制度变迁的几个重要概念 新制度学派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将制度定义为社会中个人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而制度变迁则是指一个追求潜在利润的渐进的制度交替过程(诺斯,1990)。它可以分为两类: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林毅夫,1989),制度安排是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诺…  相似文献   

14.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设计与创新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回顾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历程,每一个发展阶段无不折射出政府强制性的制度供给,而较少反映出微观金融主体的诱致性制度需求。本文以路径依赖理论为理论框架,指出由于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因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而容易被锁定在低效状态。最后,笔者提出,要使农村金融制度在变迁过程中,退出这种低效的锁定状态,必须注重对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引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而达到高效的路径替代,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地非法入市实质上是一项合理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政府应尽快将市场机制引入农地非农化,以取代现行的计划色彩浓厚的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吴盈  邓连喜 《农村经济》2004,(11):68-70
本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结合供销合作社近几年产权制度变革的实际发展,对其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与供给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制度非均衡状态和潜在利润希冀所形成的制度需求,将诱致其进行制度变迁,实现从产权界定混少不了到清晰化,产权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但由于现存制度安排,不同集团的利益选择,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制约,其实迁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文章运用诱致性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的两种土地流转模式——成都温江模式和山东宁阳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疆土地流转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新疆应遵循诱致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政府"的土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持续低迷.本文试图从制度构建的两种类型--强制性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有效需求能力培养之关系这一角度,分析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指出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构建更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也即更有利于有效需求能力的增长.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和实证计量两方面对福建省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是一次政府强制性变迁和市场诱致性变迁的结果。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有正向影响,竹林面积、肥料、其他费用投入也均有正向影响,仅有劳动投工因为过度投工或计算不准问题而呈现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