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大数据挖掘视角的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是未来旅游流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手段。基于Python软件抓取携程旅行网上线路及相关数据,构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及GIS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论主要有:(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结构具有显著的层级性特征,形成了以南京、苏州、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形核心区。(2)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结构的位序-规模特征明显,并且网络结构指标具有显著的“长尾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化发展特征显著,未来城市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重视网络化特征,根据网络结构特征合理布局旅游业态,进而促进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玉莹 《商业时代》2011,(36):35-37
本文突破以往对区域物流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空间统计模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经历了由随机分布模式到存在空间关联模式演变的历程,且以上海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但南京的物流发展水平近年来有所下降,与周围城市之间也存在替代性竞争,物流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本文使用校准后的城市卫星灯光数据,从空间收敛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考虑空间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的估计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基于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分享效应、竞争效应等是不同城市实现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群收敛并不是中国俱乐部收敛的普遍现象,俱乐部收敛仅出现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群内.但高铁开通后,大多城市群的表现发生了逆转,经济增长基本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评估了中国城市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对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高铁在中国经济的作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变截距模型探讨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能力每提升一个单位,经济发展可提升1.235个单位,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又显示出一定的固定效应差异.因此,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软件投入,以便提升区域物流能力,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发展与物流行业密不可分。本文基于空间视角,旨在探讨城市群之间的区域物流网络与经济发展的联系。首先,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多项指标数据,构建了城市物流综合质量评价指标。其次,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综合物流质量进行测度和排名。最后,运用引力模型,探讨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物流联动和物流网络特征,并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对其他城市的影响。发现经济发展与物流水平密不可分,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强。因此,政府应重点加强城市之间发展的平衡性,提升城市间的物流可达性,突破区域协同发展的壁垒。  相似文献   

6.
关于区域中心城市物流节点空间布局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节点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等,是完整物流系统的依托和基础.本文分析了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原则,提出了构建物流节点空间框架的基本方法,为区域中心城市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结构体系变化以及城市群区域中心与腹地人口密度变动特征等问题,揭示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初步呈现出了“区域城市化”的形态,区域的中心与腹地之间人口城市化存在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地;区域内大型城市节点数量有所增加;城市群区域的中心与腹地人口密度存在收敛特征等.  相似文献   

8.
罗弘毅 《中国市场》2014,(12):113-116
发展聚集经济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城市群则是聚集经济圈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功能定位和交互关系,城市群通过在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逐步释放经济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测算方法,度量武汉城市圈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外向功能所产生的聚射能量、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揭示武汉城市圈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索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现代流通中心的系统化构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发展现代物流,应把物流视为系统网络,构建物流网络的基本框架,实现系统管理.流通中心成为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并呈现出集约化、网络化的趋势.在企业物流体系中,流通中心已发展为两大层次的物流节点网络,即区域流通中心网络和城市流通中心网络.区域流通中心是为散布在广阔区域的众多用户实现短时间商品供给的物流系统,包括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城市流通中心是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实施商品供给的流通系统,构成区域流通中心的子系统,包括配送中心、运送中心、转运中心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空间网络结构以及13个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空间联系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分异和不均衡特征,并逐渐呈现多中心发展趋势;该城市群整体网络联系由京津向周边城市逐渐衰减,且具有显著的圈层结构特征。整体网络联系紧密,各城市间吸收、传递功能显著增强,但更多依赖北京和天津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群内部城市联系强弱存在明显不均匀特征,具有一定梯度层级。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网络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