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理论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形成由来已久,《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发表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还说他“试图从根本上破除笼罩中国经济学界的剪刀差之迷”。本作者不敢苟同,且不知剪刀差之迷雾何在?本文按照刘文的顺序,就其主要观点逐一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找出迷雾的来源,以此求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刊登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下称刘文),该文认为工农业劳动者全年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者就业不充分,以及对加速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吸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等的分析,读了之后颇受启发,但文中的另一些基本论断,我不能赞同。本文拟对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1982年《农村问题论坛》第五期发表了我写的《农业越丰收是否国家财政就越困难》之后,有的同志提出不同观点,现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还存在 有争议的焦点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已经消除了,不存在了”。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剪刀差,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剪刀差的实质是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从而形成不等价交换。剪刀差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表明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变动趋势;二是表明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价格背离价值状况。剪刀差的中心意思是表明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状况。剪刀差客观存在,商品交换就是等价物的交换。等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比例,比如小麦换拖拉机、换化肥、换棉布  相似文献   

4.
剪刀差的实质与理论突破:与刘福垣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中国农村经济》1992,(8):52-54,F003
“剪刀差”理论的讨论在国内经济学界由来已久,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刘福垣同志在《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以下简称刘文),对剪刀差理论进行了几乎是全面的否定。本人认为刘福垣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切中要害的,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有许多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问题》1992年第7期发表了李玉珠同志的商榷文章《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之我见》一文(下称《李文》)。该文对以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计算农产品活劳动成本提出质疑,并建议采用“等量劳动所得法”计算农业劳动日报酬,把它作为农产品活劳动成本要素,来计算农产品成本;也有些同志虽然赞同用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计算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人民大学产瑞珍教授等合著的《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对加强我国农业建设和进行价格改革具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论著.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我国经济学界对剪刀差问题曾进行过比较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工农业产品价值量估算要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加之参与研究者所在工作单  相似文献   

7.
一、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的科学涵义尽管人们对剪刀差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对剪刀差的认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剪刀差是一个反映工农业产品不合理比价关系、工农两大经济部门产品不等价交换的一个概念和形象概括。那么,应当怎样理解剪刀差或者说赋予剪刀差什么样的涵义才能更正确地反映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实质呢?这里提出对剪刀差的如下表述:“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由于它们的价格不同程度地背离其符合另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合理价格,而在交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工农商品不等价交换发展趋势,在图表上按时间序列呈现出剪刀张开的形状。”可用下图示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工农业商品价格剪刀差又趋扩大”的呼声四起,“由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上涨,农民在价格上的收益减少”的说法也很流行。对此我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农业商品价格剪刀差的变化情况作了一些研究。一、工农业商品价格剪刀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关于工农业商品剪刀差问题,各种意见很多。我想以讨论的方式,介绍各方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工农业商品剪刀差的概念 工农业商品剪刀差的概念,可从它的最初含义——比价剪刀差和深化的含义——比值剪刀差两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0.
破除剪刀差的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理论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形成由来已久,且已几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形成共识。刘福垣同志在本文中对此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工农业劳动者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工农业产品交换中价格的不平等,而在于工农业劳动者占用生产资料的不平等,是农业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从整体上看,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剪刀差是不存在的。本刊在此特予刊出,并热忱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对工农业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使农产品对工业品的比价指数上升。据黑龙江省统计,到1961年此项指数已超过战前六年的平均指数。从价格上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剪刀差有所缩小,而实际上目前的剪刀差仍然很大。也就是说,在消除旧剪刀差的同时,又有新的剪刀差产生了。 剪刀差作为农民给国家作贡献的一种方式是否可取虽有争论,但是目前的剪刀差太大,已经是发展农业的一个大障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一、旧中国存在着很大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存在着较大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抗日战争爆发后,“剪刀差”扩大的趋势尤为突出。工业品换农产品的数量,1936年为100,1944年扩大为262.85,1948年为165.11;农产品换工业品的数量,1936年为100,1944年为38.04,1948年为60.56。“剪刀差”的扩大,加深了旧中国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使农民陷于贫困破产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一、剪刀差的内涵及存在原因 “剪刀差”最初的含义是“剪刀状价格差”的简称,指两种商品交换价格的变动趋势在图表上按时间序列表现为呈剪刀张开的形状。在宏观经济问题中,价格剪刀差演化为由于产品的不等价交换而形成产业之间收入出现差异的一种经济现象。剪刀差存在的前提是不等价交换。只要存在不等价交换,不论是什么社会什么时期,就都存在剪刀差。不等价交换的实质是,等量劳动创造等量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工农业商品交换剪刀差,简称剪刀差,其理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剪刀差的内涵;二是剪刀差存在的根据。反思乃至进一步探讨剪刀差理论对于价格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讨论剪刀差的内涵和存在根据的基础上,分析这两个理论问题对价格改革的影响,并试图由此深入论述价格改革道路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济问题》1990年第6期刊登刘恩弟和陈宝玉同志的《如何看待农村推行土地租赁制及有关问题》一文(下面简称《刘文》),读后颇受启发。的确,据我了解,正如《刘文》所说,用土地租赁制取代土地承包制“有向面上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如何看待实践中出现的这一现象,已经是摆在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的看法与《刘文》正好相反,我认为用土地租赁制取代土地承包制不仅是对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一种深化和完善,而且恰恰是最好地坚持了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基本政策的精髓。下面就《刘文》的一些主要观点与结论提出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6.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我国工农关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此作出了众多贡献,使剪刀差理论逐步得到完善。但是,有关剪刀差的计量方法目前仍存在一些分歧或误解。本文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17.
剪刀差问题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参与议论的热门话题。人们对剪刀差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剪刀差进行理论探索,在争鸣中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为决策者提出了许多好的政策建议。毋庸置疑,剪刀差的理论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今年新春伊始,我们有幸从《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上读到王忠海同志的文章:《走出“剪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后,我国曾制订并实施了重工业倾斜战略.这一战略同农业的密切关系在于:通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和农业税从农民手中获得工业化的原始资金积累;发展农业较之实现工业化是第二位的任务.因此,  相似文献   

19.
剪刀差对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一般也称为剪刀差,是我国工农产品价格体系中长期存在的比较失衡问题,认真研究剪刀差问题,对于妥善解决工农业关系,促进工农业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剪刀差问题关系到工农两大产业,在它背后,体现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业品比价偏低导致我国农业增长乏力,农村消费不振等深层次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有利于调动工农两大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城乡互利的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兴盛;处理不好,农业本身不但增长乏力,而且由于农村需求的日益萎缩,影响到工业品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财务会计》2001年第3期刊登了刘军同志撰写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完善会计科目设置的建议》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是,笔者对于刘文提出的农业税费征收及一事一议资金的核算方法不敢苟同,现提出来与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