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3):90-92
在平川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GPR法探测隧道,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工程性状、水文地质状况等信息。分析相关施工段,从而判断隧道围岩的类别,并根据围岩的稳定性,改进支护参数,使得施工更为安全,施工进度得到保证。通过对平川隧道的施工进行指导,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进行,得出的结论可为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辉 《价值工程》2019,38(1):114-116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和里程的大幅度增长,公路隧道的地位日显重要。隧道作为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下工程,承担着较大的交通运输任务。隧道施工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围岩坍塌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本文以都九高速公路官洞隧道坍塌事件为背景,介绍隧道塌方所采取处理方案以及陶粒混凝土在塌方处理中的应用,为类似围岩破碎、地质复杂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征文 《价值工程》2019,38(15):56-59
交通系统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对于其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建公路隧道中,往往会遇到跨既有铁路隧道施工的情况,为了确保既有铁路运输正常,这就给新建隧道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应该控制新建公路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合理设计爆破装置,为最大限度地降震、减少铁路围岩扰动、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某工程的空间交叠情况、地质条件与铁路隧道交叠段支护衬砌参数,对既有铁路隧道无损检测及结果进行研究,提出交叠段结构设计与交叠段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施工情况,通过秦岭翠华山隧道浅埋暗挖施工实例,浅析大管棚在软弱围岩地质隧道中的施工技术原理,以及大管棚超前注浆支护的施工工艺,在类似工程中做借鉴,在今后的工程中起到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5.
赵侃 《价值工程》2012,31(23):114-116
新九燕山隧道是双线铁路长大隧道,是包西铁路控制性重点工程。由于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并且下穿段最近的垂直距离7.8米,新建隧道该段围岩属于IV级,新建隧道下穿风险高。本文主要对隧道下穿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NSYS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围岩监控和既有铁路隧道变形监控。实践证明,本施工方案对于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二平 《价值工程》2014,(10):143-145
隧道极其破碎兼涌水段围岩施工一直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及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进式锚杆代替超前小导管,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进度的方法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自进式锚杆施工工艺,为今后隧道破碎围岩及涌水围岩段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控施工中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监控量测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可以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证施工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调整掘进进尺和施工方法及二次衬砌施作提供信息依据。文章以一种地质围岩类型为例,探讨了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以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以及工序的施工方法为重点初步探讨了隧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20,(6):168-170
本文通过虎山隧道工程施工现场不同地质围岩地段地质动态情况,对虎山隧道初期支护中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回归曲线分析,数据拟合形式成图,能够直观的看出围岩位移变化的情况并且有较高预报精度,从而能够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合理的支护参数。同时也为我们二衬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浅埋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地质因素分析。对于黄土隧道,其围岩的自承能力不足源于黄土的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结构、构造以及渗流场状态的特殊性。第一,强度特性。它是施工塌方的关键因素。隧道开挖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宝(鸡)兰(州)客运专线秦安隧道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和变形控制监测,揭示了隧道和黄土滑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二者各自的变形机理和发展过程。通过对秦安隧道王家墩滑坡区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压力以及钢拱架应力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隧道各个侧面上的受力不均匀,总体上呈现出一边向另一边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各断面的受力比较复杂,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要综合现场施工、工程地质、周围环境的多重条件来判断最大和最应该优先考虑影响因素。(2)同一条隧道中,不同断面的拱顶沉降量及其沉降过程持续的时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甚至相邻断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拱顶沉降的监测断面要保持必要的密度,才能较全面的反映出隧道的真实沉降情况,保证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安全。(3)从隧道断面的收敛情况分析,即使相邻断面的围岩性质并无太大区别,一条隧道内的不同断面的收敛情况完全不同,这说明影响隧道的收敛不仅仅是围岩性质,施工的扰动等外界因素也可以成为影响隧道收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价值工程》2022,(26):73-75
设置交通转换带处的隧道断面发生突变,破坏了围岩原有自稳性能好的压力拱,使围岩应力重新复杂分布,出现应力集中点,导致隧道施工安全、质量风险急剧增加。五指山隧道交通转换带处于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如果施工采取的工艺或支护方法不当,断面突变处在施工的多次扰动下,更是极易产生隧道坍塌事故。本项目在交通转换带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确保了该段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张学进 《价值工程》2015,(17):96-98
偏压浅埋V级围岩级岩石隧道施工具有风险大、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本文结合铜九铁路蛤蟆岭偏压隧道施工,总结出开挖施工技术、软弱围岩施工技术措施、初期支护及衬砌施工技术措施、防渗漏技术措施、高风险偏压、隧道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浅埋隧道施工注意事项等施工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围岩及支护变形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围岩及支护变形的监测,以了解各施工时期的困岩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而评价围岩的稳定、初支及衬砌的合理可靠性。监控量测对于预测围岩最终稳定时间,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确定二砌施做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泥灰岩隧道工程特点,鉴于地应力主方向与隧道走向近乎垂直,极易造成围岩的塑性变形,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根据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采取多种开挖方法:隧道川级围岩地段一般采用全断面法施工,lV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v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相似文献   

15.
梁勇刚 《价值工程》2010,29(31):117-118
超前地质预报作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规避施工风险的一项重要保证手段,已被广泛运用。结合石桥头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实施情况,分析了地质预报在石桥头隧道中的应用成果,起到了完善设计,优化施工方法的作用,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宋海峰 《科技与企业》2013,(23):218-219
全风化砂岩围岩施工由于成岩作用差,施工中极易产生涌砂、塌顶,导致隧道变形、失稳,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本文以宁夏固原原州区至王洼铁路程儿山隧道全风化细砂围岩施工为实例,根据岩性合理调整施工配合比,对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隧道工程的加固改良和堵水施工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了济邵高速公路新林隧道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在软弱围岩地段隧道爆破施工技术。分析了光面爆破设计及安全施工对策,并对钻爆法的设计施工组织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玉泉 《价值工程》2024,(14):31-34
由于地质断层破碎带具有岩石破碎、强度低、透水性强、易被风化、剥蚀和搬运的特性,隧道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岩体的稳定性较难把控,易发生隧道地质灾害(坍塌、突水涌泥、大变形)。因此,如何实现隧道断层破碎带的地质和水文情况的提前预判断尤为重要,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隧道断层破碎带地段安全有效的施工,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主要依托云南高速公路网丘北至砚山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冲革隧道穿越地质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方案,即采用预留核心土的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围岩、超前注浆、小导管结合型钢加强的方法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以超前地质预报为先导、以监控量测的数据结果作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本文对长大隧道穿越顺利穿越富水破碎断裂带,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及方法,节约了成本,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隧道光面爆破是一种控制隧道周边岩体开挖轮廓及超欠挖并且能维持周边围岩稳定的施工技术。文章结合陇布隧道的围岩类型和实际施工情况,对隧道开挖的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和起爆网络,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同时对钻爆法施工组织提出了合理的工序安排、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英智 《价值工程》2010,29(9):66-67
全面阐述了围岩变形量测的概念及对于隧道施工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回归分析法分析在白龙江立节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的应用,对围岩的稳定性可靠度进行评价,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