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承包制确立以后,农村政策总的目标一直是“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先后推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个政策重点。十七届三中全会仍然把这个作为农村政策基石.强调要加以完善。完善的关键是土地流转还是加强农民合作,是今天需要辨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庭承包制确立以后。农村政策总的目标一直是“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先后推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个政策重点。这三个政策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为现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塑造了极为复杂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任何制度安排,恰如衣物,总会穿旧,土地家庭承包制这项农村基本制度,总有一天也会完成自己的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此项基本制度,必须毫不含糊地反对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的信念,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实现这一理想时,却变成了“一大二公三纯”,变成了“归大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人民生活长久得不到改善,人们甚而怀疑我们一直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富裕的理想。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普遍推行,从宏观和微观上触动了中国20多年来建造起来的农村社会体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发育,农村诸多新型经济组织破土而出,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良好竞争局面。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巩固发展原有的集体组织,成为农村改革即家庭承包制之后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历史的回顾重建农村社会经济组织不能脱离历史发展轨迹。土地改革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从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广东企业家协会1991年年会于4月24日至26日在中山市国际酒店举行,厂长经理近百人参加,年会围绕下述问题进行了研讨,初步形成了共识。一、关于今年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的要点1、坚持与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与会者认为,在还没有更好的机制出台时,应坚持和完善承包制,这是辩证法。不坚持,企业内在机制就无章可循,没有目标;不完善,承包制的短期行为就难千克服。广东工业二期承包签约率已达90%,但商业签约率只达50%左右;证明坚持和完善承包制在当前显得尤  相似文献   

6.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土地经营的普遍形式是土地承包制,它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核心内容。由于近年来农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土地承包制出现了一些不同看法。土地承包制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规模经营?这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关系到农业与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政策。 一、对土地承包制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7.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始于70年代末。这一改革已远远超出经营管理方式的狭义理解,实质上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完善农村承包制,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此保证承包制在更长的时期发挥作用。 一、承包制显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锋 《山东经济》1998,(4):41-43
目前,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虽然都采取了经济承包责任制这种管理模式,但是对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项目承包制、作业承包制、管理人员业务承包制等问题,各施工单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为此,笔根据近几年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就上述问题略陈管见.抛砖引玉,使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包产到户的情况,着重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安徽"责任田"实践过程,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安徽家庭承包制改革,以搭建包产到户思想与实践在前30年和后40年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责任田"实践是家庭承包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先声,并为家庭承包制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和一定程度上的干部储备。家庭承包制在安徽的成功,既有普通农民群众的创造,也有各级干部的坚持。在宏观层面,则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其提供了坚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因势利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固然曾经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全部问题.   ……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广州社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例,探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情况,分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思考:坚持“需求导向”,切实回应居民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全面落实政策保障;坚持“社会运作”,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坚持“专业服务”,稳定专业社工队伍。  相似文献   

13.
梁荣 《南方经济》2000,(1):74-75
珠江三角洲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是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承包制;二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各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抛荒现象,在家庭承包制的初期作为一种权利而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反而已经成了一部分农民的负担,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比承包制之初大大下降,这是我国在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条件下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并且本文认为这是对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2004年农业税逐步减免的政策实施以来,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农民土地耕作选择的角度剖析土地抛荒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并分析当前中央政府与此问题相关的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任保秋 《特区经济》2008,235(8):156-158
当代"三农"问题是市场经济展开的必然结果,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出现,本质上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冲突。解决"三农"问题,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家庭承包制,引导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要阐释工业承包制失败的内在机理,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比较农业承包制与工业承包制的差异。在制度变迁方式、制度的稳定性、公有生产资料的性质和数量以及利益驱动机制、冗员负担等方面,农业承包制与工业承包制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农业承包制的成功和工业承包制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虽然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农业政策,但目标都是提升农业结构,进而促进农业发展,最后提高农民收入。农地制度改革始终是台湾地区农业改革中因应环境演变的核心议题。大陆家庭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动初期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平均收入大幅增加,也加速了城市建设发展。但此项制度不利于机械化、专业化大规模经营,农地破碎化严重,难以实现有效的农地抵押与农地买卖,更不利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建立土地经营权乃至所有权的流转机制,有效实现农地整理并确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全面构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完善与创新的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央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即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必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谷洪波 《改革》2004,(6):64-67
从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家庭承包制下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背景,然后通过与人民公社时期的这一制度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当今实际指出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几种模式,并进行相应的评述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承包制也带来了土地切块划小,经营分散,土地流转困难,扩张和规模经营的动机被抑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承包制初期并不凸显,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并相应地带动了土地流转。在有些发达地区农村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土地市场.但由于诸多原因,当前的土地流转存在太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