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森 《走向世界》2010,(14):66-68
青岛的旖旎风光折服了无数中外游客,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是享誉中国的"帆船之都"、"影视之城"、"音乐之岛",这里走出了无数的演艺明星.然而,长久以来,青岛的演出市场却让圈内人士望而却步,"每演必赔"的名声让青岛的演出市场"有价无市".青岛人看演出习惯要票似乎是青岛演出市场的"潜规则",很多青岛人宁可花上几倍于票价的钱请客要一张票,也不愿意掏钱买票.在青岛人看来, "哥要的不是票,是面子!"于是,"要面子"的青岛人把青岛变成了中国演出风险最大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2.
青岛的早餐     
王欣 《走向世界》2012,(8):19-21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早餐是人们每天日常生活的第一件"大事".与午餐的忙乱应付、晚餐的丰盛隆重不同,早餐是微妙而充满细节的,青岛人的早餐自然不例外,人们吃的往往是一种习惯,一种味道. 青岛人的早餐,很耐人寻味.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青岛人在"吃"这件事上,既力求传承当地特色,又海量融汇包容他人长处,而这,只是青岛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11日,距离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刚好十年.每一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理梳十年间中国的改变.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无疑是这场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细数十年间青岛的改变,笔者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入世十年间青岛人目光的改变. 入世十年间青岛人目光改变了什么? 建置以来的青岛,因其独特的城市模式和鲜明的城市个性,青岛在与国外的交往中,由于缺少一个平等交流的基础,一直给予的是仰视的目光.入世十年间,青岛人对外部世界的目光的改变是这座城市建置百余年来未曾做到的.那就是青岛人开始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以平视的目光来看待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4.
劈柴院,依稀活在几代青岛人的心里.在青岛人眼里,劈柴院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符号,就如同老天桥于北京,夫子庙于南京,大观园于济南那样,承载着青岛百年的市井文化.  相似文献   

5.
海鲜当道     
青岛人喜欢把海鲜叫作"海货",它们都有地道的青岛名字,青岛人直呼其"小名"从不在意场合,听上去倍感亲切.青岛海货从来都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新鲜可口,再廉价的食材也能登上大雅之堂,坦然接受"粉丝"的疯狂追捧.  相似文献   

6.
海是大自然赐给市南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是青岛人最引以为豪的骄傲。青岛人会自豪地告诉你:世界上最美的海湾,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是青岛人,一定为曾经为“上青天”的美名感到骄傲;如果你是老青岛人,一定曾经为谁家有纺织厂的工人而感到羡幕。对于青岛纺织,太多的青岛人有着美好的记忆。她活跃在上世纪的历史舞台,全力发展于现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岛纺织始终扮演着重受角色,为推动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哺育城市的工商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走向世界》2012,(29):22-23
不久前,郭川驾驶着40英尺长的"青岛108号"帆船,在完成由香港至青岛的1200余海里航程后顺利抵达青岛奥帆中心港池。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潜心"备战"——11月中旬,将从青岛出发,踏上长达21600海里的漫漫征程,挑战中国人至今未竟的单人无动力不间断环球航海壮举。郭川是谁?相信大部分青岛人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一句话:他是青岛人,是青岛人的骄傲!作为青岛帆船运动的形象大使,郭川在青岛家喻户晓。他为青岛人所熟知,最初是从担任"青岛号"大帆船的船长开始的。实际上,郭川开创  相似文献   

9.
劈柴院,依稀活在几代青岛人的心里。在青岛人眼里,劈柴院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符号,就如同老天桥于北京,夫子庙于南京,大观园于济南那样,承载着青岛百年的市井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吃",是一种享受,在市南,更是如此. 来自海上的"鲜"宴 青岛人有口福,这里的海鲜四季不断,特别是在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