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许佳君  李萍 《水利经济》2021,39(2):68-72
河长制是破解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一项制度创新,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是河长制走向长效化的关键,但在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失灵现象普遍存在。如何避免公众参与落入形式主义的陷阱,确保公众实现持续有效参与,激励机制的构建至关重要。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以德清"生态绿币"的激励实践为案例,从河长办和公众两个维度分析运行过程,提出创新激励方式、针对性激励、完善公众护水平台、加强公众组织化参与等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构建公众参与激励机制、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行河长制需要注重对公众参与的引导。基于对江苏居民的调研数据,组合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河长制政策宣传效果对居民水环境支付意愿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江苏地区公众的河湖治理参与意愿较高,约75.4〖WTB3〗%〖WTBZ〗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水环境治理支付一定的费用;全面推行河长制可以显著提升居民的水环境支付意愿,表明该“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对“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同样具有较好的带动效果;河长制宣传效果对不同群体水环境支付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年均收入较高、水环境重要性感知程度较低的群体,河长制宣传效果具有更强的正向反馈。指出应进一步加大河长制宣传力度,对于不同社会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水环境科普教育宣传方案;同时拓宽公众参与河长制的渠道,推动居民水环境支付意愿“变现”,实现河长与公众联动治水。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度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公众参与度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满意度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和改进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的满意度和可操作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灰色关联度和有序回归(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有正向关联,总体上,A镇公众参与度高,规划满意度也高,满意比例比C镇高49.29个百分点;A镇公众参与度与满意度关联系数高于C镇,值域范围分别为0.270~0.788、0.203~0.672;不同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的显著性和边际效用不同。研究结论:公众参与是规划方案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的前提条件,而公众对规划的满意度则是衡量公众参与效果的主要指标,可根据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的影响规律,优化和改进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满意度:(1)提高公众文化程度,加大耕地流转力度;(2)实行多元化公众参与主体;(3)提供便捷的公众参与渠道;(4)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各个社会组织的作用;(5)实行广泛地全程参与;(6)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华坚  黄媛媛  邓丽 《水利经济》2020,38(3):33-38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个体间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及心理素质的差异性会直接影响稳评结果。公众参与成熟度是公众参与的衡量要素,由能力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两个方面构成。从能力与心理两个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内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心理成熟度直接影响能力成熟度,而能力成熟度又通过参与意愿影响着心理成熟度,两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改善公众参与动机,以提高公众参与心理成熟度及能力成熟度,最终整体提高公众参与成熟度,保证稳评工作的质量,提升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意愿,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参与动机、期望、阻碍参与因素和个人基本特征四方面影响公众参与意愿的潜在因素。以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有效问卷数据687份,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渠道和平台、信息透明、个人潜在收益感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水环境和促进水资源利用等为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主动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水平,提高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法制作用,强化德治对村庄的价值引领,避免村规民约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规定。[方法]基于强互惠理论将社区居民分为强互惠者、合作和以及自私者,并通过Fogg行为模型理论构建了雅安市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主动性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列出社区内强互惠者、合作者以及自私者的影响因素方程。[结果](1)居民的行为动机、行为能力以及行为触发与其强互惠者、合作和以及自私者主动参与行为亦有显著的正相关。(2)居民作为强互惠者或者合作者,都主要受到行为动机因素影响。(3)居民作为合作者,行为触发影响程度和行为动机一样,外界的刺激、辅助以及信号是其发生主动性行为的关键因素。(4)居民作为自私者,行为能力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因素,自私者的主动性行为着重于自身是否有能力去参与。[结论]构建强互惠者认可机制、增强合作者责任感、构建与合作者良好互动关系、多方位引导自私者参与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文章分析了新疆昌吉市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乡村生态环境善治格局的形成。方法 基于新疆昌吉市微观调查数据,在扩展计划行为理论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心理认知因素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并揭示政策环境在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 (1)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总体呈现出“意强行弱”特征;(2)参与意识、效益感知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较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较小,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3)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意愿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较大,主观规范影响较小,效益感知和参与意识对农户参与行为不存在直接影响,即通过农户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产生间接影响;(4)政策环境的正向调节效应存在,表明政策环境在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结论 要保护农户环境权利,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要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要提供参与机会和拓宽参与渠道,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河长制”作为水危机下的制度创新,在转为常态化运行时往往面临模式僵化、效率偏低以及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H市在基层水管理实践中基于纵向“行政河长”与横向“民间河长”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和决策互信所形塑的“立体河长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行政河长”的单边弊端。研究认为,借由横纵联合所建构的“立体河长制”兼具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在显著优化基层水管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激发了社区参与意愿,培育了民众参与能力以及促进了公共性的再生产。但作为一项地方性实践,“立体河长制”本身仍面临高度依赖民间基础、缺乏可持续性激励以及制度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需通过进一步吸纳市井环保经验、建立可持续性激励机制以及提升制度化水平,以期增强“立体河长制”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9.
试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政策,强调公众对规划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公众参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70年代引入我国,由于起步晚,公众参与在我国尚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今后要做的事是: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使公众参与发挥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众参与是提高土地整理规划合理性、实施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我国土地整理中的公众参与体现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实施管理、项目影响评估等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参与方式单一,参与结果对决策影响低,缺乏相关组织机构,以及沟通中和保障措施上存在的问题等.改进的对策是:编制详细的公众参与方案,成立公众参与代表会,构建公众参与体系,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并培育公众参与能力.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激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11.
Collective action through farmer groups can b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smallholders to remain competitive in rapidly changing markets. Previous research has analysed determinants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groups, equating participation with group membership. However, within groups the commitment of members can vary, as marginal benefits and costs are not the same for all individuals, and opportunities to free‐ride exist. Low participation in collective activities may reduce the ability of groups to provide useful services to its member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determinants of member participation intensity, using the example of farmer groups in Kenya. The role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is analysed with survey data and regression models. Previous benefits that members received through the group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ir intensity of participation in group meetings and collective marketing, suggesting that reciprocity motives play a role. Low participation can mostly be attributed to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such as group size and the timing of payments for collective product sales. More diversified farmers are less likely to sell collectively when group marketing activities only concentrate on one particular commodity. Since smallholders are often highly diversified, the focus of farmer groups should also be broadened. Further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福建省永安市、尤溪县、连城县、永泰县这4个重点林区林农生产类公共信息服务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林农个体特征、诱导因素、生产类公共信息服务获取渠道、信息质量、林农付费意愿、林农对信息服务人员的认可等作为林农生产类公共信息服务需求的预期影响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对林农生产类公共信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林农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林农的健康状况、家庭林业年收入、林农付费意愿、对服务人员的认可和信息获取渠道数。因此,提出拓宽林农公共信息服务获取渠道;从数量和质量上提高林业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注重信息服务人员与林农需求之间的对接以及提高林农对信息的认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D村为研究对象,总结水库移民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可行模式——组织化参与,并运用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及有关参与式治理的CLEAR模型论证组织化参与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公众参与路径,其成功应用具备如下特征:草根动员是其内在动力;较强的主体意识为前提;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基础;政府的支持为外在动力;前后期的良性互动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提升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为的综合影响,明晰村民参与行为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村民积极参与,可持续以相对较低成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方法 文章基于社会资本与政府规制整合视角,收集云南省278位村民的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采用Process插件检验政府规制在社会资本影响村民参与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1)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行为;(2)道德责任感与群体认同感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行为,并在社会资本与村民参与行为之间均起部分正向中介作用;(3)政府规制在村民社会资本与其参与行为之间部分起调节作用。其中,激励型规制起负向调节作用,存在对社会资本的挤占效应;而约束型规制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提升村民社会资本、提高村民的责任意识和群体认同感,减少激励型政策的挤占效应并慎用约束型政策,引导村民逐步实现自治,从而提升村民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试图从微观层面农户参与视角分析保护区建立对多维贫困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类似地区改进扶贫政策、创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提供实证支撑。[方法]文章以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19年收集的364份有效问卷,构建“农户参与—生计策略—家庭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二项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减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受访农户贫困发生率超过75%,非参与农户贫困发生率比参与农户高约29%。(2)收入偏低、脆弱性大,信息闭塞,难以获得金融支持是关键致贫因素。(3)农户参与湿地保护显著利于多维减贫,并对收入、生活质量、就业及发展单维度减贫具有显著影响。(4)生计策略多样化和非农化对减贫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4.48%和17.26%。[结论]建议提供多样化生计模式,对参与和非参与农户精准施策,完善保障机制,提高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16.
Sustainable farming initiatives (SFIs), which aim to support farmers’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practices vary in the degree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SFI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n farmer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we framed farmer participation by linking participants’ motives and motivational processes, participation context and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at context. Using a mixed-method investigation, we analysed Veldleeuwerik, a Dutch SFI with about 400 members. We observed four motive types, in order of importance: knowledge exchang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contact. By combining them with five types of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our research revealed that motives are directed by a diversity of underlying motivational processes, and that both are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ipation context, or SFI desig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suggest that SFIs who wish to attract farmers who are not autonomously motivated for sustainability, need to rely on characteristics that meet either other motives than sustainability or other motivational processes than autonomous ones. To maintain participation, SFI characteristics should support autonomous motivational processes, by supporting the psychological basic needs of autonomy, 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The study illustrates how a soci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adds value to investigating SFI design characteristics for successful farmer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7.
结构方程模型森林康养消费需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问卷,结合实地调研与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阶段中国居民森林康养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普及程度较浅,深度的森林康养内容认知与发展进展很浅薄;森林康养消费需求会促使居民的消费行为,而态度、知觉控制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态度、规范与知觉控制之间影响显著。因此,应设计多层次森林康养产品,鼓励森林康养养老,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居民参与森林康养的客观能力,奠定消费战略的基础;研究康养理论,推行康养理念,设计康养服务产品;政企协力推进,构建政-企-森-居-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以便促进森林康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