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农村土地制度热点问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讨论很多.但一直缺少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理论问题的归纳.本文梳理其中一些相对重要的文献,归纳为土地财产职能、土地私有化、集体所有制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国家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关系、征地补偿与土地有效利用等五个问题进行讨论与评论.这种梳理和归纳的工作对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权的改革方向应该在不同层次具有“公有”或“私有”的不同性质,从而既可以克服产权模糊的弊端,又可以避免完全私有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在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村土地不能自由流转,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改革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必要性,研究允许农村土地自由流转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庄敏 《生产力研究》2005,18(4):40-41,67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农民土地私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由于集体所有制的产权边界模糊,加之在过渡中非经济措施的偏差,造成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流失严重,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差距加大。集体所有制有待改革。2002年3月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实质上是对集体所有制的一次改革,它使农村土地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迈进了一大步。逐步走近如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将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面临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只有全面认识和理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才能对其进行评价和取舍。土地集体所有制本身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含义和解释,人们对其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还较为有限。在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土地集体所有制中集体角色的冲突已不是问题的关键,集体的经济基础薄弱、土地分配不公平已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能需要进一步厘清和界定,土地集体所有制需要重构。  相似文献   

6.
刘长鑫 《经济视角》2011,(12):46-48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在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村土地不能自由流转,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改革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必要性,研究允许农村土地自由流转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公私争辩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治权"二分关系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缘由。研究表明,伴随着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农户家庭层次,现阶段农户享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核心权能和包括入股与抵押融资在内的他项权能,已经可以满足他们土地合理使用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在农民集体层次,土地集体所有制凸显更为优越的制度优势:一是延续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嵌入的自治传统,节约了科层组织的设置成本,降低了农地制度的运行成本;二是照顾了集体化时期遗留的所有权主体混合配置的客观现实,兼顾制度稳定性与制度灵活性,有效避免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可能冲击;三是农民集体是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治理关系的中间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小农户与大政府和大市场进行"多对多"的直接交易,节约诸多交易成本,发挥集体组织"统分结合"的双重优势。因此,需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重视土地产权改革从归属到利用转变的宝贵经验,在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治权方面的制度设计,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越性,确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调整改革政策等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部分,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基于此,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地租分配等方面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完善中国农地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珏  孔伟艳 《经济论坛》2009,(19):26-28
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把土地所有权还给农民,使农民既有土地所有权,又有自由劳动权,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彻底改革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在农村建立起真正的集体公有制,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体组织形式是把原来以小队为单位的集体所有制改造成土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存在,作为三农问题核心的土地问题则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所需的资本来源,而且是当前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策源地"。新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在60年的制度发展中,制度性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一直交织着进行。土地所有权经历了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和农民共有这三个阶段。并引发了经营方式(小农模式和集体化模式)的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11.
罗玉辉 《经济学家》2020,(2):109-11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展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集体所有制运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以赋予农民群众更加自主的生产经营权;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提高中国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作为改革重心,我国农村实施了"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服务于农民的土地流转。在以上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历程中,本文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归纳。如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主体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农民主导型;通过土地权能多元化实现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增强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主旋律等。最后,本文也对未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厚  李金凤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06-108,137
当前,中国立法上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欠完善,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对促进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力图从法律层面,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对策,以此促进整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民并没有真正意义或物权意义上的土地财产权利。从成都市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在这场改革中,农民个体表达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权能的完整性及"私有化"的强烈追求,以"还权赋能"为指向的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适应了农民的这一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改革的方向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框架下使物权化的土地产权向农民回归,重新构建农民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财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农”是近年来上上下下议论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中央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其中的农地私有化则成为敏感问题而一再被回避。本文认为农村土地私有化势在必行。第一,农地私有化有利于消除城乡壁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必须消除“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这一“身分”上的差异,以解除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束缚。第二,农地私有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较为薄弱.本文以广州市实践为基础,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提出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在村层面实现“两规合一”,并对规划编制的内涵、规划内容、规划应关注的重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广州已开展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践,提出规划编制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分散化小规模经营、农业转移人口与土地配置失衡、耕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现实问题依然是中国“三农”问题需要破解的难题。在中国农村土地利用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笔者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现实需求。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极大束缚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为此,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充分释放制度红利、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极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业效益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根本性问题,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中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分析和对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解读,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承包主体不清,土地资源配置手段缺乏科学性,土地金融体系仍难以支撑土地流转金融需求,土地承包价格偏低、农民土地经营收益减少等。进一步从政策法规、搭建平台、发展乡镇企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宪法规定,土地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然而,成千上万的农民正要求土地私有化,并且正单方面地在内部分割集体土地。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9)
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依靠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前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工作能够使农民与土地建立更密切的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土地确权工作也是实现土地流转合法有序进行的必要步骤。文章从左权县芹泉镇确权背景下,从村镇层面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剖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对今后的农村土地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土地流转促进“第二次飞跃”的有效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现有的土地流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严重的私有化风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基础,亟须重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农村和农业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论”的战略思想和方针,积极防范和纠正土地改革中私有化的巨大风险,保障土地流转沿着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发展.基于近40年的农业发展成就以及对于“十三五”时期的展望,综合我国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享发展理念等时代新特征,可以得出邓小平提出的条件已经总体具备,新形势下必须促进而决不可无视“第二次飞跃”的战略方针.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次飞跃”的科学理论指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分”与“统”思想、“四条底线”思想、“贫困村集体经济较弱”思想等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土地流转促进“第二次飞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