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试图在利率市场化的大框架下,对我国利率运行状况及利率传导机制做一些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对产出缺口和物价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不同利率品种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导链条,初步形成了较为灵敏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传导机制,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还研究了均衡利率问题,并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市场化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融自由化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是顺应金融自由化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基于金融发展与货币经济理论,深入剖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理论逻辑,实证对比了1998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2季度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短期调控效果强烈、时滞短且促增长效应显著,长期影响效果不佳,价格型货币政策短期紧缩效应微弱,长期调控效果温和、周期长且防通胀效应突出;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占据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但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式推进,金融自由化水平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动态收敛,以及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传导机制及政策工具向价格型框架的内生转型,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
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定义与计量更加困难,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利率作用机制的效率这一角度出发,利用1996Q1—2013Q3的数据,以2003Q1为节点,运用四变量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考察全样本和两个子样本期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贡献率和具体效应。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虽然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逐渐降低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降低,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在不断成熟。建议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该向利率转移。  相似文献   

5.
中国利率市场化——时机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安 《经济师》2003,(4):22-22,2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利率由管制走向市场化势在必行 ;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时机已基本成熟 ;渐次的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首选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LWW规则,本文构建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的稳健货币政策利率规则。在新规则中,我们考虑了汇率对长期目标通胀率的影响。为此,基于Ball(1999)的模型,我们构造出中国1993—2002年间的动态季度目标通胀率,避免了规则方程中目标通胀率为一恒定值的缺陷。从新规则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统计与计量特性,并有较好的拟合与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傅先义  张辉  陈安平  郭德焐 《经济师》2013,(12):193-195
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区域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影响,得出了理论上是有效互动,但现实存在时滞与阻碍的结论。文章指出:构筑区域性货币政策操作平台、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重视民间金融发展、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是扩大利率市场化对区域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影响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DSGE模型,采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估计,并结合数量型与价格型调控工具的动态模拟分析和调控效率数值分析以系统考察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面临经济冲击时的调控效率,最后据此遴选出最优政策工具.研究结论认为: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较数量型能更有效地吸收总需求和总供给冲击带来的影响,引致经济均衡偏离程度最小;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下外生冲击引致的宏观经济波动较小,经济偏离的稳态收敛速度也明显快于数量型;无论是面临总需求冲击抑或总供给冲击,价格型工具的货币调控效率均明显高于数量型工具.为此,本文认为“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的战略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未来央行应强化价格型工具调控;同时,央行可适当将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作为今后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全球迈入互联网时代,在近20年的发展当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全球一体化经济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及经济结构调整都有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只是影响利率的一个因素,利率最终的走势还是要取决于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了解存贷款利率的变动过程对研究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资金供求关系的利率分析模型,研究了在受到管制和完全放开两种情形下的存贷款利率均衡。结果表明:我国资金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利率弹性都比较小,存款利率放开将导致存款利率迅速上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市场分割状况将改善,私人部门贷款利率将趋于下降,公共部门贷款利率将趋于上升。未来应积极关注存贷款利率走向变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它将确立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善利率结构,抑制“金融灰市”,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创新,削弱商业银行“惜贷”行为,增加非国有企业融资机会,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利率市场化将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货币政策时滞,改变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公众的预期,从而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进文  高辉 《经济学》2004,3(B10):41-64
基于LWW规则,本文构建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的稳健货币政策利率规则。在新规则中,我们考虑了汇率对长期目标通胀率的影响。为此,基于Ball(1999)的模型,我们构造出中国1993—2002年间的动态季度目标通胀率,避免了规则方程中目标通胀率为一恒定值的缺陷。从新规则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统计与计量特性,并有较好的拟合与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15.
在双轨利率体系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政策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的传导效率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测量中国宏观不确定性,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不确定性冲击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从理论角度通过将双轨制利率体系特征和随机波动率冲击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阐释。研究结果显示,宏观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和价格水平显著下降,促使货币当局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与此相比,金融市场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响应较小,且具有一定滞后性。通过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揭示了宏观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衰退的重要贡献。此外,对隐性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松将促使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畅通,显著削弱了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总体而言,理论模型成功解释了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不完全会导致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放大效应。本研究为完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提升市场化利率传导效率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寿险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近2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利率波动较大,对寿险产品的设计开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利差风险存在。寿险产品,本质上属于金融类产品,不论是提供定额的保险保障还是不定额的保险保障的产品,利率始终是其定价时的重要参数之一。产品定价时所采用的利率,不管是监管部门统一确定的定价利率,还是根据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投资回报率的历史情况,兼顾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利率,都只是一种假设性的利率。由于寿险产品的长期性,这种假设性利率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受到市场利率上下波动的影响。因此,要防止利差风险的出现,一方面有赖于对假设性预定利率的科学、合理设置,另一方面有赖于保险资金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7.
18.
张岚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357+363
本文从利率风险的定义入手,详细分析了利率风险的敏感性缺口风险、基本点风险、收益曲线风险以及内含选择风险等四种组成部分,并针对这些组成部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可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存在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且从利率市场化间接度量的维度来看,在考虑以直接效应来衡量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上升;但是在考虑以价格约束效应来衡量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其效果并不明显。(2)从利率市场化直接度量的方法来看,直接引入虚拟变量的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变得明显;进一步从利率市场化综合度量的维度,引入整体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方法则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会上升。(3)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宇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15,(2):43-56,124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还要求利率调控方式的市场化。随着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发挥利率价格机制的作用,明确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实现由数量为主到以价格为主的调控方式转型。本文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说明了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和比较各国实践经验,分析了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整为手段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在对中国主要货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和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还就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选择和利率调控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