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有望成为江西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必将有力的推进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主动策应,全面对接,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使审计工作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这为鄱阳湖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简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整个经济区的发展由于总量的扩大,将更多地依赖科技进步,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高效和生态和谐相统一的必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杨志其 《中外企业家》2013,(9Z):158-159
江西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但是江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发展,能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因此,笔者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研究了经济欠发达区域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杨志其 《企业经济》2012,(12):168-170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而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当前,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剖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加强城市旅游区域合作,突显整体优势,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同发展,同时,联合打造鄱阳湖城市旅游强势品牌,从而更好地实现共赢。本文论述了城市旅游发展对城市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旅游在地理、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地方文化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在行业壁垒、政府引导、经济差异、推进主体、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鄱阳湖城市旅游区域合作应建立共同市场规则、形成发展机制和模式、创新营销观念、产品开发、多种旅游形态相结合等主要发展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列为国家战略后,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桌盛宴已经开席,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内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或即将入席。审计作为政府决策、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也必须在这桌盛宴中找到自己的位子。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4,(11):146-149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国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济外部性视角外部性视角,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正、负外部性现象,从经济活动社会化、产权界定模糊、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剖析了外部性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应进一步明确生态资本运营产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外部性"内部化"转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胡娟 《企业导报》2011,(6):160-161
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转移,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为更好地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拉动效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采取发展产业园经济的承接途径。以产业园为形式,确立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定位,以项目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注入强大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渔业是鄱阳湖区域的重要资源和传统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人口剧增导致了盲目围垦、酷渔滥捕,渔业生态逐渐恶化,致使渔业趋于衰退。鄱阳湖渔业出现了"公地悲剧",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表现为国家所有权的虚化与禁渔制度的失效。因此,既要构建一个系统的公共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又要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在发展渔业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和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才有可能最终建成。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随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标志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质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4,(10):22-25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趋势和生态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的计量模型,以此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情况。研究发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能力得到逐步增强,但区域多样化指数不断下降; 区域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生态足迹对人均GDP 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后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3,(3):154-156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内先进制造业彰显重要。本文采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为指导;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效益型制造业;建立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的发展机制;以信息化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通过生态工业园集聚关联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许其高  廖智华 《价值工程》2015,34(9):237-239
本文从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定义出发,运用SWOT模型,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种生产要素、文化需求、政府政策和法律状况、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4,(10):40-43
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低碳产业的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的最优路径,以期为制定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生态旅游产业的研究成为江西学者们的热门课题,本文以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动力,如何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保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良性的区域性地方政府竞争促进地方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地方政府管理水平,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非理性竞争可能会给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扭曲政府关系、破坏产业秩序、造成资源浪费、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负面影响。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分析竞争视角下区域产业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九江市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自2010年开始,主动对接,积极策应,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互动共建为抓手,着眼于完善功能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个精品农村社区。近三年来,九江市形成并建立了环鄱阳湖区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带,为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