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首先,从财政本身出发,应着手解决财政支出政策安排与财政支出体制建设的衔接问题,完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架构转换,将转轨收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保障等形式作用于市场,保证市场机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2.
武小惠 《经济问题》2000,(11):42-45
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只讲强制性、无偿性,因而不存在财政风险;在经济转轨时期,财政逐渐演变为公共财政,财政风险亦逐步显现,如财政“职能虚脱”风险、债务及赤字风险等,因此,只有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对策才能主动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3.
财政联邦主义讨论的是政府结构框架内的财政分权与集权关系。在解释中国经济转轨成功的各种理论中 ,财政联邦主义作为一种解说 ,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其对中国问题的分析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转轨经济中的“掠夺之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意识形态的惯性和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以及税制改革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掠夺行为,经济转轨中的政府可能成为“掠夺之手”。为此,如欲限制政府的掠夺行为,在长期必须以经济改革促宪政转轨,形成社会的“自生能力”,在短期必须改革税制,缩短行政代理链条。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金融自由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独特景观与中国渐进式经济转轨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从制度主义分析出发,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滞后性的内在逻辑根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20年的总体进程和基本特征,描述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在产权结构和市场竞争两方面的历史进展。但本文同时也着重指出,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滞后性固然为维持体制内产出提供有力支撑,但这种滞后性所导致的金融发展程度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金融稳定性降低等代价,是更值得关注的基本经济事实。本文最后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未来走势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本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7.
转轨经济、软预算约束与财政分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软预算约束问题仍然存在。财政分权能够通过增强制度约束来缓解动态过程中因事前事后承诺不一致而导致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地方上及地方间的竞争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软预算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本文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9.
制度之间具有互补性,市场化改革要求政府治理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总结了几个决定政府治理性质的理论视角:政治经济纵向一体化的视角、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和市场结构理论的视角,更根本地,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视角来看待一个社会政府治理的性质及其变革.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是关于政府治理变迁理论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转轨经济中的掠夺之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轨中的政府可能成为掠夺之手。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惯性和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以及税制改革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掠夺行为。为此,如欲限制政府的掠夺行为,在长期必须以经济改革促宪政转轨,形成社会的“自生能力”;在短期必须改革税制,缩短行政代理链条。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中的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体制下的基础教育财政制度低效运行是1985年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的直接诱因.以"放权让利"为主调的农村经济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构成了此次基础教育财政预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后基础教育财政制度运行绩效要明显优于改革前,分权化改革达到了制度设计者的预期目标--增加基础教育投入以扩充儿童入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刘汉屏  舒成 《当代财经》2004,(10):34-37,46
分税制实质上就是通过划分支出、收入范围,从而有效地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我国的分税制由于制度设计之初的过渡型特征和10年实践中积累的矛盾,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成熟型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分税制的一定范式,我们应从科学划分事权、合理划分收入、完善转移支付、推进省以下分税制、加快政府改造及其他配套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分税制进行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钟晓敏 《财经研究》2004,30(1):31-32
地方财政竞争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内的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为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地方财政竞争包括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其理论基础是财政分权理论.在一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地方财政竞争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方财政竞争经历了以税收竞争为主,到税收竞争和支出竞争并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财政分权化程度的提高,财政支出竞争的作用将愈加突出.本文试图以地方财政竞争为主线,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分权化的市场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化与经济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参与者的博弈过程及其约束条件的分析入手,对经济转型中财政分权化与经济稳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由于信息不透明以及缺乏有力的预算约束,经济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化导致了地方政府某些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这些负面影响并非财政分权化改革本身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是由分权化过程中相应的配套制度未能建立所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对预算及地方政府的其他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权威主导型策略性市场化改革与财政公共化转型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通过一个基于我国改革实践的动态分析框架,笔者得出:政府供给范围的"越位"与"缺位"作为经济转轨中前期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具有一定的"条件合理性"。而这一条件就是权威主导型改革承诺的动态可信性。"职责同构"的"权威 官僚体系"执政模式有利于保障可信性问题,但不利于最优公共政策的竞争性发现和弹性调整。强化权威推动型的二次改革,从政府派生型"无形之手"到市场自发型"无形之手",并完善横向的党内民主和竞争机制,理顺纵向的政府内分工机制,才能真正顺利实现经济市场化转轨与财政公共化转型的协同演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认知基础的完善和人类发展的经济史分析深化对转轨时期经济的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体制转轨与成长转型是转轨时期经济面临的双重约束.转轨的目的在于寻求适应现实成长阶段的制度安排,使双重约束转化为双重激励,实现经济发展;第二,转轨的制度安排比一般性制度变迁远为复杂和系统,路径选择与政策搭配都对经济绩效产生直接影响,选择一契合是寻求约束向激励转化的重要思想;第三,转轨时期的经济绩效由回顾性增长和前瞻性增长两种性质的收益构成:随着转轨过程中认知条件的趋同,转轨的走向会逐渐趋同;第四,转轨的实质是一次商业功能的重建,是补商业的课。中国样本超常增长的实质,是特殊奈件下发生的一次商业革命的结果;第五.无论转轨过程表现出怎样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转轨的发生和结果都将符合于经济史的一般性原理。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张晏  龚六堂 《经济学》2005,5(1):75-108
本文在Zhang和Zou(1998)与Lin和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n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肖广 《财经研究》2002,28(9):31-38
本文比较了我国不同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及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理论财政课征率与实际财政课征率,指出通过新旧体制的交替,我国实际财政课征率已经低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理论课征水平,但是课征结构的不公平性掩盖了上述现象,甚至还造成相反的假象,所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统一财政政策,财政制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等措施来落实公平课征原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在传统计划体制背景下启动的,也是在一定的改革意识引领下发生的,但在传统政治经济学框架内形成的改革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者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转型还没有完成。为了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如何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怎样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体现现代精神,都需要在范式转型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财政政策演进历程,揭示了财政政策演进规律,探讨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实践经验。研究发现:首先,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我国财政政策从概念认识、实践启动、到运用技术日臻成熟,走出了一条缓解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稳定、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化解民生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政策更加注重供给管理。其次,在当前体制转轨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突显出公共性和体制转型双重特征。最后,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在财政政策如何更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财政政策目标如何更聚焦于未来发展战略,如何推进财政改革以确保财政政策调控更具效力等方面总结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